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01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圆箱,所述检测圆箱内安装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圆箱外侧安装有检测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含有:移动驱动机、驱动轴、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斜齿轮、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斜齿轮、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承块以及三对结构相同的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通过移动结构将检测圆箱在炮管内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移动,通过检测圆箱上的CCD摄像头对炮管进行检测,通过超声波探头对炮管内进行超声波测量,通过LED照明灯带对炮管内进行补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检测
,具体为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火炮射击前需要对火炮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确定火炮的技术状况以便实弹射击的安全、正常进行。火炮击针是火炮击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火炮射击过程中,击针用于击发引燃底火药,底火药传火至发射药燃烧使膛内压力升高,燃气压力作功使弹丸向前运动。为了正确击发底火,需要有一定的击针突出量,击针突出量是火炮击针在击发时露出炮闩镜面的长度。如果击针突出量过小,容易发生不发火的故障;如果击针突出量过大,容易产生击穿底火的现象。所以火炮击针突出量的检测是火炮射击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火炮击针突出量检测的常规方法是提出闩体,取下击针簧,使击发机成击发状态,向里推击针到位,当击针不能通过检查规检查浅缺口,能够通过深缺口时为符合要求。常规办法都必须取出闩体,而对于某些大口径火炮来说,闩体较沉,提出闩体过程中比较危险,并且比较耗费力气。对于某些自行火炮来说,由于环境的限制,提出闩体的操作过于困难和耗时。操作困难、安全性不高的传统机械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寻求操作简单、高效率、安全性高的检测方法,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部分
技术介绍
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圆箱,所述检测圆箱内安装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圆箱外侧安装有检测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含有:移动驱动机、驱动轴、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斜齿轮、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斜齿轮、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承块以及三对结构相同的移动轮;所述检测圆箱上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于检测圆箱上,所述移动驱动机安装于检测圆箱上,且所述移动驱动机驱动端连接于驱动轴上,所述检测圆箱上开设有三对结构相同的轴承孔,三对所述轴承孔成三角形平行开设于检测圆箱上,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轴承孔上,三对所述传动轴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上,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上,且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分别与一对所述驱动斜齿轮齿轮啮合,三对所述移动轮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上。优选的,所述检测结构包含有:三个结构相同的超声波探头以及三个结构相同的CCD摄像头;三个所述超声波探头分别安装于检测圆箱侧壁上,三个所述CCD摄像头安装于检测圆箱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检测圆箱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检测圆箱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LED照明灯带。优选的,所述检测圆箱上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器。优选的,三对所述移动轮分别与检测圆箱成30度。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通过移动结构将检测圆箱在炮管内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移动,通过检测圆箱上的CCD摄像头对炮管进行检测,通过超声波探头对炮管内进行超声波测量,通过LED照明灯带对炮管内进行补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的移动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圆箱;2-移动驱动机;3-驱动轴;4-驱动斜齿轮;5-动斜齿轮;6-传动轴;7-传动轴承块;8-移动轮;9-驱动槽;10-轴承孔;11-超声波探头;12-CCD摄像头;13-压力传感器;14-LED照明灯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实施例:根据附图1-3得出,所述检测圆箱1内安装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圆箱1外侧安装有检测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含有:移动驱动机2、驱动轴3、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斜齿轮4、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斜齿轮5、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6、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承块7以及三对结构相同的移动轮8;所述检测圆箱1上开设有驱动槽9,所述驱动轴3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于检测圆箱1上,所述移动驱动机2安装于检测圆箱1上,且所述移动驱动机2驱动端连接于驱动轴3上,所述检测圆箱1上开设有三对结构相同的轴承孔10,三对所述轴承孔10成三角形平行开设于检测圆箱1上,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7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轴承孔10上,三对所述传动轴6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7上,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5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6上,且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5分别与一对所述驱动斜齿轮4齿轮啮合,三对所述移动轮8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6上;所述检测结构包含有:三个结构相同的超声波探头11以及三个结构相同的CCD摄像头12;三个所述超声波探头11分别安装于检测圆箱1侧壁上,三个所述CCD摄像头12安装于检测圆箱1侧壁上;所述检测圆箱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检测圆箱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LED照明灯带14;所述检测圆箱1上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器;三对所述移动轮8分别与检测圆箱1成30度。由上得知:将炮管与地面成30度角,从而方便检测圆箱1在炮管内上下移动,通过将检测圆箱1放入到炮管内,通过移动驱动机2运行,通过移动驱动机2带动驱动端上的驱动轴3,通过驱动轴3带动其上的一对驱动斜齿轮4转动,通过驱动斜齿轮4分别带动三对传动斜齿轮5,通过三对传动斜齿轮5分别带动其上三对传动轴6转动,通过转动传动轴6分别带动其上的三对移动轮8转动,通过三对移动轮8与检测圆箱1成30度角,通过使得三对移动轮8带动其上的检测圆箱1在炮管内按照一定的速度向内移动,当控制移动驱动机2反向运行,从而达到使得驱动轴3、移动驱动斜齿轮4、三对传动斜齿轮5、三对传动轴6以及三对移动轮8反向运行,从而通过三对反向转动的移动轮8将检测圆箱1从而炮管内移动出来,通过检测圆箱1外侧上的若干个LED对炮管内进行光线补光,通过超声波探头11对炮管进行超声波检测,通过CCD摄像头12对炮管内进行检测,从而达到3D成像,通过压力传感器13,避免了检测圆箱1与炮门底端接触发生挤压摩擦。作为优选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圆箱(1)内安装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圆箱(1)外侧安装有检测结构;/n所述移动结构包含有:移动驱动机(2)、驱动轴(3)、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斜齿轮(4)、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斜齿轮(5)、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6)、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承块(7)以及三对结构相同的移动轮(8);/n所述检测圆箱(1)上开设有驱动槽(9),所述驱动轴(3)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于检测圆箱(1)上,所述移动驱动机(2)安装于检测圆箱(1)上,且所述移动驱动机(2)驱动端连接于驱动轴(3)上,所述检测圆箱(1)上开设有三对结构相同的轴承孔(10),三对所述轴承孔(10)成三角形平行开设于检测圆箱(1)上,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7)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轴承孔(10)上,三对所述传动轴(6)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7)上,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5)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6)上,且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5)分别与一对所述驱动斜齿轮(4)齿轮啮合,三对所述移动轮(8)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甲装备火炮身管内窥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圆箱(1)内安装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圆箱(1)外侧安装有检测结构;
所述移动结构包含有:移动驱动机(2)、驱动轴(3)、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斜齿轮(4)、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斜齿轮(5)、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6)、三对结构相同的传动轴承块(7)以及三对结构相同的移动轮(8);
所述检测圆箱(1)上开设有驱动槽(9),所述驱动轴(3)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于检测圆箱(1)上,所述移动驱动机(2)安装于检测圆箱(1)上,且所述移动驱动机(2)驱动端连接于驱动轴(3)上,所述检测圆箱(1)上开设有三对结构相同的轴承孔(10),三对所述轴承孔(10)成三角形平行开设于检测圆箱(1)上,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7)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轴承孔(10)上,三对所述传动轴(6)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承块(7)上,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5)分别安装于三对所述传动轴(6)上,且三对所述传动斜齿轮(5)分别与一对所述驱动斜齿轮(4)齿轮啮合,三对所述移动轮(8)分别安装于三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德迈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