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校正装置、计时装置以及时刻校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03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时刻信息并降低功耗,而且提高了便利性的时刻校正装置。带GPS的手表具有:接收从GPS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的GPS装置;生成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刻信息生成部;以及校正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刻校正装置。时刻校正装置的控制部(20)具有:控制GPS装置的接收控制单元(51);判定是否可以使用所接收的Z计数的判定单元(52);记录是否已利用第2信息校正的时刻校正记录单元(55);在已利用第2信息校正时,利用Z计数校正内部时刻的第1信息时刻校正单元(53);以及在没有利用第2信息校正时,接收Z计数、周序号、卫星健康状态并校正内部时刻的第2信息时刻校正单元(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来自例如GPS卫星等位置信息卫星的信号进行 时刻校正的时刻校正装置、带时刻校正装置的计时装置以及时刻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用于对自身位置进行测位的系统即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中,使用具有环绕地球的轨道的GPS卫星,在该GPS卫星 中设有原子钟表。因此,GPS卫星具有极其准确的时刻信息(卫星时刻 信息)。提出了使用该GPS卫星的时刻信息(卫星时刻信息)进行时刻校正 的电子钟表。在这种使用GPS卫星的时刻信息(卫星时刻信息)的电子钟表中, 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导航消息)的接收机侧为了获得GPS卫星的 时刻信息,需要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中的TOW(TimeofWeek、 GPS 时刻、从一周的开始起每一周显示的秒单位的信息中也称为"Z计数")信 号和WN (周序号、表示包括当前的GPS时刻的周的信息)信号。在这种电子钟表中,如果始终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则功耗增大。因此,己知有如下的电子钟表,即,切换使CPU和各个部分动作并 接收GPS卫星的信号来获取导航消息的全功率模式、和使CPU停止不进 行接收的睡眠模式,从而间歇地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来降低功耗(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l)。所述电子钟表在刚刚接通电源后和睡眠模式结束后转入全功率模 式,使CPU和各个部分动作来获取导航消息。并且,获取所获取的导航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来进行时刻计算。然后,根据产生电子钟表的基准时钟信号的晶体(晶体振子)的精 度与所要求的钟表的精度之间的关系,求出下一次获取导航消息的时间、 即进行时刻补正的定时。并且,截止到下一次获取导航消息的时间被控制为使CPU停止的睡 眠模式状态。并且,在经过该睡眠模式的时间之后,再次转入全功率模 式并获取导航消息。并且,根据来自该导航消息的时刻信息进行时刻校 正。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0—82875号公报上述电子钟表在刚刚接通电源后和睡眠模式结束后转入全功率模 式,获取导航消息。并且,在全功率模式时,获取包括Z计数、周序号、 UTC参数、卫星信号的补正量在内的时刻关联数据。此时,在GPS卫星信号中,能够每隔6秒接收Z计数,但周序号等 包含于每隔30秒发送的子帧1中,所以在也获取Z计数之外的数据时, 与只获取Z计数的情况相比,接收时间延长。因此,各个全功率模式下的导航消息获取处理花费时间,存在功耗 增大的问题。因此,即使通过设计睡眠模式来抑制功耗,由于全功率模 式时的功耗较大,所以在像手表那样为了延长电池寿命而希望降低功耗 的情况下,存在所述电子钟表不能获得充足效果的问题。并且,在像手表那样的便携式电子钟表中,如果在获取导航消息时 花费时间,则在接收处理过程中,电子钟表移动使得天线的朝向变化, GPS卫星隐藏于建筑物的阴影中的可能性增大。结果,导航消息获取失 败的可能性增大,相应地功耗增加。另一方面,虽然可以考虑通知使用者正在接收导航消息,使钟表在 此期间不动作,但不能使钟表在比较长的期间中动作,产生破坏便利性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时刻信息并降低功耗,而且提高了便利性的时刻校正装置、带时刻校正装置的计时装置 以及时刻校正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时刻校正装置具有接收从位置信息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 的接收部;生成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刻信息生成部;校正所述内部时刻信 息的时刻信息校正部;以及控制所述接收部的动作的接收控制单元,其 特征在于,所述卫星信号包括由所述位置信息卫星计时的卫星时刻信息, 所述接收部构成为能够选择第1接收模式和第2接收模式,所述第1接 收模式用于接收包括所述卫星信号的时分秒的信息的第1信息,所述第2 接收模式用于接收包括所述卫星信号的时分秒的信息、年月日的周信息、 和卫星健康状态的信息的第2信息,所述时刻信息校正部具有时刻校 正记录单元,其在所述内部时刻信息被初始化后,记录是否己利用以第2 接收模式接收的第2信息进行了时刻校正;第1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其 由所述接收控制单元以第1接收模式控制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1信息, 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分秒;以及第2信息时刻 校正单元,其由所述接收控制单元以第2接收模式控制所述接收部接收 所述第2信息,利用所接收的第2信息校正内部时刻信息的年月日时分 秒,在所述时刻校正记录单元记录了利用第2信息进行时刻校正的情况 时,使第1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动作,在所述时刻校正记录单元没有记录 利用第2信息进行时刻校正的情况时,使第2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动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通过系统重设等将内部时刻信息初始化后没有利用 第2信息进行时刻校正的情况下,即内部时刻信息初始化后的初次时刻 校正时,利用第2信息时刻校正单元接收第2信息。因此,在内部时刻 信息刚刚被初始化后内部时刻信息偏离实际的当前时刻时,也能够校正 为正确的时刻。另一方面,在已经利用第2信息进行时刻校正的情况下,内部时刻 的年月日也被校正为正确的数据,所以以后年月日偏离的情况比较少。 因此,判定能够利用包括时分秒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的可能性增大, 只接收该第1信息即可校正内部时刻信息。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只在内部时刻信息被初始化后的初次接收时接收第2信息,在此之后通常只接收第1信息即可,所以与在接收时始终 接收时刻关联数据(Z计数、周序号、UTC参数、卫星信号的补正量) 的以往的电子钟表相比,可以大幅縮短平均接收处理时间。因此,可以降低功耗,可以延长电源的持续时间。因此,在将本发 明的时刻校正装置装配到像手表那样的便携式计时装置中时,可以延长 计时装置的持续时间,可以提高便利性。并且,第2信息中还包含卫星健康状态的信息,所以能够容易地判 定所接收的第2信息是否是正常的信息,能够利用正确的时刻信息校正 内部时刻。另外,在初次之后,往往只接收第1信息即可,所以能够縮短接收 处理时间。因此,即使在接收过程中需要使时刻校正装置静止不动时, 由于接收时间较短,所以不会破坏使用者的便利性。在此,优选所述时刻信息校正部具有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判定 是否能够利用以所述第1接收模式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在所 述判定单元判定能够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时,所述时刻 信息校正部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 不能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时,所述时刻信息校正部使所 述第2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动作。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判定单元判定是否能够利用所接收的第1 信息校正内部时刻。因此,即使过去利用第2信息进行了校正,在判定 不能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时,也能够利用第2信息时刻 校正单元重新接收第2信息,所以包括时分秒和年月日在内都能够校正 为正确的时刻。在此,优选当所接收的第1信息与所述内部时刻信息之差在预先设 定的内部时刻允许范围内时,所述判定单元判定能够利用所接收的第1 信息校正内部时刻,当所述第1信息与内部时刻信息之差在所述内部时 刻允许范围外时,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不能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根据本专利技术,判定单元判定所接收的第1信息与内部时刻信息之差是否在内部时刻允许范围内,所以在初次之后的接收时,能够判定所接 收的第1信息是否是正确的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时刻校正装置,所述时刻校正装置具有:接收从位置信息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的接收部;生成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刻信息生成部;校正所述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刻信息校正部;以及控制所述接收部的动作的接收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卫星信号包括由所述位置 信息卫星计时的卫星时刻信息, 所述接收部构成为能够选择第1接收模式和第2接收模式,所述第1接收模式用于接收包括所述卫星信号的时分秒的信息的第1信息,所述第2接收模式用于接收包括所述卫星信号的时分秒的信息、年月日的周信息、和卫星健康状态 的信息的第2信息, 所述时刻信息校正部具有: 时刻校正记录单元,其在所述内部时刻信息被初始化后,记录是否已利用以第2接收模式接收的第2信息进行了时刻校正; 第1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其由所述接收控制单元以第1接收模式控制所述接 收部接收所述第1信息,利用所接收的第1信息校正内部时刻信息的时分秒;以及 第2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其由所述接收控制单元以第2接收模式控制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2信息,利用所接收的第2信息校正内部时刻信息的年月日时分秒, 在所述时刻校 正记录单元记录了利用第2信息进行时刻校正的情况时,使第1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动作, 在所述时刻校正记录单元没有记录利用第2信息进行时刻校正的情况时,使第2信息时刻校正单元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教充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