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及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57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的主沟槽,主沟槽之间形成花纹块;主沟槽的至少其中一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凸起由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凸起上部与花纹块表面延伸连接,凸起下部与主沟槽沟底连接;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轮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石子与凸起点接触,当车辆行驶时,随着轮胎的滚动容易将石子排出,凸起的整体刚性强度好,并提升花纹块的刚性,从而减小轮胎行驶过程中花纹块的变形,更为耐磨,而且,随着胎面的磨损,凸起的接地面积逐渐增大,提高轮胎磨耗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及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特别涉及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及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作为车辆上唯一与路面接触的零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保证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同时作为耗损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车辆运行成本,因此,市场对轮胎的磨耗寿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追求高磨耗寿命,在提升胶料配方耐磨性的同时,在花纹设计方面,逐步往高沟深方向发展,但高沟深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在于,轮胎运行在有石子的较差路况上时,石子容易进入花纹沟,不容易甩出,从而损伤花纹沟底并且损伤轮胎带束层,造成轮胎故障,影响轮胎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在轮胎周向沟底设置强度足够的凸台,以保护沟底不被石子刺伤,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技术揭示的轮胎之胎面花纹,包括花纹块10及位于花纹块之间的花纹沟20,石子容易进入花纹沟20,对沟底造成损伤甚至损伤带束层,在花纹沟20底部设置凸台30,以保护沟底不被石子刺伤,但在进行花纹沟壁设计时,如图2所示,花纹沟角度C与花纹深度A、凸台大小B呈反比关系。若为追求高磨耗增加花纹深度A和追求防夹石效果增加凸台30大小B,则花纹沟壁角度C变小,这会造成花纹块在负荷行驶时变形的增大,无法完全达到沟深增加所带来的预期磨耗寿命的增加。现有设计使得花纹沟底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来设置大小适当的凸台,以确保凸台具有足够的强度,其使得花纹沟壁无法设计足够的角度,以减少因花纹深度增加带来的花纹块负载状况下的变形增加,势必也无法完全达到沟深增加带来的预期磨耗寿命。<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有效防夹石的同时,减小花纹块变形,提高磨耗寿命。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轮胎,包括花纹沟结构,有效防夹石的同时,减小花纹块变形,提高磨耗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的主沟槽,所述主沟槽之间形成花纹块;所述主沟槽的至少其中一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由所述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所述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所述凸起上部与所述花纹块表面延伸连接,所述凸起下部与所述主沟槽沟底连接;所述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由于设置与主沟槽沟壁的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使得石子夹入主沟槽后与凸起的弧形曲面相接触,即石子与凸起形成的接触为点接触,石子不易进入主沟槽的沟底,同时,由于石子与凸起点接触,当车辆行驶时,随着轮胎的滚动容易将石子排出;另一方面,凸起由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使得凸起的整体刚性强度好,并提升花纹块的刚性,从而减小轮胎行驶过程中花纹块的变形,更为耐磨,而且,随着胎面的磨损,凸起的接地面积逐渐增大,提高轮胎磨耗寿命。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所述凸起设置在与法线夹角较大的其中一沟壁上,并在该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其中一沟壁与法线的夹角为20°-30°,另一沟壁与法线的夹角为5°-10°。进一步,所述主沟槽的两沟壁上分别间隔设置凸起,两侧沟壁上间隔设置的凸起沿全圆周方向交错排列。如此设置,石子夹入主沟槽中时,随着轮胎的滚动,石子容易从其中一沟壁上的凸起与另一沟壁上的相邻凸起之间排出;且使得主沟槽两侧沟壁的刚性强度均匀一致。进一步,两侧沟壁上间隔设置的凸起沿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所述中间弧形曲面由花纹块表面至主沟槽的沟底其周向宽度逐渐变大,最大周向宽度约为两倍的最小周向宽度。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弧形曲面、第二侧弧形曲面由花纹块表面至主沟槽的沟底其周向宽度逐渐变大,所述第一侧弧形曲面的最大周向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二侧弧形曲面的最大周向宽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轮胎,包括轮胎花纹沟结构,所述轮胎花纹沟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的主沟槽,所述主沟槽之间形成花纹块;所述主沟槽的至少其中一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由所述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所述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所述凸起上部与所述花纹块表面延伸连接,所述凸起下部与所述主沟槽沟底连接;所述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根据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轮胎,由于设置与主沟槽沟壁的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使得石子夹入主沟槽后与凸起的弧形曲面相接触,即石子与凸起形成的接触为点接触,石子不易进入主沟槽的沟底,同时,由于石子与凸起点接触,当车辆行驶时,随着轮胎的滚动容易将石子排出;另一方面,凸起由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使得凸起的整体刚性强度好,并提升花纹块的刚性,从而减小轮胎行驶过程中花纹块的变形,更为耐磨,而且,随着胎面的磨损,凸起的接地面积逐渐增大,提高轮胎磨耗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轮胎的胎面花纹块与花纹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块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块的平面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块与主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石子卡入主沟槽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b-b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4中c-c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块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花纹块10花纹沟20凸台30胎面1主沟槽11花纹块12凸起13中间弧形曲面131第一侧弧形曲面132第二侧弧形曲面133石子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3至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1的主沟槽11,主沟槽11之间形成花纹块12,其中,胎面1上至少设置三条主沟槽11,本示例中的主沟槽11设置为四条。主沟槽11的至少其中一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13,凸起13由主沟槽11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凸起13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凸起13上部与花纹块12表面延伸连接,凸起13下部与主沟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胎面的主沟槽,所述主沟槽之间形成花纹块;/n所述主沟槽的至少其中一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由所述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所述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所述凸起上部与所述花纹块表面延伸连接,所述凸起下部与所述主沟槽沟底连接;所述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胎面的主沟槽,所述主沟槽之间形成花纹块;
所述主沟槽的至少其中一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由所述主沟槽的沟壁上部径向延伸至沟底,且所述凸起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所述凸起上部与所述花纹块表面延伸连接,所述凸起下部与所述主沟槽沟底连接;所述凸起至少包括中间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一侧的第一侧弧形曲面、位于所述中间弧形曲面另一侧的第二侧弧形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在与法线夹角较大的其中一沟壁上,并在该沟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花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沟壁与法线的夹角为20°-30°,另一沟壁与法线的夹角为5°-10°。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