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的上水口及中间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22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渗漏的上水口及中间包,上水口包括本体、透气环以及导管;本体具有流入口与流出口,流入口与流出口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透气环嵌设在流道内壁,透气环开设有气室以及多个布气通道,气室通过布气通道与流道相连通;导管由本体的底部延伸连通至气室,导管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用于阻挡钢水的迂回部,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导管位于本体内,气室以及布气通道均位于透气环内,即使导管内灌入了钢液,钢水在流经迂回部处后也会被冷却冻结,不至泄漏于外造成恶性事故。因此,导气通道有效规避了漏气、漏钢安全隐患。气室置于透气环内,完全避免了气体通过本体向外扩散泄漏的可能,因而上水口也避免了漏气背压下降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漏的上水口及中间包
本申请涉及钢铁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渗漏的上水口及中间包。
技术介绍
中间包在连铸过程中盛装钢水,塞棒大部分浸没于钢水中,并垂直立于上水口正上方,二者位于同一轴线上。上水口安装固定在中间包底部,塞棒可轴向垂直移动,棒头与上水口进口之间的空隙形成钢水的通道,钢水经该通道进入上水口内腔,最后经浸入式水口流入结晶器凝固成坯。上水口作为连铸生产中的关键耐火材料,在防止钢水氧化、分散、调整结晶器内钢水流型,促进夹杂物上浮及防止保护渣卷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浇铸低碳铝镇静钢和含钛钢、高氧钢、高锰钢、钙处理钢等钢种时经常会因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沉积在水口内壁而发生堵塞。钢水中Al2O3等夹杂物多以固体状态存在,钢水在中间包底部向上水口内孔注流时,由于截面积缩小,钢水流速度变快,局部夹杂物浓度增加,夹杂物极容易碰撞长大,长大颗粒粘附在粗糙水口内壁,形成夹杂物的聚集、堵塞。目前,上水口采用吹氩的方式克服上水口堵塞,通过在上水口中孔周壁使用弥散透气材料提供多孔结构的方式进行吹氩,也有采用狭缝、导孔等透气方式吹氩的。透气上水口都是采用气室方式储气的,气室设定在透气材料的后侧,为一定容积的狭缝。气室布置方式有两种:一是透气体与本体接触部,二是透气体与铁壳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作为气室。一般都是通过在上水口外部安装铁壳进行密封,氩气直接在铁壳上开孔吹入。需要在铁壳上开孔打眼作为气体引入点,一般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外部供气管无缝连接在铁壳上以防止漏气。铁壳不仅提供焊点支撑,还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防止气体泄漏的屏障。但是,铁壳的使用不仅没有解决气体泄漏问题,还存在导致钢水渗漏的严重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铝碳等静压上水口,其较高的导热率在一定炉数后就会使水口壁与中孔钢水达到热平衡,铁壳在1300℃以上就会发生软化变形,进而熔融,气体逃逸,背压下降。熔融的铁壳会形成空隙,成为漏钢隐患,存在导致钢水渗漏的严重安全隐患。另外,铁壳的膨胀性远高于水口材料,达到一定温度时先于熔融就会产生涨缝与水口分离,导致密封失效,背压下降,尤其对于较厚的铁壳,涨缝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渗漏的上水口及中间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氩气泄漏背压下降、钢水渗漏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间包的上水口,包括本体、透气环以及导管;所述本体具有流入口与流出口的本体,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所述透气环嵌设在所述流道内壁,所述透气环开设有气室以及沿流道周向布置的多个布气通道,所述气室通过所述布气通道与所述流道相连通;所述导管由所述本体的底部延伸连通至所述气室,所述导管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用于阻挡钢水的迂回部。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迂回部包括一个开口向下的U型段;或多个依次沿流道径向布置的U型段,且相邻的两个U型段开口相反。可选的,所述多个U型段呈共面设置。可选的,所述迂回部的最高处与最低处的距离为L,所述导管的内径的D,且L为D的5~15倍。可选的,所述布气通道由气室逐渐向上倾斜延伸,且倾斜方向与流道径向之间的夹角为5度~30度。可选的,所述布气通道的内径为0.3mm~0.8mm。可选的,沿本体周向,所述上水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侧壁的一个或多个凸台,所述凸台用于防止钢水沿本体侧壁穿漏。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中间包,包括熔池以及设置于所述熔池底部的上水口,所述上水口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上水口。本申请的一种防渗漏的上水口及中间包,导管位于本体内,气室以及布气通道均位于透气环内,即使导管内灌入了钢液,钢水在流经迂回部处后也会被冷却冻结,不至泄漏于外造成恶性事故。因此,导气通道有效规避了漏气、漏钢安全隐患。气室置于透气环内,完全避免了气体通过本体向外扩散泄漏的可能,因而上水口也避免了漏气背压下降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防渗漏的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防渗漏的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防渗漏的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防渗漏的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防渗漏的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防渗漏的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上水口;10、本体;11、流入口;12、流出口;13、流道;14、引流段;20、透气环;21、气室;22、布气通道;30、导管;32、迂回部;321、U型段;40、凸台;5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中间包,包括熔池以及设置于熔池内的上水口100,熔池内的钢流由上水口100分配进入结晶器。上水口100包括包括本体10、透气环20以及导管30;本体10具有流入口11与流出口12的本体10,流入口11与流出口12之间通过流道13相连通;透气环20嵌设在流道13内壁,透气环20开设有气室21以及沿流道周向布置的多个布气通道22,气室21通过布气通道22与流道13相连通;导管30由本体10的底部延伸连通至气室21,导管30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用于阻挡钢水的迂回部32。外部气源通过导管30输送至气室21,然后通过布气通道22将氩气输送至流道13,上浮的氩气泡对于流道13有一定的防堵效果,导管30埋设在本体10内,气室21以及布气通道22均位于透气环20内,即使本体10及导管30内灌入了钢液,钢水在流经迂回部32处后也会被冷却冻结,不至泄漏于外造成恶性事故。因此,导管30有效规避了漏气、漏钢安全隐患。气室21置于透气环20内,完全避免了气体通过本体10向外扩散泄漏的可能,因而上水口100也避免了漏气背压下降的可能。上水口100的成型方式可以采用浇注、机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渗漏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透气环以及导管;/n所述本体具有流入口与流出口的本体,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n所述透气环嵌设在所述流道内壁,所述透气环开设有气室以及沿流道周向布置的多个布气通道,所述气室通过所述布气通道与所述流道相连通;/n所述导管由所述本体的底部延伸连通至所述气室,所述导管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用于阻挡钢水的迂回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渗漏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透气环以及导管;
所述本体具有流入口与流出口的本体,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
所述透气环嵌设在所述流道内壁,所述透气环开设有气室以及沿流道周向布置的多个布气通道,所述气室通过所述布气通道与所述流道相连通;
所述导管由所述本体的底部延伸连通至所述气室,所述导管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用于阻挡钢水的迂回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部包括一个开口向下的U型段;
或多个依次沿流道径向布置的U型段,且相邻的两个U型段开口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U型段呈共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波方斌祥王强葛历峰宋江平云海尹明强杨时标王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自立高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