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33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储料架,包括具有出料口的条形滑道,供端板沿条形滑道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摆放;端板传送机构,设于所述储料架上,能作用于放置在储料架的条形滑道中的端板,从而将端板按摆放顺序依次推送至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位置;端板转移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推料架,所述推料架对应设于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位置,用于承接从条形滑道的出料口出来的端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料架连接,从而能带动移位至该推料架上的端板远离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的转移动作可靠性较高,不会存在个别端板难以有效下落或者滑移不到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桩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管桩)作为一种混凝土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码头等领域。为便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的连接,混凝土预制桩的两端需要安装端板。制作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前,需先将端板与带钢(抱箍皮)进行铆接或焊接。无论是自动铆接还是自动焊接,都需要将端板逐块搬运到铆接工位或焊接工位,目前端板上料仍需要人工逐块搬运,人工搬运劳动强度极大,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820823742.8(授权公告号为CN20859374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及端板上料流水线》,其中,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前部设有向后上方倾斜的端板传输架,所述底架的后部设有上表面向后下方倾斜的端板溜架,所述底架与端板传输架上安装有提升机构,所述端板通过提升机构提升至端板溜架上端后从端板溜架上滑落;端板上料流水线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端板上料装置及一输送机,所述端板上料装置的端板溜架正对着输送机上表面,所述输送机为辊筒线或皮带机。但上述专利中的端板自动上料装置还存有一定不足,用于摆放端板的端板传输架是通过向后上方倾斜相应的角度,来实现端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端板溜架上进行滑移,并从端板溜架上滑落至输送机上的动作过程,但,由于端板向下滑移过程受端板传输架倾斜角度、端板的规格大小(端面面积不同)等多个因素影响,因而不能保证端板能够有效地从端板传输架滑移到端板溜架上,其转移动作可靠性不高,存在个别端板难以有效下落或者滑移不到位的问题。故,现有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上料动作过程稳定、可靠性高的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储料架,包括具有出料口的条形滑道,供端板沿条形滑道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摆放;端板传送机构,设于所述储料架上,能作用于放置在储料架的条形滑道中的端板,从而将端板按摆放顺序依次推送至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位置;端板转移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推料架,所述推料架对应设于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位置,用于承接从条形滑道的出料口出来的端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料架连接,从而能带动移位至该推料架上的端板远离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端板转移机构的推料板的推料动作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推料架可以是作直线移动的方式推动端板,也可以是以偏转摆动的方式推动端板;为了更好地利用端板的圆形的外周沿结构特点,简化端板转移机构的结构,所述推料架为条形架,该条形架沿所述条形滑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条形架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条形架的第二端连接,从而能带动所述条形架上下摆动。在条形架的第二端向上摆动的过程中处于倾斜状态,移位至条形架上的端板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一侧滚动而远离条形滑道的出料口。为了能使端板能顺利滑移至推料架上,并避免端板在传送过程中从条形滑道的出料口脱离,所述推料架包括对应于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竖向延伸设置的挡料板以及自该挡料板的下边沿朝向所述出料口弯折的水平托板,在所述条形架下移至低位位置时,所述水平托板与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的边沿齐平或低于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的边沿。为了使推料架上叠放的端板能单个依次转移而完成上料,所述推料架还包括竖向设置且与所述水平托板连接的限位板,该限位板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侧部并与所述挡料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水平托板的宽度与所述端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水平托板及挡料板共同围成了仅供一个端板竖向容置其中的滚料槽,在所述推料架上移时,所述端板能沿滚料槽的长度方向滚动而远离所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为了使端板顺利进入到滚料槽中,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侧边沿朝远离所述挡料板的一侧弯折延伸而形成一个弯折部,该弯折部与挡料板之间形成用于引导端板进入滚料槽的导向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选择为第一电机或气缸。为了端板转移动作过程的灵活性以及成本考虑,第一驱动装置优选为气缸。作为改进,所述储料架的条形滑道自后向前向上倾斜设置,条形滑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其中,5°<α<45°。优选地,α为15°。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使得条形滑道中的端板稍微向后倾斜,从而避免端板在传送过程中传送到位而停止后向前倾倒,而在出料口造成堵料问题。为了简化储料架的结构,所述储料架包括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具有纵向延伸设置以能限位在所述端板的左右两侧的限位杆,以及具有纵向设置而用于支撑在所述端板底部的支撑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支撑杆共同限定出所述的条形滑道。为了实现条形滑道内的端板的稳定向前传送,所述端板传送机构包括:推料板,滑动设于所述条形滑道中,并能与摆放在所述条形滑道中的最后方位置的端板相抵;传动机构,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传动单元以及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与两个限位杆相对应,并与所述推料板的上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并与所述推料板的下侧连接;第二电机,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连接,能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同步动作,从而推动放置到条形滑道中的端板向前移动。为了实现第二电机与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单元以及第二传动单元的牢靠、稳定配合,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一传动链条,所述第一传动杆沿条形滑道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第一传动杆同轴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第三链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链条沿条形滑道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的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链条还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推料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二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链条,所述第二传动杆沿条形滑道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第二传动杆同轴设置有第四链轮和两个第五链轮,所述第四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的第三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链条有两个,沿条形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两个所述的限位杆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链条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杆上的两个第五链轮传动连接,两个第二传动链条均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推料板连接。为了方便安置第一传动链条以及第二传动链条,提高上述两个链条传动的稳定性,所述限位杆以及支撑杆均为槽钢,所述第一传动链条以及两个第二传动链条均为滚子链条,所述第一传动链条收容在支撑杆的槽钢结构内,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链条分别收容在两个限位杆的槽钢结构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端板转移机构的推料架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够将传送到条形滑道的出料口的端板及时地进行转移,其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端板的自身重力进行滑落的上料方式相比,其转移动作可靠性较高,不会存在个别端板难以有效下落或者滑移不到位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包括:/n储料架(10),包括具有出料口(100)的条形滑道(101),供端板沿条形滑道(101)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摆放;/n端板传送机构(20),设于所述储料架(10)上,能作用于放置在储料架(10)的条形滑道(101)中的端板,从而将端板(1a)按摆放顺序依次推送至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位置;/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端板转移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51)以及推料架(52),所述推料架(52)对应设于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位置,用于承接从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出来的端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料架(52)连接,从而能带动移位至该推料架(52)上的端板远离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包括:
储料架(10),包括具有出料口(100)的条形滑道(101),供端板沿条形滑道(101)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摆放;
端板传送机构(20),设于所述储料架(10)上,能作用于放置在储料架(10)的条形滑道(101)中的端板,从而将端板(1a)按摆放顺序依次推送至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位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板转移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51)以及推料架(52),所述推料架(52)对应设于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位置,用于承接从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出来的端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料架(52)连接,从而能带动移位至该推料架(52)上的端板远离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架(52)为条形架,该条形架沿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条形架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5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条形架的第二端连接,从而能带动所述条形架上下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架(52)包括对应于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竖向延伸设置的挡料板(521)以及自该挡料板(521)的下边沿朝向所述出料口(100)弯折的水平托板(522),在所述条形架下移至低位位置时,所述水平托板(522)与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的边沿齐平或低于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的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架(52)还包括竖向设置且与所述水平托板(522)连接的限位板(523),该限位板(523)位于所述出料口(100)的侧部并与所述挡料板(52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水平托板(522)的宽度与所述端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限位板(523)与所述水平托板(522)及挡料板(521)共同围成了仅供一个端板竖向容置其中的滚料槽(524),在所述推料架(52)上移时,所述端板能沿滚料槽(524)的长度方向滚动而远离所述条形滑道(101)的出料口(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23)靠近所述出料口(100)的侧边沿朝远离所述挡料板(521)的一侧弯折延伸而形成一个弯折部(525),该弯折部(525)与挡料板(521)之间形成用于引导端板进入滚料槽(524)的导向口(526)。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桩端板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恒馨源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