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62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6
本申请涉及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其包括用于放置钢筋笼的搬运车、两个设置在搬运车上的把手、两个铰接在搬运车上的支腿、设置在把手和支腿之间用于将支腿支撑时固定的支撑机构、固设在两个把手之间的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台和支腿之间用于将支腿收起时固定的固定机构、间隔设置在支撑台上方的旋转台、设置在支撑台和旋转台之间的支撑套筒、设置在支撑套筒内部的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转台上用于控制调节钢筋笼下放位置的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旋转台和支撑套筒之间用于提高旋转台稳定性的加固机构;所述支撑套筒一端与支撑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台转动连接。其减轻了施工人员在静压桩桩顶处下放安装钢筋笼时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
本申请涉及静压桩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
技术介绍
静压桩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沉桩工艺,桩孔施工完毕,孔深测量合格后,需要下放钢筋笼。目前,桩顶下放钢筋笼时一般采用吊车起吊钢筋笼方式,将钢筋笼起吊至安装位置,但是,施工地点的工作面为混凝土垫层,且部分工作面存在较多集水坑,吊车无法正常进入,靠施工人员安放钢筋笼,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且劳动强度较大。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静压桩桩顶处下放安装钢筋笼时施工人员所需的劳动强度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轻施工人员在静压桩桩顶处下放安装钢筋笼时的劳动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钢筋笼的搬运车、两个设置在搬运车上的把手、两个铰接在搬运车上的支腿、设置在把手和支腿之间用于将支腿支撑时固定的支撑机构、固设在两个把手之间的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台和支腿之间用于将支腿收起时固定的固定机构、间隔设置在支撑台上方的旋转台、设置在支撑台和旋转台之间的支撑套筒、设置在支撑套筒内部用于带动旋转台转动的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转台上用于控制调节钢筋笼下放位置的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旋转台和支撑套筒之间用于提高旋转台稳定性的加固机构;所述支撑套筒一端与支撑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台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施工前,首先将多个钢筋笼横放至搬运车的把手上,接着将搬运车运输至静压桩桩孔一侧,并解除固定机构的固定状态,将支腿打开,通过支撑机构将支腿撑起,使搬运车支撑牢固,随后将其中一个钢筋笼固定在升降调节机构上,并通过升降调节机构下放至静压桩内,接着通过旋转机构调节旋转台的旋转角度,使下放的钢筋笼位于静压桩的中心即可完成其中一个钢筋笼的下放;接着施工人员解除支撑机构的支撑状态,将支腿收起,并通过固定机构将支腿固定,随后施工人员推动搬运车移动至下一施工位置,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剩余钢筋笼的下放安装;搬运车较为灵活,在工况环境较差的施工地点使用时较为方便,搬运车可在距离桩顶较近处施工,提高了钢筋笼的下方安装精度,且整个钢筋笼的下方安装过程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少、自动化程度较高,减轻了施工人员在静压桩桩顶处下放安装钢筋笼时的劳动强度。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在把手上的滑移套筒、铰接在支腿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滑移套筒和支撑杆之间的滑移杆、设置在滑移杆和滑移套筒之间用于将滑移杆和滑移套筒固定的卡接组件;所述滑移杆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移套筒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将搬运车运输至静压桩桩孔一侧后,支腿打开过程中,支腿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带动滑移杆位于滑移套筒内滑移,同时带动滑移套筒转动,待支腿与把手垂直后,通过卡接组件将滑移杆和滑移套筒固定,防止支腿在钢筋笼的下放过程中转动,从而增强了下放钢筋笼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施工安全。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设在滑移杆靠近把手一侧的卡块、固设在滑移杆远离把手一端的旋钮,所述滑移套筒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卡块可位于滑槽内滑移,所述滑移套筒靠近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槽和限位槽连通,所述限位槽横截面呈扇形,所述卡块可插接在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将支腿打开的过程中,滑移杆带动卡块位于滑槽内滑移,待支腿与把手垂直后,卡块滑移至限位槽内,施工人员转动旋钮,旋钮带动滑移杆转动,滑移杆带动卡块位于限位槽内转动一定角度后,卡块与滑槽分离并卡接在限位槽内,从而使滑移杆不能位于滑移套筒内滑移,从而实现对支腿的固定。可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套筒内的旋转轴、固设在支撑套筒上的支撑座、设置在旋转轴和支撑座之间用于带动旋转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支撑台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支撑套筒内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旋转机构调节旋转台的旋转角度,使下放的钢筋笼位于静压桩的中心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旋转台转动,旋转台带动固定在升降调节机构上的钢筋笼转动至静压桩的中心即可。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在旋转轴51上的蜗轮、转动连接在支撑座上的蜗杆、固设在蜗杆一端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驱动带动旋转轴转动时,首先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旋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旋转轴的转动。可选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台上方的绕线柱、固设在绕线柱上的钢丝绳、固设在钢丝绳远离绕线柱一端的吊钩、固设在旋转台上用于支撑绕线柱转动的支撑组件、设置在旋转台上用于带动绕线柱转动的动力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升降调节机构下放钢筋笼时,首先将吊钩与其中一个钢筋笼固定,接着通过动力组件带动绕线柱转动,将钢筋笼下放至静压桩内,并控制调节钢筋笼的下放位置;待钢筋笼下放完成后将吊钩取下,通过动力组件将钢丝绳缠绕至绕线柱上即可。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设在旋转台上的支撑架、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辊轮,所述绕线柱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绕线柱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辊轮位于转动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柱转动会带动与其抵接的辊轮随之转动,辊轮位于转动槽内转动,且辊轮不能从转动槽中脱开,不仅为绕线柱提供支撑力,而且减小了支撑架与绕线柱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支撑架与绕线柱之间的磨损。可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设在绕线柱上的从动齿轮、固设在旋转台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固设在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动力组件带动绕线柱转动时,首先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绕线柱转动,从而实现绕线柱的转动。可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套设在支撑套筒外侧壁的转动环、固设在转动环和旋转台之间的斜拉板、固设在支撑套筒上的支撑环;所述转动环与支撑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环位于转动环的下方,所述转动环与支撑环抵接,所述斜拉板由旋转台向支撑套筒一侧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拉板支撑在旋转台和支撑套筒之间,提高了旋转台支撑钢筋笼时的稳定性,且转动环与支撑套筒转动连接,从而保证斜拉板不干涉旋转台的转动。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设在支撑台上的连接座、铰接在连接座上的挂钩、固设在支腿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挂钩可扣接在连接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需要打开支腿时,将挂钩从连接孔内取出,将支腿打开,施工人员需要将支腿收起时,将挂钩扣接在连接孔内即可,固定机构方便了施工人员对支腿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钢筋笼(1)的搬运车(2)、两个设置在搬运车(2)上的把手(21)、两个铰接在搬运车(2)上的支腿(22)、设置在把手(21)和支腿(22)之间用于将支腿(22)支撑时固定的支撑机构(3)、固设在两个把手(21)之间的支撑台(23)、设置在支撑台(23)和支腿(22)之间用于将支腿(22)收起时固定的固定机构(4)、间隔设置在支撑台(23)上方的旋转台(24)、设置在支撑台(23)和旋转台(24)之间的支撑套筒(25)、设置在支撑套筒(25)内部用于带动旋转台(24)转动的旋转机构(5)、设置在旋转台(24)上用于控制调节钢筋笼(1)下放位置的升降调节机构(6)、设置在旋转台(24)和支撑套筒(25)之间用于提高旋转台(24)稳定性的加固机构(7);所述支撑套筒(25)一端与支撑台(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台(24)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钢筋笼(1)的搬运车(2)、两个设置在搬运车(2)上的把手(21)、两个铰接在搬运车(2)上的支腿(22)、设置在把手(21)和支腿(22)之间用于将支腿(22)支撑时固定的支撑机构(3)、固设在两个把手(21)之间的支撑台(23)、设置在支撑台(23)和支腿(22)之间用于将支腿(22)收起时固定的固定机构(4)、间隔设置在支撑台(23)上方的旋转台(24)、设置在支撑台(23)和旋转台(24)之间的支撑套筒(25)、设置在支撑套筒(25)内部用于带动旋转台(24)转动的旋转机构(5)、设置在旋转台(24)上用于控制调节钢筋笼(1)下放位置的升降调节机构(6)、设置在旋转台(24)和支撑套筒(25)之间用于提高旋转台(24)稳定性的加固机构(7);所述支撑套筒(25)一端与支撑台(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台(24)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铰接在把手(21)上的滑移套筒(31)、铰接在支腿(22)上的支撑杆(32)、设置在滑移套筒(31)和支撑杆(32)之间的滑移杆(33)、设置在滑移杆(33)和滑移套筒(31)之间用于将滑移杆(33)和滑移套筒(31)固定的卡接组件(34);所述滑移杆(33)一端与支撑杆(3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移套筒(31)滑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34)包括固设在滑移杆(33)靠近把手(21)一侧的卡块(341)、固设在滑移杆(33)远离把手(21)一端的旋钮(342),所述滑移套筒(31)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311),所述卡块(341)可位于滑槽(311)内滑移,所述滑移套筒(31)靠近支撑杆(32)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312),所述滑槽(311)和限位槽(312)连通,所述限位槽(312)横截面呈扇形,所述卡块(341)可插接在限位槽(3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桩桩顶全自动下放钢筋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设置在支撑套筒(25)内的旋转轴(51)、固设在支撑套筒(25)上的支撑座(52)、设置在旋转轴(51)和支撑座(52)之间用于带动旋转轴(51)转动的驱动组件(53);
所述旋转轴(51)一端与支撑台(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台(2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52)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成兰玉金牟兰超魏宏源
申请(专利权)人:一山北京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