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49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管桩埋设方法,先将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连接为预制管桩后,采用静压或者锤击的方法将所述预制管桩沉入自然地面至设计标高;再通过与所述接头连接的注浆管将浆料注入所述接头的注浆室内,之后浆料从接头上的挤出孔挤出,并挤入所述接头周围的土体中;最后,从所述注浆室内挤出的浆料向四周扩散,并凝固形成扩大头,在提高预制管桩接头处连接强度的同时,提高预制管桩的承压性能和抗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
技术介绍
预制管桩指的是在施工地点或附近区域制成的管桩,通常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或者为木制结构。中国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管桩和钢管桩两大类。混凝土预制桩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是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但其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常用的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钢桩主要是钢管桩和H型钢桩两种。在相关领域中,沉桩的方式主要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等,当预制管桩沉至预定持力层之后,通常还会进行注浆,以在预制管与持力层之间形成扩大头,从而增强预制管桩的单桩承压能力和抗拔承载力。例如,申请号为2011103821069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注浆式微型钢管桩,该钢管桩包括钢管,钢管侧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组有间隔的出浆孔组,每一组出浆孔组的外部均套有橡胶封闭圈。每一个出浆孔组由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均匀分布的若干出浆孔组成。此外,当预埋设管桩所需长度较长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两节及以上的预制管桩拼接使用。例如,申请号为2016101038166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凹凸接头,其预制上管桩管口的管壁上设有对称的两凹部,预制下管桩管口的管壁上设有对称的两凸部,两凹部和两凸部相配合;在预制上管桩和预制下管桩内均设有封板,封板到管口间的管壁上设有挤出孔;预制上管桩和预制下管桩的管口接合处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及螺杆,因而当上管桩和下管桩螺接后,可以从注浆口向柱间注入高强混凝土砂浆流浆料,从而提高上管桩和下管桩连接节点的强度。然而,对于拼接式的预制管桩,为提高连接节点的强度,其接头处设置的封板等结构会对预制管桩底端的注浆造成阻碍;由于拼接式的预制管桩整体长度较长,接头处的接头所需承压强度很高,因而不能直接在接头处上方的管桩侧壁上开设挤出孔,并直接向管桩的空心结构内加注浆料以进一步提高接头的承压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拼接式的预制管桩连接处强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旨在将接头的注浆室内浆料挤出并形成为扩大头,提高预制管桩的抗拔性能和承压性能。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包括以下阶段,沉桩阶段:将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然后通过接头将上节管桩与下节管桩连接;所述上节管桩、接头、下节管桩形成为预制管桩后,采用静压或者锤击的方法将所述预制管桩沉入至设计标高;注浆阶段:通过与所述接头连接的注浆管将浆料注入所述接头的注浆室内,之后浆料从接头上的挤出孔挤出,并挤入所述接头周围的土体中;成桩阶段:从所述注浆室内挤出的浆料向四周扩散,并凝固形成扩大头。进一步地,所述沉桩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漏出于自然地面的长度小于2m时,停止沉桩;步骤1.2、将接头的下端板和下节管桩的上端面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步骤1.3、将注浆管与接头的上端板连接;步骤1.4、将上节管桩吊至接头对应的位置处,然后将上节管桩套在注浆管上并与下节管桩对齐;将接头的上端板和上节管桩的下端面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步骤1.5、继续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连接形成的预制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下端面到达设计标高后,停止沉桩。进一步地,所述沉桩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漏出于自然地面的长度小于2m时,停止沉桩;步骤1.2、将注浆管的底端与连接板的第二注浆孔相连接,然后将注浆管的上端从上节管桩的下端面插入,并通过连接螺栓配合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将注浆管与上节管桩连接;步骤1.3、将上节管桩吊起至下节管桩对应的位置处后,将连接板与上节管桩分离,然后将注浆管的底端与第一注浆孔连接;步骤1.4、利用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后与上节管桩相连接,完成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的连接;步骤1.5、继续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连接形成的预制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下端到达设计标高后,停止沉桩。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3中,将连接板与上节管桩分离后,将连接板取下;在所述步骤1.4中,直接将注浆管连接在第一注浆孔上,并通过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上节管桩相连接,完成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3和步骤1.4替换为,将上节管桩吊起至下节管桩对应的位置处后,直接转动上节管桩以将注浆管与第一注浆孔连接,并通过连接螺栓完成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沉桩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漏出于自然地面的长度小于2m时,停止沉桩;步骤1.2、将接头与下节管桩连接,然后将上节管桩吊运至下节管桩对应的位置处,将上节管桩与接头连接;步骤1.3、继续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连接形成的预制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下端到达设计标高后,停止沉桩;步骤1.4、将注浆管的底端从上节管桩的上端面插入,并将注浆管的底端与接头的上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4中,注浆管的底端与接头的上端板连接过程为:当注浆管插入上端板上的第一注浆孔内后,第一注浆孔孔壁上的卡爪受注浆管的连接件底端的压迫而屈服变形;当连接件的底端继续下压而与卡爪失去接触后,卡爪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形变,并卡在连接件的卡槽中,以完成注浆管与接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4中,注浆管的底端与接头的上端板连接过程为:当注浆管插入上端板上的第一注浆孔内后,注浆管的连接件上的卡环与第一注浆孔孔壁上的卡爪接触,并受到所述卡爪的阻挡停下;然后,旋转注浆管以使卡爪与所述卡环上的缺口位置对应,继续插入注浆管使得卡爪进入卡槽内;之后,再次旋转注浆管以使卡爪与缺口位置错开。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4中,注浆管的底端与接头的上端板连接过程为:当注浆管插入上端板上的第一注浆孔内后,注浆管的连接件上的密封圈卡入第一注浆孔孔壁上的两个凸筋之间,通过形状配合的方式完成注浆管与接头的连接;或者,当注浆管插入上端板上的第一注浆孔内后,第一注浆孔孔壁上的凸筋卡入注浆管的连接件上的两个密封圈之间,通过形状配合的方式完成注浆管与接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沉桩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漏出于自然地面的长度小于2m时,停止沉桩;步骤1.2、将接头与下节管桩连接,然后将上节管桩吊运至下节管桩对应的位置处,将上节管桩与接头连接;同时,位于上节管桩的侧壁中的注浆管的底端从所述侧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n沉桩阶段:将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然后通过接头将上节管桩与下节管桩连接;所述上节管桩、接头、下节管桩形成为预制管桩后,采用静压或者锤击的方法将所述预制管桩沉入至设计标高;/n注浆阶段:通过与所述接头连接的注浆管将浆料注入所述接头的注浆室内,之后浆料从接头上的挤出孔挤出,并挤入所述接头周围的土体中;/n成桩阶段:从所述注浆室内挤出的浆料向四周扩散,并凝固形成扩大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
沉桩阶段:将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然后通过接头将上节管桩与下节管桩连接;所述上节管桩、接头、下节管桩形成为预制管桩后,采用静压或者锤击的方法将所述预制管桩沉入至设计标高;
注浆阶段:通过与所述接头连接的注浆管将浆料注入所述接头的注浆室内,之后浆料从接头上的挤出孔挤出,并挤入所述接头周围的土体中;
成桩阶段:从所述注浆室内挤出的浆料向四周扩散,并凝固形成扩大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桩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漏出于自然地面的长度小于2m时,停止沉桩;
步骤1.2、将接头的下端板和下节管桩的上端面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
步骤1.3、将注浆管与接头的上端板连接;
步骤1.4、将上节管桩吊至接头对应的位置处,然后将上节管桩套在注浆管上并与下节管桩对齐;将接头的上端板和上节管桩的下端面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
步骤1.5、继续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连接形成的预制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下端面到达设计标高后,停止沉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桩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下节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漏出于自然地面的长度小于2m时,停止沉桩;
步骤1.2、将注浆管的底端与连接板的第二注浆孔相连接,然后将注浆管的上端从上节管桩的下端面插入,并通过连接螺栓配合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将注浆管与上节管桩连接;
步骤1.3、将上节管桩吊起至下节管桩对应的位置处后,将连接板与上节管桩分离,然后将注浆管的底端与第一注浆孔连接;
步骤1.4、利用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后与上节管桩相连接,完成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的连接;
步骤1.5、继续采用静压或者锤击把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连接形成的预制管桩沉入自然地面,当下节管桩的下端到达设计标高后,停止沉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3中,将连接板与上节管桩分离后,将连接板取下;在所述步骤1.4中,直接将注浆管连接在第一注浆孔上,并通过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上节管桩相连接,完成上节管桩、下节管桩和接头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和步骤1.4替换为,
将上节管桩吊起至下节管桩对应的位置处后,直接转动上节管桩以将注浆管与第一注浆孔连接,并通过连接螺栓完成上节管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钊江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