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27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包括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后配重装置与平地机的后机架横板连接,前配重装置与平地机的机架前面板连接;后配重装置包括后第一配重体、后第二配重体和后第三配重体;后第一配重体为Z型结构,包括中间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中间板的顶面与后机架横板的下端面连接,中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且第二边板与后机架横板的右侧面连接;中间板的底面连接后第二配重体,后第二配重体的底面连接后第三配重体。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的重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便捷调节,保持稳定可靠的前后桥配比,提高了平地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施工效率,可更大限度发挥平地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
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
技术介绍
不同工况下,平地机会应用相应的辅具设备,辅具的安装改变了前后桥配比,后桥过重,前桥过轻时,会降低前轮附着重力,致使前桥发飘,影响平地机的转向性能和机身稳定性;后桥过轻,前桥过重时,会降低平地机有效牵引力,致使驱动力不足,影响平地机的施工效率。合理的前后桥配比对于机身稳定性和施工效率都至关重要,基于此,需要用可靠的配重装置,且配重装置便于调节,以实现平地机应用不同辅具时保持稳定的前后桥配比,更好的发挥平地机性能。现有技术的平地机配重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倾斜连接板3,倾斜连接板共有两个,用于连接上、下固定板并对称设置在中间位置,下固定板2上设有2排对称设置的通孔4,倾斜连接板3两侧为梯形角5。此配重装置进行焊接处理,焊接时借助人工或夹具定位。当平地机在某些工况下安装辅具时,将其连接至平地机前面板或后机架横板处。借助此配重装置来提高平地机机身稳定性。配重装置适应性较差,未针对平地机整机性能及桥荷分配做出合理配重方案,难以在不同辅具应用时平地机性能的发挥;另外,配重装置选择焊接时,焊接作业需要准确保证焊接质量,配重需要先进行定位,目前常采用人工或是借助夹具夹紧平地机配重,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另外,焊接的配重装置拆卸较困难,且很难针对平地机应用不同辅具工况进行及时调节,无法保证前、后桥载荷和合理、精准分配,不利于平地机性能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解决了上述配重装置无法保证平地机稳定可靠的前后桥配比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包括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所述后配重装置与所述平地机的后机架横板连接,所述前配重装置与所述平地机的机架前面板连接;所述后配重装置包括后第一配重体、后第二配重体和后第三配重体;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为Z型结构,包括中间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中间板的顶面与所述后机架横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中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且所述第二边板与所述后机架横板的右侧面连接;所述中间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后第二配重体,所述后第二配重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后第三配重体。优选地,所述前配重装置包括前第一配重体、前第二配重体、前第三配重体和前第四配重体;所述前第一配重体为L型结构,包括垂直连接的长边板和短边板;所述长边板与所述机架前面板连接,所述短边板上设置所述前第二配重体,所述前第二配重体上连接所述前第三配重体;所述前第三配重体上连接所述前第四配重体。优选地,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与所述中间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第二配重体与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第三配重体与所述后第二配重体的底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第二配重体和所述后第三配重体的结构相同,均为类长方体结构;所述后第二配重体和所述后第三配重体的上表面均设有凸起平板,且所述凸起平板的高度高于所述螺栓螺帽的高度。起到了防止安装配重体时挤压连接螺栓、保证后配重体安装的可靠性的作用。优选地,所述长边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若干等距分布的定位凸起。起到了协助其他配重体安装时的快速定位的作用。优选地,所述长边板的顶部转动连接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的底部与所述短边板连接。起到了形成封闭的前配重装置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前第三配重体和前第四配重体的结构相同,均为类长方体结构;所述前第三配重体和所述前第四配重体的底面上均设有凸起平板。优选地,所述前第二配重体通过螺栓与所述短边板连接;所述前第三配重体通过螺栓与所述前第二配重体连接;所述凸起平板的高度高于所述螺栓的螺帽高度。起到了防止安装配重体时挤压连接螺栓、保证前配重体安装的可靠性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箱体外壳通过壳体定位旋转轴与所述长边板转动连接;所述箱体外壳的底部上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连接孔,所述短边板上开设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孔通过定位螺栓配合螺母连接。起到了便捷拆装的作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且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的重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便捷调节,保持稳定可靠的前后桥配比。后配重装置可调节,使平地机应用前置辅具、中间辅具时,保持稳定可靠的前后桥配比;前配重装置可调节,使平地机应用后置辅具时,保持稳定可靠的前后桥配比。前、后配重装置可实现快速、准确定位,螺栓连接结构利于安装与拆卸,装置设计合理,稳定性强,提高了平地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施工效率,可更大限度发挥平地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平地机配重装置图;图2为本技术后配重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配重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前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前配重装置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前第三配重体的仰视图;图7为平地机受力点在水平轴上的投影图;图中:1-1-后机架横板;1-2-后第一配重体;1a-中间板;1b-第一边板;1c-第二边板;1-3-螺栓;1-4-连接垫片;1-5-后第二配重体;1-6-后第三配重体;2-1-机架前面板;2-2-前第一配重体;2a-长边板;2b-短边板;2-3-定位凸起;2-4-箱体外壳;2-5-壳体定位旋转轴;2-6-定位螺栓;2-7-螺母;2-9-前第二配重体;2-10-前第三配重体;2-11-前第四配重体;2-10-a-凸起平板、2-10-b-通孔、2-10-c-螺纹孔、2-10-d-V型槽;3-1-连接板;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倾斜连接板;4-通孔;5-梯形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包括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后配重装置与平地机的后机架横板1-1连接,前配重装置与平地机的机架前面板2-1连接。后配重装置包括后第一配重体1-2、后第二配重体1-5和后第三配重体1-6。后第一配重体1-5为Z型结构,包括中间板1a、第一边板1b和第二边板1c;中间板1a的顶面与后机架横板1-1的下端面连接,中间板1a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板1b和第二边板1c,第一边板1b与中间板1a的左端底面连接、第二边板1c与中间板1a的右端顶面连接。且第二边板1c与后机架横板1-1的右侧面连接,第一边板1b能够协助后第二、后第三配重体安装时的快速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中间板1a的底面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后第二配重体1-5、后第三配重体1-6。本实施例中,中间板1a与后机架横板1-1通过螺栓1-3可拆卸连接;后第二配重体1-5与中间板1a通过螺栓1-3可拆卸连接;后第三配重体1-6与后第二配重体1-5通过螺栓1-3可拆卸连接。前配重装置包括前第一配重体2-2,前第一配重体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所述后配重装置与所述平地机的后机架横板连接,所述前配重装置与所述平地机的机架前面板连接;/n所述后配重装置包括后第一配重体、后第二配重体和后第三配重体;/n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为Z型结构,包括中间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中间板的顶面与所述后机架横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中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且所述第二边板与所述后机架横板的右侧面连接;/n所述中间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后第二配重体,所述后第二配重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后第三配重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配重装置和前配重装置,所述后配重装置与所述平地机的后机架横板连接,所述前配重装置与所述平地机的机架前面板连接;
所述后配重装置包括后第一配重体、后第二配重体和后第三配重体;
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为Z型结构,包括中间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中间板的顶面与所述后机架横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中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且所述第二边板与所述后机架横板的右侧面连接;
所述中间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后第二配重体,所述后第二配重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后第三配重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配重装置包括前第一配重体、前第二配重体、前第三配重体和前第四配重体;所述前第一配重体为L型结构,包括垂直连接的长边板和短边板;所述长边板与所述机架前面板连接,所述短边板上设置所述前第二配重体,所述前第二配重体上连接所述前第三配重体;所述前第三配重体上连接所述前第四配重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机可调节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与所述中间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第二配重体与所述后第一配重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第三配重体与所述后第二配重体的底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迪侯志强廖昊卜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