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锚腕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628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下锚腕臂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下锚腕臂结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锚固件、夹持结构、承力索和接触线;还包括至少一组绝缘组件,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在下锚腕臂结构上;接触网中的承力索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接触网中的接触线下锚在夹持结构上,所述夹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将承力索和/接触线下锚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下锚腕臂机构上,利用可转动的下锚腕臂结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路的一侧边或者铁路的正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锚腕臂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锚腕臂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目前采用刚性的可移动式接触网,但是现有的刚性可移动式接触网系统成本极高,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线路使用条件要求高,结构可靠性差;其使用电动机来驱动旋转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中,汇流排是一整条的安装在转动支架末端,电动机较多较难控制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的同步性。随着电气化铁路技术的革新,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将技术创新升级,提供能够满足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电气化移动接触网。现有的技术中,关于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与固定段中接触网的连接,使用的方式为:整体平移移动段,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短距离移动接触网,同时还需要门架系统,平移结构等。另外现有的使用的是直接锚死的,下锚机构时固定不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接触网中使用的下锚腕臂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锚腕臂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下锚腕臂结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锚固件、夹持结构、承力索和接触线;还包括至少一组绝缘组件,其中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在下锚腕臂结构上;接触网中的承力索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接触网中的接触线下锚在夹持结构上,所述夹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或者,接触网中的接触线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关于绝缘组件的设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第一种: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接触网中的承力索连接,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锚固件连接;第二种: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三种:所述绝缘组件设置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的任意位置。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绝缘组件一端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弹性补偿机构,其在承力索下锚端采用如下设置方式:第一种:所述弹性补偿机构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承力索相连,另一端通过锚固件连接在第一转动件上;或者第二种:所述弹性补偿机构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绝缘子相连,另一端与通过锚固件连接在第一转动件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弹性补偿装置,其在接触线下锚端采用如下设置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夹持结构设置在弹性补偿装置上;所述弹性补偿装置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二种方式: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弹性补偿装置连接,所述弹性补偿装置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三种方式:所述弹性补偿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弹性补偿装置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中,所述锚固件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向上延伸的上延伸部,具有向下延伸的下延伸部,用于锚固承力索的锚固件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上延伸部连接,用于锚固接触线的锚固件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下延伸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能够转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的转动方式采用如下:第一种:所述下锚腕臂结构根部设置有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电机驱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转动;第二种:包括拉绳和拖动机构,所述拉绳一端作用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作用在拖动机构上,利用拖动机构通过拉绳拉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转动;或者第三种;所述下锚腕臂机构任意部分设置有动力推动机构,通过动力推动机构驱动所述下锚腕臂机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腕臂结构包括至少一根腕臂支撑件,所述绝缘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绝缘子,每一个绝缘子串接在对应腕臂支撑件的任意位置。进一步的,下锚腕臂机构中包括两组下锚腕臂结构;其中一组下锚腕臂结构用于下锚承力索,另一组下锚腕臂结构用于下锚接触线。进一步的,所述下锚腕臂结构上设置有拉杆。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传统的方案中采用将移动接触网中的移动段整段平移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下锚腕臂机构引用在可转动的移动接触网中,就是采用若干的中间摆动腕臂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路的一侧边或者铁路的上方;将承力索和/接触线下锚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锚腕臂机构上,利用可转动的下锚腕臂结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路的一侧边或者铁路的正上方。2、传统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是锚死状态不可移动的,本专利技术中利用锚固件将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其使用的状态与现有的不一样。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锚腕臂机构承力索受力更均匀,且工期短,受天气、温差等因素影响小,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寿命长,可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方便安装和检修、固定接触网结构相似等诸多优点。4、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锚腕臂机构可应用在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中,能够有效地满足万吨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节省购置内燃机车的费用、节省了现有对内燃机车进行调配、维护检修等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下锚腕臂机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下锚腕臂机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下锚腕臂机构一具体实施例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下锚腕臂机构一具体实施例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锚腕臂机构一具体实施例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下锚腕臂机构一具体实施例四;图7是本专利技术使用各自下锚腕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根腕臂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根腕臂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下锚腕臂结构;2、第一转动件;3、第二转动件;4、拉杆;5、延伸件;6、夹持结构;7、承力索;8、接触线;9、绝缘组件;10、连接件;11、补偿机构;12、弹性补偿装置;13、旋转机构;14、调节器;15、转动电机;16、立柱;17、悬吊。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锚腕臂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锚腕臂结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锚固件、夹持结构、承力索和接触线;还包括至少一组绝缘组件,其中/n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在下锚腕臂结构上;接触网中的承力索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n接触网中的接触线下锚在夹持结构上,所述夹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或者,接触网中的接触线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n关于绝缘组件的设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n第一种: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接触网中的承力索连接,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锚固件连接在第一转动件上;/n第二种: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n第三种:所述绝缘组件设置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的任意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下锚腕臂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锚腕臂结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锚固件、夹持结构、承力索和接触线;还包括至少一组绝缘组件,其中
所述下锚腕臂结构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在下锚腕臂结构上;接触网中的承力索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
接触网中的接触线下锚在夹持结构上,所述夹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或者,接触网中的接触线通过锚固件直接或间接的下锚在第一转动件上;
关于绝缘组件的设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第一种: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接触网中的承力索连接,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锚固件连接在第一转动件上;
第二种: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
第三种:所述绝缘组件设置在所述下锚腕臂结构的任意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锚腕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绝缘组件一端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锚腕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机构,其在承力索下锚端采用如下设置方式:
第一种:所述补偿机构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承力索相连,另一端通过锚固件连接在第一转动件上;或者
第二种:所述补偿机构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绝缘子相连,另一端通过锚固件连接在第一转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锚腕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补偿装置,其在接触线下锚端采用如下设置方式:
第一种方式:所述夹持结构设置在弹性补偿装置上;所述弹性补偿装置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
第二种方式: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所述绝缘组件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冶张友王小刚卢学飞孙永刚于国亮赵文辉李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