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58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表壳体,具有由放有运动机构(30)的金属制内膛(20)和至少盖住该内膛局部的金属制外膛(21)构成的膛体,在内膛与外膛的中间配置具有弹性的缓冲体(35)。(*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壳体、特别是具有保护表壳内的运动机构(包括部件)的耐冲击构造的表壳。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例如在日本专利实公平6-17110号公报中记载着一种为保护来自外部力对放在表壳内的运动机构造成冲击的具有耐冲击构造的表壳。图47为该传统技术的手表壳体的剖视图。该壳体在金属制的内膛1与由配尔普林(ペルプレン)等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外膛2的中间配置由聚氨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体3。缓冲体3被夹在内膛1与外膛2之间,将内膛1的上面1a和保持挡风片4的环状凸起1b的外周围住。内膛1和外膛2由多个固定螺钉固定。金属制的里盖7用螺钉8固定在内膛1上。该耐冲击构造的优点是施加在表壳上的冲击通过缓冲体3的弹性变形而吸收,以减小传向运动机构6的冲击。图48为上述传统技术采用螺钉锁紧式表把时的剖面图。该螺钉锁紧式表把由固定在内膛1的孔16a中的支撑筒17、用螺钉18与支撑筒17的螺纹部结合支撑的表把头10、用螺钉12与手表的卷轴11结合的支撑筒17可回转地支撑的卷轴连结件13和与卷轴连结件13嵌合的止脱环9构成。若转动表把头10,使螺钉18从支撑筒17脱开,就可利用盘簧14将表把头10向外伸出,使表把头内壁的剖面呈多角形的接合孔部15与对应于卷轴连结件13的外壁多角形接合部16接合,通过转动表把头并经卷轴连结件13使卷轴11回转,即可进行对表。具有这种耐冲击构造的手表通常采用表把防护架19,以保护表把免受冲击。表把防护架19从两侧将表把头10夹住,由凸设在外膛2上的一对保护壁构成。并且,为了使表把头10不受到冲击,表把防护架19的高度和长度均比表把头10大,可防止表把头10不受冲击。由此,可防止与表把连结的卷轴11因冲击而弯曲或者出现折断的事故。然而,在上述耐冲击结构中的未配置缓冲体的部分,因内膛1的外周壁1c与外膛2的内周壁2a完全密封,故从外部施加在外膛2上的冲击很容易传向内膛1或者通过固定螺钉5而传至内膛1中。其结果,放在内膛中的运动机构6受到冲击,往往会造成运动机构6故障。特别是内膛1的下面既无缓冲体又无外膛盖住,因此当手表脱落而使内膛的下面受到冲击时,完全没有缓冲功能。虽然外膛2将内膛1的上面和侧面盖住,但内膛的下面没有盖住,因此,如果螺钉8一松动,有时会使内膛向下与外膛脱开。又,上述耐冲击构造中的外膛2采用的是硬质的合成树脂,故不具有充分的强度、耐伤性和耐磨性。因此,当手表受到过大冲击时,即使被夹在内膛与外膛之间的缓冲体产生弹性变形,也往往会使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外膛破裂。另外,手表长期使用后,外膛会损伤或磨损。若固定螺钉5松动,会使缓冲体3与外膛2分离。使用图48的螺钉锁紧式表把时,若外膛2受到冲击,则卷轴连结件13和卷轴11移动到运动机构6的内部,卷轴会与运动机构内部的齿轮等构件碰撞,使运动机构的构件脱落和破坏。另外,上述的表把防护片19因大于表把头10,故妨碍手指接触表把头10。从而难以用手指转动表把头10。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可充分缓和冲击的手表壳体的耐冲击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能可靠固定外膛和内膛的手表壳体的耐冲击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充分强度、耐伤性和耐磨性的手表壳体的耐冲击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4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容易操作表把的表把防护架的手表壳体。本专利技术的第5目的在于提供缓冲体不会与膛体分离的手表壳体。本专利技术概况本专利技术的手表壳体的特点是包括由放有运动机构的金属制内膛和盖住该内膛至少一部分的金属制外膛构成的膛体,在内膛与外膛的中间配设具有弹性的缓冲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点是包括由放有运动机构的内膛和盖住该内膛至少一部分的外膛构成的膛体,通过固定在外膛上又插入内膛的固定构件将内膛和外膛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包括由放有运动机构的内膛和盖住该内膛至少一部分的外膛构成的膛体、安装在内膛和外膛某一方上的具有弹性的缓冲体以及在局部设有固定装置并通过该固定装置被固定在内膛和外膛中某一方的在无固定装置的部分通过所述缓冲体与另一方膛体对向的固定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包括表把、设在表把上的与放在膛体内部的运动机构的卷轴连结的卷轴连结部以及在该卷轴连结部与运动机构之间阻止卷轴连结部和卷轴向运动机构内部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由表把和固定在膛体上的插通表把的护管构成,表把的头部外壁位于护管外周壁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包括被夹在边圈与膛体之间的具有弹性的平板状顶部缓冲体,以及固定边圈和膛体的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在防风支承构件与位于文字板上方的衬环的中间配置具有弹性的衬环缓冲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在位于文字板上方的衬环与运动机构的中间配置具有弹性的运动机构缓冲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在运动机构的下在与膛体内壁底部的中间配置具有弹性的底部缓冲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包括放有运动机构的内膛和盖住该内膛至少一部分的外膛,该外膛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壳和软质材料制成的外壳所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由放有运动机构的内膛和放有该内膛的外膛构成,内膛与外膛仅用夹在其中间的缓冲体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由放有运动机构的内膛和放有该内膛的外膛构成。包括配置在内膛与外膛中间的缓冲体在内,除了配置有缓冲体的部分之外,在内膛与外膛之间形成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点是具有与表把邻接的一对凸状表把防护架,在该表把防护架上形成缺口,使表把的外周露出。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手表俯视图,图2为主视图,图3为后视图,图4为右视图,图5为图1的V-V剖视图,图6为图5的分解图,图7为图1的VII-VII剖视图,图8为图7的分解图,图9为图1的IX-IX剖视图,图10为图0的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表壳分解俯视图,图12为分解侧视图,图13为从不同于图12方向看的分解侧视图,图1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使用与图5相同的断开线的剖视图,图1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与图5相同断开线的剖视图,图1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例的与图7相同的断开线的剖视图,图1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例的穿过弹簧的使用断开线的剖视图,图18为穿过边圈紧固螺钉部分的使用断开线的剖视图,图19为与图5相同的使用断开线的剖视图,图20和图21分别为分解立体图,图22为分解剖视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第6实施例的分解俯视图,图24为后视图,图25为主视图,图26为与图5相同的使用断开线的剖视图,图27为穿过边圈紧固螺钉部分的使用断开线的剖视图,图28为穿过皮带连结部的使用边圈断开线的剖视图,图29为与图7相同的使用断开线的剖视图,图30为采用第6实施例的壳体的手表侧视图,图31为手表的侧视图,图32和图33分别为第6实施例的表壳整体分解图,图34为同一表壳整体的分解图,图35和图36分别为同一表壳局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7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8为第7实施例的表壳整体分解立体图,图39为同一表壳的分解剖视图,图40为沿着穿过表把线的剖视图,图41为表示第8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2为分解立体图,图43为沿着穿过表把线的剖视图,图44为表示第9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5为分解立体图,图46为表示第10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7为表示传统技术的手表剖视图,图48为表示采用螺钉锁紧式表把的传统技术的表壳剖视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放有运动机构的金属制的内膛和至少盖住该内膛局部的金属制的外膛构成的膛体,在内膛与外膛的中间配置具有弹性的缓冲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丸胜秋藤田亮户坂进
申请(专利权)人:西铁城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