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260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封堵器包括盘状网和管状网一体成型的封堵器和复合涂层;复合涂层包括用于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或包含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原料和可膨胀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单涂层;药物涂层的设置方式为:复合涂层形成于封堵器的表面;和/或,复合涂层形成于封堵器中阻流膜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封堵器包含用于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或单涂层,可降低术后瘢痕疙瘩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也可以单独或联合拮抗血凝药物涂层达成降低封堵器植入后其表面血栓形成,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的残余分流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介入手术中较硬质地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植入体内后,心肌组织嵌入在两个盘面之间,由于挤压,导致组织水肿压迫传导组织,易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封堵器的镍钛合金丝随着心脏搏动对周围组织产生摩擦,心肌完整性受损,并且长期刺激心肌引起瘢痕过度增生,牵拉和压迫传导组织,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变性坏死,中晚期时也易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了预防和治疗介入封堵术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术后静脉使用地塞米松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减轻水肿、减少组织增生等药理特点,理论上可以减少封堵器引起的心肌水肿和瘢痕增生。同时,封堵器植入心脏缺损部位需要6个月内皮化,因此,这期间口服抗凝剂可以预防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封堵器自身无法抑制其表面血栓形成。另外,在心脏封堵器的使用过程中,封堵器的腰径一般会比缺损大2-6mm左右,这是为了让腰径具有足够的强度撑住缺损部位,从而保证封堵器不会发生封堵器脱落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使缺损封堵完全而减少残余分流。尤其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介入手术中,统计数据显示发生术后残余分流概率大约在2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卵圆孔缺损相比于其他先心病缺损,是不规则的形状,直通道的很少,一般为圆弧形或波浪形等不规则形状。并且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腰部一般不依靠封堵器的腰部撑在缺损部位,仅仅依靠两边盘面进行封堵。因此如果设计出一种封堵器,在植入后腰部尺寸能够逐渐变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其支撑贴合在缺损处,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中国专利文献CN107890357A公开了一种瓣周漏封堵器,其中腰部连接体上缝制外覆膜,所述的外覆膜为聚四氟乙烯,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较大的膨胀系数,根据瓣周漏固有结构形态填充不规则缺口,能够有效防止术后残余分流。该专利只是将聚四氟乙烯通过缝制的方式连接在封堵器的腰部,只能减少中间缺损部分处的部分残余分流,无法有效的减少缺损部位四周的残余分流。该专利只是将聚四氟乙烯通过缝制的方式连接在封堵器的腰部,只能减少中间缺损部分处的部分残余分流,无法有效的减少缺损部位四周的残余分流。且该专利中的封堵器无法有效的减少术后的瘢痕增生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综上,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同时可减少封堵器植入体内的术后瘢痕增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的表面血栓形成和残余分流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封堵器术后容易导致瘢痕疙瘩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剂预防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以及在介入手术中使用封堵器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较大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封堵器的表面和/或阻流膜表面涂覆包含用于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或包含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原料和可膨胀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单涂层,可降低术后瘢痕疙瘩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封堵器也可以单独或联合拮抗血凝药物涂层达成降低封堵器植入后其表面血栓形成,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的残余分流发生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其包括由盘状网和管状网一体成型的封堵器和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含用于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或者,包含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原料和可膨胀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单涂层;所述复合涂层的设置方式为:方式A:所述复合涂层形成于封堵器的表面;和/或,方式B:所述复合涂层形成于所述封堵器中阻流膜的表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盘状网和所述管状网较佳地由单丝编织而成。当所述盘状网和所述管状网由单丝编织而成时,所述封堵器的表面为所述封堵器的单丝表面。其中,所述单丝表面较佳地是指单丝的所有表面或单丝编织完成后形成的封堵器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外表面通常指的是封堵器在体外时人手可直接触摸到的表面或是放置在体内时直接受到血液冲击的表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阻流膜的表面较佳地为阻流膜的两侧表面或阻流膜的一侧表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封堵器通常可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左心耳封堵器、血管封堵器或腔道栓塞装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封堵器的材质为生物可吸收材料或是其它非生物可吸收材料,较佳地为生物可吸收材料;较佳地所述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酸酐、聚磷酸酯、聚氨酯或聚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两种以上的共混物或相应单体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双涂层时,所述药物涂层较佳地包括由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物载体组成的活性层。其中,所述药物涂层中的药物活性成分的质量较佳地为占药物涂层总质量的1~30%w/w,更佳地为占药物涂层总质量的5~25%w/w。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双涂层时,所述药物涂层较佳地还包括包覆在活性层外表面的一缓释层。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双涂层时,所述可膨胀材料溶液中可膨胀材料的质量浓度为3~20%w/v。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双涂层时,所述可膨胀涂层或药物涂层的厚度较佳地为5~1000μm。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双涂层时,所述可膨胀涂层中的可膨胀材料遇水后膨胀的体积倍数较佳地为3~200,更佳地为5~170。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单涂层时,所述药物原料较佳地包括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物载体。其中,所述的药物原料中的药物活性成分的质量较佳地占单涂层总质量的1~30%w/w,更佳地占单涂层总质量的5~25%w/w。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单涂层时,所述可膨胀材料溶液中可膨胀材料的质量浓度较佳地为3~20%w/v。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单涂层时,所述单涂层的厚度较佳地为5~1000μm。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单涂层时,所述单涂层中的可膨胀材料遇水后膨胀的体积倍数较佳地为3~200,更佳地为5~17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药物活性成分较佳地包括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地塞米松、雷帕霉素、强地松、皮质类固醇、硅酮、维甲酸类、曲尼司特、异搏定、别嘌呤醇、抗组织胺类、紫杉醇、三氯生、白细胞介素抗体、免疫抑制剂、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华法林、双香豆素、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度沙班或转化生长因子抗体,及其衍生物或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药物载体或缓释层较佳地为生物可吸收材料;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较佳地包括聚己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酸酐、聚磷酸酯、聚氨基酸、纤维素、胶原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两种以上的共混物或相应单体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膨胀材料较佳地包括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水解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乙氧基化聚乙烯亚胺、聚烯丙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盘状网和管状网一体成型的封堵器和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含用于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或者,包含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原料和可膨胀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单涂层;/n所述复合涂层的设置方式为:/n方式A:所述复合涂层形成于封堵器的表面;/n和/或,方式B:所述复合涂层形成于所述封堵器中阻流膜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复合涂层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盘状网和管状网一体成型的封堵器和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含用于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或者,包含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原料和可膨胀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单涂层;
所述复合涂层的设置方式为:
方式A:所述复合涂层形成于封堵器的表面;
和/或,方式B:所述复合涂层形成于所述封堵器中阻流膜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网和所述管状网由单丝编织而成;当所述的盘状网和所述管状网由单丝编织而成时,所述封堵器的表面是指所述封堵器的单丝表面;其中,所述单丝表面是指单丝的所有表面或单丝编织完成后形成的封堵器的外表面;
和/或,所述阻流膜的表面为阻流膜的两侧表面或阻流膜的一侧表面;
和/或,所述的封堵器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左心耳封堵器、血管封堵器或腔道栓塞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的材质为生物可吸收材料或是其它非生物可吸收材料,较佳地为生物可吸收材料;较佳地所述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酸酐、聚磷酸酯、聚氨酯或聚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两种以上的共混物或相应单体的共聚物;
和/或,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双涂层时,所述药物涂层包括由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物载体组成的活性层;
其中,所述药物涂层中的药物活性成分的质量较佳地占药物涂层总质量的1~30%w/w;更佳地为占药物涂层总质量的5~25%w/w;
和/或,所述药物涂层还包括包覆在活性层外表面的一缓释层;
和/或,所述可膨胀材料溶液中可膨胀材料的质量浓度为3~20%w/v;
和/或,所述可膨胀涂层或药物涂层的厚度为5~1000μm;
和/或,所述可膨胀涂层中的可膨胀材料遇水后膨胀的体积倍数为3~200,较佳地为5~1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合涂层为单涂层时,所述药物原料包括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物载体;
其中,所述药物原料中药物活性成分的质量较佳地占单涂层总质量的1~30%w/w,更佳地占单涂层总质量的5~25%w/w;
和/或,所述可膨胀材料溶液中可膨胀材料的质量浓度为3~20%w/v;
和/或,所述单涂层的厚度为5~1000μm;
和/或,所述单涂层中的可膨胀材料遇水后膨胀的体积倍数为3~200,较佳地为5~17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活性成分包括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地塞米松、雷帕霉素、强地松、皮质类固醇、硅酮、维甲酸类、曲尼司特、异搏定、别嘌呤醇、抗组织胺类、紫杉醇、三氯生、白细胞介素抗体、免疫抑制剂、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华法林、双香豆素、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度沙班或转化生长因子抗体,及其衍生物或混合物;
和/或,所述药物载体或所述缓释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较佳地,所述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酸酐、聚磷酸酯、聚氨基酸、纤维素、胶原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两种以上的共混物或相应单体的共聚物;
和/或,所述可膨胀材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水解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乙氧基化聚乙烯亚胺、聚烯丙胺、聚琥珀酰亚胺酯、聚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聚乙二醇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赖氨酸、聚乙烯亚胺、三赖氨酸、四臂聚乙二醇胺、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丁二酸酯、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碳酸酯、透明质酸、壳聚糖、胶原、明胶、纤维蛋白、葡聚糖或琼脂糖,及其衍生物、两种以上的共混物或相应单体的共聚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涂层的设置方式按以下四种方式的任意一种方式:
方式一:在封堵器的表面依次设有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
方式二:在封堵器中阻流膜的表面依次设有药物涂层和可膨胀涂层的双涂层;
方式三:在封堵器的表面依次设有可膨胀涂层和药物涂层的双涂层;
方式四:在封堵器中阻流膜的表面依次设有可膨胀涂层和药物涂层的双涂层;
或,所述单涂层的设置方式按以下两种方式的任意一种方式:
方式五:在封堵器的表面设有含抑制瘢痕和/或拮抗血凝的药物原料与含可膨胀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单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瑾张健马彩霞张永凯程海波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锦葵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