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51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包括图像生成单元和图像显影转印单元,其中的感光鼓由护罩提供保护。护罩的第一连接机构与护板之间在护板的背对感光鼓的表面实现连接,从而保证第一连接机构与护板之间获得更为稳定的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碳粉盒的护罩空间姿态更为稳定,感光鼓裸露表面的光洁度不会受到护罩的摩擦影响,感光鼓裸露表面所受保护的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特别是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装置用碳粉盒。
技术介绍
通常的影像形成装置包括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色带打印机以及LED打印机等。其中,激光打印机具有性能卓越、高效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得到蓬勃发展。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激光器将计算机输出的信息进行高频调制,由数据控制系统转换成字符点阵。载有字符信息的激光束经过光学系统,沿感光鼓的轴线匀速扫描到感光鼓上,从而形成与输入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并通过感光鼓上的电荷将碳粉吸附于鼓上,填充隐藏的图像。当感光鼓转动时,将可见的图像显影转印到纸上,然后通过加热加压使图像浸入纸的纤维中,并最后固化在纸上。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用的大部分碳粉盒,都具有与显影辊外罩相连接的碳粉仓。在碳粉仓的密封面上以热封接形式设置有弹性薄膜密封件。碳粉仓、密封件和显影辊外罩三者经装配后以机械方式与废粉仓实现连接。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多以销钉或销轴为主。碳粉仓和显影辊外罩之间则通过焊接方式在两者间的接缝处实现连接。感光鼓,外观大致呈圆柱形,通常与废粉仓连接,两者结合提供图——光——图转换功能和多余碳粉清洁、回收功能。在感光鼓的图像转换过程中,为了把被感光鼓吸附碳粉图像转印至载体介质上,朝向介质的感光鼓部分圆柱面必须处于裸露状态。而在碳粉盒的运输或维修过程中,裸露的感光鼓圆柱面极易受到划擦等损伤,导致鼓面光洁度受损,以致不能完成感光转印功能或者打印出来的图像模糊不清。因此,在大部分碳粉盒中,其裸露的感光鼓圆柱面直径方向外侧均设置有护罩。在碳粉盒待机或工作状态下,该护罩退出保护位置,使感光鼓用于转印的圆柱面处在暴露状态;在其它状态,该护罩进入保护位置,使感光鼓相应圆柱面处在受保护的隔离状态。该护罩5通常包括其形状与感光鼓圆柱面适配的护板4和一个连杆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2、3、4所示。在碳粉盒1的废粉仓框架上,安装有感光鼓2,在感光鼓用于转印的裸露圆柱面外部设置有护罩5。护罩5的构成包括护板4、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在感光鼓2的轴向上,护板4的截面形状与感光鼓2的圆柱面相适应,相互配合后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护板4把感光鼓2裸露的圆柱面包覆在其内,将该裸露面与可能产生刮擦损伤的物品分离开。第一连接件3包括四个连接点33、34、35和36。连接点33和35分别与感光鼓2轴向一侧的在碳粉盒1侧端和护板4端部设置的相应支点连接,连接点34和36分别与感光鼓2轴向相对一侧的在碳粉盒1侧端和护板4端部设置的相应支点连接。连接点33和35之间由一连杆37连接。连接点34和36之间由另一连杆31连接。在连接点35和36之间,是连杆31或37的延伸部分32。连杆31或37的延伸部分32的端头可以连接为一体,也可以处于相互分隔状态。该延伸部分32可伸入或被压入护板4上设置的多个保持同轴的轴承座41中。轴承座41在感光鼓2轴向上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轴承座41的“U”形截面开口朝向感光鼓2圆柱面,连杆31或37的延伸部分32即可通过轴承座41的“U”形截面开口进入“U”形截面底部。轴承座41的“U”形截面开口部位的两壁之间的距离稍稍小于连杆31或37的相应延伸部分32,轴承座41“U”形截面底部的直径等于或稍稍大于连杆31或37的相应延伸部分32。这样,连杆31或37的延伸部分32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通过轴承座41“U”形截面开口进入其底部,即可在其中旋转。这种连杆机构存在一定的技术瑕疵,由于轴承座41装设于朝向感光鼓2圆柱面的护板4的表面上,其“U”形截面开口正好面对感光鼓2的圆柱面,因此,连杆31或37的相应延伸部分32存在自轴承座41“U”形截面开口脱出的可能性。此种状态下,护罩5的运动状态仅有部分受到连杆31或37的相应延伸部分32的控制。因此,在打开或关闭护罩5的过程中,脱离延伸部分32控制的轴承座41超过一定的数量时,护板4的两个端部将可能擦伤感光鼓2,进而影响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护罩与感光鼓用于转印的裸露圆柱面之间具有安全运行空间,使两者无接触的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上述目的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包括图像生成单元和图像显影转印单元。图像生成单元至少有一个废粉仓、一个感光鼓以及一个清洁装置。废粉仓、感光鼓和清洁装置安装于图像生成框上。图像显影转印单元至少有一个碳粉仓和一个图像显影转印装置。碳粉仓和图像显影转印装置安装于图像显影转印框上。感光鼓用于转印的圆柱面径向外侧设置有护罩5。该护罩5包括护板4和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在第一位置,护罩5覆盖感光鼓2的转印圆柱面,在第二位置,护罩5使感光鼓2的转印圆柱面处于暴露状态。该碳粉盒的特点在于护板4背对上述转印圆柱面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钩43。卡钩43的中轴平行于感光鼓2的中轴。第一连接件3的延伸部分32平行于感光鼓2的中轴并位于卡钩43中。延伸部分32与卡钩43相互之间保持在摩擦旋转的方式。根据现有
技术介绍
,感光鼓在激光打印机中承担着形成静电潜像,并吸附和转印碳粉重要作用。对于碳粉吸附功能而言,感光鼓的相应圆柱面可隐藏于废粉仓的框架中,因此,感光鼓的相应圆柱面无需外露即可实现该功能。但对于碳粉转印功能而言,由于感光鼓的相应圆柱面必须与承载碳粉的最终介质例如纸张接触,才能实现图像的转印,因此运行过程中的感光鼓相应圆柱面在一定相位必须处于暴露状态。为此,防止感光鼓表面光洁度受损,设置具有隔离保护作用的护罩就变得极为必要。本技术即针对现有感光鼓护罩的设计结构,通过改变护罩连接件的布置方式,消除了其护板与连接件之间产生脱离的可能行,进而克服了护罩存在的运动状态不稳定的因素,保证护罩在进入或退出保护位置的运行过程中处于稳定的姿态控制,使护罩与感光鼓用于转印的裸露圆柱面之间具有稳定的运行空间。图面说明图1现有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立体示意图。图2现有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和感光鼓配合示意图。图3现有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结构示意图。图4现有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装配示意图。图5本技术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3、4、5、6、7分别是现有技术和本技术的不同状态和不同结构部位图示,即现有碳粉盒立体示意图、碳粉盒护罩和感光鼓配合示意图、碳粉盒护罩结构示意图、碳粉盒护罩装配示意图,以及本技术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正面结构示意图、碳粉盒护罩背面结构示意图和碳粉盒护罩装配示意图。根据图1、2、3、4、5、6、7显示的结构,图像生成单元和图像显影转印单元通过一对共轴线的铰啮合进入与其对应的啮合孔,紧贴于结合面实现相互连接。另一方面,本技术略去了对图像显影转印单元及其所属碳粉仓和图像显影转印装置的描述。本技术是对现有技术中的护罩结构作出改进,因此,碳粉盒其它部分的结构可以参考
技术介绍
部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参见图5、6、7,重点描述本技术的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护罩的结构,及其与感光鼓之间的结构状况。图5、6、7中,护罩5设置于感光鼓2的裸露圆柱面的径向外侧。该护罩5包括护板4和连杆机构。在第一位置,该护罩5覆盖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包括图像生成单元和图像显影转印单元,所述图像生成单元至少有一个废粉仓、一个感光鼓以及一个清洁装置,所述废粉仓、感光鼓和清洁装置安装于图像生成框上,所述图像显影转印单元至少有一个碳粉仓和一个图像显影转印装置,所述碳粉仓和图像显影转印装置安装于图像显影转印框上,所述感光鼓用于转印的圆柱面径向外侧设置有护罩(5),所述护罩(5)包括护板(4)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在第一位置,所述护罩(5)覆盖所述转印圆柱面,在第二位置,所述护罩(5)使所述转印圆柱面处于暴露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4)背对所述转印圆柱面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钩(43),所述卡钩(43)的中轴平行于所述感光鼓(2)的中轴,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延伸部分(32)平行于所述感光鼓(2)的中轴并以可相互旋转的方式位于所述卡钩(43)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拥军林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