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19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在该装置中,纸张从送纸单元被传送到用于在所述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单元,而形成图象后,所述纸张被传送并被输出到一个纸张接收单元,该图象形成装置包括一个实质上水平的送纸单元,它装在处于中央的图象形成单元的上方或下方,和一个实质上水平的纸张接收单元,它装在所述的另外位置上;和一个实质上从所述送纸单元通过所述图象形成单元竖直地延伸到所述纸张接收单元的送纸通道。(*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图象形成装置,更明确地说,是类似于复印机或打印机那样的图象形成装置,纸材(一种裁切的纸,例如转印纸、静电记录纸、电子照相纸、感光纸、复印纸等)一张一张地从送纸单元送到图象形成机构,该图象形成机构按相应的成象方法或原理,诸如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或磁记录法,以转印(间接)的方式或直接的方式形成一个物体的象,并且将带有图象的纸送到一个纸张接收单元。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上述图象形成装置的举例示意图,两图所示的均为激光打印机,利用的是图象转印电子照相法。参见图1,打印机主体100装有下述的图象形成机构。电子照相感光元件101是一个可转动的鼓(以下简称为“鼓”),通过其转动,用激光扫描器103发出的激光束L(被来自计算机、文字处理机或图象读出器的物象时序象素电信号所调制的激光束,无图解)进行扫描曝光,以形成一个与所述物象相当的静电潜象。反光镜103a用来把发自扫描器103的激光束L转向鼓101上扫描暴光的位置。在显影单元104内,已形成在鼓上的潜象被显影,成为可见的能转印的调色剂图象。贮纸盒106插在主体100后侧面的进纸口105中,盒内叠放着纸张P。其中最上面的一张纸由间歇动作的传送辊107和分离爪108将其分出来并送入打印机内,纸张通过通道109向前输送,纸张的前端被成对的对准辊110的辊隙接收,此时对准辊110是不动的。然后随着对准辊110的动作,纸张继续前进,经过通道111,到达图象转印部位113。在所述的图象转印部位113,所述的纸张从鼓101上获得一个连续转印的调色剂图象,并从鼓101上脱离下来,由传送器114送到定影单元115处,并在通过定影单元过程中,完成图象的定影。从定影单元115出来的纸张由第一输出辊117传送,再由处在实线所示第一位置的挡板118较低的一边导引,有图象的一面朝上,送入一个从主体左侧伸出的收纸盘119内。另一方面,当可动挡板不在实线位置,而在虚线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定影后从第一输出辊117出来的纸张,由于挡板上倾斜面的引导而向上转向,通过一个基本上竖直的装有传送辊120a的通道120,被位于所述通道上端的第二输出辊121,象面朝下地传送到装在主体上面的面朝下收纸盘122上。传感器116设在通道中定影单元115与第一输出辊117之间。根据纸张传送采取面朝上或朝下的选择,通过操纵一个手柄或按钮来确定挡板118的第一或第二位置。一个手工送纸插入口123开在主体100的右侧面,位于插有贮纸盒106的进纸口105的上方,手工进纸的导板124的插入口123向外伸出来。当传感器125测出纸张进入时,一个发自传感器的信号驱动成对的传送辊126把纸张送入打印机内,所述的纸张经通道127传送到对准辊110。并与前述的来自贮纸盒106的被转印与分离出来的纸张一样,在打印机内被转印、定影,然后传送到面朝上收纸盘119或面朝下收纸盘122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打印机,它装备有所谓可拆卸的工序箱。鼓101,初始充电器102,显影单元104和清洁单元128,以予定的相互关系包含在一个公共的箱室中,构成工序箱130,并且可拆卸地装在打印机内。为了维修打印机、拆装工序箱130、除去卡在通道中的纸片等目的,需要打开打印机的内部,采用了所谓的蛤壳式打开结构。更准确地说,打印机主体分为上半部包括有工序箱130、激光扫描器103等,还有下半部包括有贮纸盒106、转印充电器112、传送器114、定影单元115等。以右边的送纸单元到左边第一输出辊的水平通道为界线,上半部能绕左端的铰链131,在箭头X表示的方向上转到虚线位置,从而露出内部。这样敞开有助于打印机的内部维修、拆装工序箱130以及除去被卡住的纸片。而且被卡在可动挡板118与第二输出辊121之间的竖直通道120中的纸片,还可通过绕下部铰链133将主体100的左侧面板132,在箭头Y表示的方向上转到虚线位置,打开所述通道120清除掉。图2所示的打印机,用来放置贮纸盒106的纸盒存放单元或用来堆放纸材的纸张存放单元是在图象形成机构的下面。这个图象形成机构位于一个从对准辊110到第一输出辊117的水平通道上。叠放着的纸材P最上面一张被间歇动作的送纸辊107和分离爪108分出,经传送辊134和U形弯通道135被传送到对准辊110。卡在U形弯通道135内的纸片,可以通过绕下面的铰链135b,转动构成所述通道的外导板135a打开所述通道,如箭头Z所示,这样将卡纸清除。打印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与图1所示打印机的相似。但是前面所述的传统的结构存在着如下的缺点。(a)图1所示的打印机,在含有图象形成机构的主体100的一侧装有送纸单元106、124,在另一侧装有纸张接收单元119,并且来自送纸单元的纸张P沿主体内从送纸单元到接收单元的水平送纸通道传送,在所述的传送过程中,即到达接收单元之前,通过图象形成机构113形成图象。由于贮纸盒106和手工进纸导板124从主体一侧伸出来,而收纸盘119从主体的另一侧伸出,这种结构的图象形成装置需要有一个大的放置空间。(b)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打印机避免了向外伸出部分的问题,因为送纸单元106被放在了成象机构的下部,含在主体内,所以贮纸盒106或纸张存放单元几乎完全包含在主体内。但是所述送纸单元106中的纸材不得不通过U形通道135被引导到位于上部的图象形成机构的水平通道上。于是,卡纸的可能性就更大,因为从送纸单元到接收单元的通道路程更长了,且因U形通道内比直通道内卡纸的次数更多。而且卡纸的处理方法(清除卡纸)不得不通过转开水平通道至X打开通道至Y和打开U形通道至Z来完成,使用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c)图1或图2所示装置一般采用前述蛤壳式结构,装置的主体分成一个上半部和一个下半部,并且上半部可与下半部分开,从而打开图象形成机构的水平送纸通道。在这样的结构中,若收纸盘122装在上半部的上面,当不小心开启上半部至X时,所述收纸盘盛载的纸材将会落下散开。而且,转开上半部的同时,诸如工序箱130和激光扫描器103这些安装在上半部的图象形成机构主要部件被上移,图象形成机构或主要部件的这种移动可能导致图象质量的降低,因为装置的机械精度很难长久保持不变。此外,图1所示的传统结构还存在着下述缺点。(1)定影单元115到第一接收单元112的通道长度与从定影单元115到第二接收单元119的通道长度有较大不同。于是,除了在第一和第二出纸口需要有传送辊之外,为了传送小尺寸的纸片,如明信片,就需要在前一个通道中装多对传送辊。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传送效率的局限性和成本的提高,而且还需要一个复杂的开启机构,以解决在通向第一接收单元122的通道上出现的卡纸问题。这导致成本进一步提高,例如要利用一个传感器监测所述通道是否在开启状态。(2)再有,由于从定影单元115到第一接收单元112通道的长度与到第二接收单元119的长度有较大不同,所以用上述通道分支处的单独一个传感器116来监测纸张到第一和第二接收单元的传送是否可靠是困难的。因此,在第一第二出纸口需要有纸张探测器,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需要电切换,并且为卡纸检测需要相应的程序和时间,这将会进一步提高成本。而且,前述的传统结构中,贮纸盒106,手工进纸导板124和收纸盘119均从装置的主体伸出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中,将纸张从一个送纸单元传送到一个用于在所述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单元,图象形成以后,所说纸张被传送并输出到一个纸张接收单元,该装置包括:一个实质上水平的送纸单元装在位于中央的图象形成单元的上方或下方,而一个实质上 水平的纸张接收单元装在上述位置的另一方;和一个送纸通道,实质上竖直地从所述送纸单元通过所述图象形成单元延伸到所述纸张接收单元;在这里,被所述实质上竖直的送纸通道分为两个部分的装置的其中一个部分相对于装置的另一部分是可以分开的,而所述 图象形成单元的主要工序部件被包含在装置的所述另一个固定部分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豊相良诚治磯田雄三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