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滑动用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73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回转滑动用套、装有该套的回转轴、使用该回转轴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弯曲加工成圆形的金属板的两端对合部形成相对轴线方向的弯曲构成,其包括凸部20c和凹部20e,两者咬合构成,形成回转滑动用套20,其一体地装在树脂制轴部6b上。将使用这种回转滑动用套20的轴部6b装在显影装置中,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不会增大驱动负荷,不会引起使用树脂轴的装置本身的大型化,结构简单,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树脂制回转轴的回转滑动用套、以该回转滑动用套保护的回转轴、使用该回转轴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用显影剂使该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像,再将该可视像转印在片状媒体上得到记录图像。在上述显影装置中,使用运送螺旋作为搅拌运送显影剂的手段。为了减轻重量,降低运行负荷,近年来,通过使树脂一体成形制作该运送螺旋。运送螺旋包括回转轴部,该回转轴部支承在设于不动部件的轴承上回转。受轴承支承的回转轴部以例如300rpm速度高速运转。为了防止上述树脂制回转轴与金属轴承摩擦引起树脂损耗,以往,在与轴承滑动的轴部采用使金属管镶嵌成形,或者采用在树脂轴成形后压入金属管的方法。但是,金属管难以形成薄壁。若金属管壁厚变厚,则树脂轴径不得不变细,轴部机械强度不得不降低。若希望金属管壁厚变薄,需要二次加工,加工成本高,轴径粗的话,增加驱动负荷,引起使用树脂轴的装置本身大型化。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增加驱动负荷、不会引起使用树脂轴的装置本身大型化、简单且低成本的回转滑动用套、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权利要求1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回转滑动用套,装在树脂制的轴部,形成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弯曲加工成圆形的金属板的两端对合部相对轴线方向弯曲。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回转滑动用套,是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回转滑动用套,其特征在于,形成套侧止回转部,其与设在上述轴部的轴部侧止回转部配合,使得该回转滑动用套相对上述轴部止回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权利要求3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回转轴,用树脂制成,高速回转,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回转滑动用套装在与轴承嵌合的嵌合部,上述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承该回转轴。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回转轴,是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回转轴,其特征在于,上述两端对合部相对轴线方向弯曲构成为凹凸状组合时,安装上述回转滑动用套,沿着上述回转轴的回转方向,使得上述凹凸状部位于上述回转滑动用套的接缝线的上游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权利要求5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影装置,设有用于搅拌运送显影剂的回转部件,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回转部件的回转轴为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回转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权利要求6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用显影剂使该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像,将该可视像转印在片状媒体上,得到记录图像;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为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显影装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的回转滑动用套,不会增大驱动负荷,且不会引起使用树脂制轴部的装置本身的大型化,能简单且低成本地制作。按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2的回转滑动用套,通过简单结构能得到一体回转的回转滑动用套。按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3的回转轴,由于使用回转滑动用套,能用树脂轴作为高速回转轴,实现低成本。按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4的回转轴,能防止回转时凹凸状部翻卷,减少滑动阻力,能维持平滑回转。按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5的显影装置,不会增大驱动负荷,且不会引起使用树脂制轴部的装置本身的大型化。按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6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会增大驱动负荷,且不会引起使用树脂制轴部的装置本身的大型化。附图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与轴承、轴部一起表示回转滑动用套的分解斜视图,图1B是将回转滑动用套装在轴部状态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2A是与轴部一起表示回转滑动用套的分解斜视图,图2B是回转滑动用套的截面图;图3A是与轴部一起表示回转滑动用套的分解斜视图,图3B是回转滑动用套的截面图;图4是装有使用树脂制轴部及回转滑动用套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正面图。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能广泛适用于高速回转的树脂轴,这里作为例示,将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装置的显影剂运送螺旋作为具体实施对象。先对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进行说明,然后,对回转轴及回转滑动用套作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例下面说明图像形成装置例,图4表示数字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在图4中,在鼓状回转体周面设有感光层构成像载置体3,该像载置体3的周面部形成被扫描面,光写入手段对其进行扫描。在该像载置体3的周围,按箭头所示顺时钟方向,配置作为带电手段的带电辊5、作为光写入手段的光扫描装置1、设有显影辊15及运送螺旋6、7的显影装置8、对作为记录手段的片状媒体S进行导向的运送导向部10、设有与像载置体3周面滑接的刮板156的清洁手段157等。从光扫描装置1发出光束Lb照射像载置体3上处于带电辊5与显影辊15之间的位置,按与该像载置体3的回转轴方向平行的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该光束Lb的照射位置成为曝光部158。像载置体3下部与作为转印手段的转印辊4相接。该相接部位为转印部,以下称为接触部159。转印辊4由像载置体3带动按箭头所示方向回转。从供纸部160向定位辊17设置运送导向部9,运送导向部10从定位辊17向接触部159延伸。运送导向部9和10由上侧导向部和下侧导向部构成。载置在供纸部160的片状媒体S由供纸辊送出,经分离机构(图示省略)分离成一张张,再经运送导向部9、定位辊17、运送导向部10、接触部159、定影装置152排出到排纸盘153上,该运送通道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按如下所述形成图像。像载置体3开始回转,在黑暗中通过带电辊5均一带负电,光束Lb照射曝光部158,像载置体3被扫描,消去光照射部的电荷,形成与应作成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像载置体3回转,该静电潜像来到显影装置8,在那里用墨粉使其成为可视像,形成墨像。显影装置8中的显影辊15将正极性的墨粉附着到像载置体3的静电潜像上,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是使像载置体3带负电、使用正极性墨粉的所谓负-正显影系统。上述墨像形成后,在所定供纸时间通过供纸辊164开始送出片状媒体S,经用虚线表示的运送通道在一对定位辊17位置暂时停止运送,等待送出时间,以使片状媒体S与像载置体3上的墨像在接触部159一致。若时间合适,在定位辊17位置待机的片状媒体S从定位辊17送出。从定位辊17送出的片状媒体S的前端部不久来到接触部159。像载置体3上的墨像与片状媒体S在接触部159一致,通过转印辊4形成的电场,墨像转印在片状媒体S上。这样转印有墨像的片状媒体S在通过定影装置152期间通过定影辊150、151进行定影,然后送往排纸盘153。另一方面,在接触部159没有被转印而残留在像载置体3上的残留墨粉随着像载置体3的回转来到清洁装置157,在通过该清洁装置157期间被清洁,用于此后形成图像。(2)显影装置例如上所述,在图4中,显影装置8设有显影辊15及运送螺旋6、7。上述显影辊15及运送螺旋6、7沿与纸面垂直方向轴向设置。运送螺旋6的上方装有墨粉瓶11,通过没有图示的手段从上述墨粉瓶11使墨粉一点点地落下,在墨粉的落下位置配置运送螺旋6。显影装置8的壳体用符号12表示,各运送螺旋6、7的下部分别收纳在壳体12的弯曲部内,由分隔部12a作为分界部分隔两弯曲部,在长度方向(垂直纸面的方向)的两端部(纸面外侧位置和里侧的位置)连接相邻的两弯曲部。这样,从上面看的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滑动用套,装在树脂制的轴部,形成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弯曲加工成圆形的金属板的两端对合部相对轴线方向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原知利西冈桂志伊藤寿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