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09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由在内部形成绝热层的树脂成形品构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复印机或打印机的调色剂容器。随着调色剂的性质变化,发生2个大的问题。1个是调色剂的微细化带来的凝集问题。凝集在温度、湿度越高时表现得越明显,当调色剂凝集时,引起印刷文字的粗细的变化等印字精度恶化。另一个问题是为了降低定影温度不得不降低调色剂自身的熔融温度,为此,当调色剂容器处于高温环境时,调色剂熔化,同样,使印字精度恶化。过去,为了防止调色剂容器内的温度上升,进行多层包装,在输送时使用可进行温度调节的拖车。另外,在组装调色剂容器的打印机或复印机的本体安装有用于降低内部的热量的风扇。然而,这些场合都存在成本高、生产率恶化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由在内部形成绝热层的树脂成形品构成。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在板厚方向上形成2层以上的层,其中的1层以上的层由内包绝热材料的树脂材料构成。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由内包发泡层的树脂成形品构成。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由内包形成5~100μm的直径的多个气泡的树脂成形品构成。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调色剂容器为内包发泡层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由外表面形成平均算术粗糙度为4~10μm、10点平均粗糙度为15~35μm、表面凹凸平均间隔为150~350μm的绉纹图案的树脂成形品构成。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充填侧的表面为微细的不连续凹凸面,同时,不与调色剂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为平滑的表面,内包发泡层。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在外观面与非外观面表面粗糙度不同,内包发泡层。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面,调色剂容器的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的构成调色剂容器的至少2个成形部分的熔接面或粘接面为平滑面,同时,调色剂充填侧表面为微细的不连续凹凸面,内包发泡层。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面,调色剂容器为内包发泡层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由外表面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另一表面为微细不连续凹凸面的树脂成形品构成。图2为示出附图说明图1所示调色剂容器的断面图。图3为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放大详细图。图4为绝热层形成为层状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放大详细图。图6为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形成绝热层的陶瓷系绝热材料的图。图7为示出绝热材料的种类的图。图8为示出各种条件下的调色剂容器的内侧与外侧的温度差的图。图9为示出调色剂容器断面照片的图。图10为示出形成绝热层时使用发泡成形的场合的表面状态的相片的图。图11为示出具有由发泡层形成的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的表面相片的图。图12为示出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的外观表面相片的图。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式的调色剂容器的图。在图1中,符号1为塑料制的调色剂容器。在调色剂容器中装有微米尺寸的调色剂。图2为一实施形式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图。在图2中,符号2和3分别为由单独成形加工的树脂部件,符号4为充填有调色剂的空间,符号5为接合树脂部件2和3的接合面,符号6和7示出树脂部件2和3的调色剂充填侧面。另外,符号8和9为绝热层。下面,根据图2说明构成。树脂部件2和3由注射成形加工。当进行注射成形时,在树脂材料中混入形成绝热层的绝热材料。作为在树脂中的层状或分散的绝热材料,如图7所示那样,使用发泡体,该发泡体使用陶瓷系的玻璃气球(glass balloon)或低比重的莫来石或硅石,有机系的木片或竹纤维、纸片、甲烷、丁烷、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氩气等。另外,作为以层状对绝热层进行叠层的方法,使用夹层成形或2色成形。这样加工的本实施形式的内包绝热层的树脂部件在接合面5接合。接合由超声波的熔接进行,但也可为粘接剂或热融接。由接合一体化、成为容器后,在其内部充填调色剂,调色剂充填侧面6和7与调色剂相接地构成。图3为本实施形式的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放大详细图。在图3中,符号10为不与调色剂接触的容器表面,符号11为与调色剂接触的容器表面,符号12为绝热层,符号13和14为存在于容器表面与绝热层之间的表皮层。下面使用图3说明作用。调色剂容器外部的热传递到容器表面10,在表皮层13中传热。此后,到达绝热层12,作为绝热层的特性的低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使传热速度非常慢。一部分的热在绝热层的极少的树脂部传热,达到表皮层14。进一步在表皮层14传热后,到达调色剂侧表面11。由于绝热层12使传热速度、效率极低,所以,在与调色剂相对侧表面10与调色剂侧表面11出现温度差。图8示出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差。可以理解,本实施形式的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与现有的容器相比,调色剂一侧的温度都降低。在调色剂放置的环境例如为陆地运输的那样的场合,预测为60℃左右,另外,对于调色剂的种类,由于容器内的调色剂在约45℃~55℃凝集,所以,如为本实施形式的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则不会使调色剂凝集。图4为将本实施形式的绝热层形成为层状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图。在图4中,符号15为不与调色剂接触的容器表面,符号16为与调色剂接触的容器表面,符号19为作为绝热层的芯层,符号17和18为存在于容器表面与绝热层之间的表皮层。即,在板厚方向上,如树脂层17、绝热层19、树脂层18那样由3层构成。在本实施形式中,为了形成这样的3层构成,使用了一般使用的夹层注射成形装置。首先,在模具内注射用于形成树脂层17和18的树脂,然后将绝热材料注射到模具内而获得。在本构成中,由于树脂层与绝热层的边界明显,所以,与上述图3的构成相比,可进一步降低传热性。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内包绝热层的调色剂容器的断面放大详细图。在图5中,符号20为不与调色剂接触的容器表面,符号21为与调色剂接触的容器表面,符号22为形成绝热层的绝热材料。绝热材料22为纸片、木片、竹纤维等有机物。在树脂材料中分散绝热材料22,从而可降低板厚方向的传热系数。纸片、木片、竹纤维等由非常细小的纤维状物质构成,为此,在内部具有非常细小的气泡。该气泡提高了绝热效果。图6为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形成绝热层的陶瓷系绝热材料的图。在图6中,符号23为陶瓷系绝热材料,符号24为孔。本实施形式所用的陶瓷系绝热材料如该图所示那样,1个粒子为数μm的大小,在粒子表面和内部具有多个气孔。作为典型的例子,为莫来石或硅石。通过使这样的绝热材料在树脂中分散,构成调色剂容器,可获得图8所示那样的绝热效果。图9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式的调色剂容器断面照片的图,在板厚中央附近形成发泡层。发泡层由于为气体,绝热效果高,为此,如图8所示那样,相对外部温度,调色剂充填侧的内部温度上升非常小。在这样的发泡层的形成中使用发泡注射成形。将发泡材料混入到树脂中,在树脂熔融时和向模具内充填时由化学反应或绝热膨胀作用形成。图10为示出形成绝热层时使用发泡成形的场合的表面状态的相片的图。通常,在发泡成形品的表面,分散存在无数个如图10所示那样的5~12μm的深度的细小的槽,没有表面光泽,另外,外观质量较差。另外,无数的表面凹凸增大表面积,为此,具有这样的外观的调色剂容器不仅外观质量差,而且相对来自外部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隆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