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845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显影剂容器、显影剂载体和显影剂层厚限制部件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显影剂具有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粒子和导电性微粒子,而且在该显影剂载体的基体上具有由非磁性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形成的表面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影装置,不产生套重像,可以真实显影静电潜像,并且,不产生褪色现象,在各环境下都可以得到高浓度的图像。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一体保持显影装置和潜像载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拆卸的构成的处理卡盒,和该显影装置的特征的图像形成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利用电子照相法或静电记录法的记录方法中的。
技术介绍
在美国专利2297691号说明书、特公昭42-23910号公报(美国专利3666363号说明书)和特公昭43-24748号公报(美国专利4071361号说明书)等中记载了电子照相法。通常利用光导电性物质,通过各种方法在静电潜像载体(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用显影剂(下面有时简单标记为“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必要时,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等转印材料上后,通过加热、压力、溶剂蒸气、加热加压而定影,得到复印或打印物。近年来,使用电子照相法的设备除现有的复印机外,还有打印机或传真机等多种。显影方式大致分为使用载流子粒子的二成分显影方式和不使用载流子粒子的一成分显影方式。一成分显影方式主要通过调色剂与摩擦带电部件的摩擦使调色剂摩擦带电而进行,并分为通过使磁性粒子包含在调色剂内、通过磁力作用进行显影剂的承载传输的一成分磁性显影方式和,不使用磁性粒子、通过显影剂的摩擦电荷作用等使显影剂承载到显影剂载体上的非磁性一成分显影方法。在一成分磁性显影方式中,也可以不使用碳黑等着色剂,将磁性粒子兼用作着色剂。二成分显影方式中,为了通过与调色剂的摩擦使调色剂带电,需要玻璃珠或铁粉等载流子粒子,或显影剂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调色剂浓度,因此需要检测调色剂浓度以供给必要量的调色剂的装置,显影装置大且重,并且结构复杂。另外,在二成分显影方式中,调色剂成分容易附着(消耗)在载流子上,所以载流子的交换频度高。一方面,在一成分显影方式下,不需要这种载流子或上述复杂结构,显影装置本身可以小型化、轻量化,并且由于不必交换载流子,所以长期内不必维修。另一方面,磁性一成分显影方法由于在调色剂中使用暗黑色的磁性粒子,难以彩色化,二成分显影方式下,通过浓度检测装置等可细致调整显影状态,所以可很好地用于彩色显影中。另外,提出了为了不凭借一成分系、二成分系的差异而改善调色剂的流动特性、带电特性等,在调色剂粒子中添加无机微粉末作为外部添加剂(外添剂)的方法,并被广泛使用。例如,在特开平5-66608号公报、特开平4-9860号公报等中公开了添加实施疏水化处理后的无机微粉末或在疏水化处理后进一步用硅离子等进行处理后的无机微粉末的方法,或在特开昭61-249059号公报、特开平4-264453号公报、特开平5-346682号公报中公开了同时添加疏水化处理后的无机微粉末和硅离子处理后的无机粉末的方法。另外,提出较多向显影剂中添加导电性微粒子作为外添剂的方法。例如,公知为了使调色剂带有导电性,或抑制调色剂过剩带电并使摩擦分布均匀等,将作为导电性微粒子的碳黑用作附着或固着在调色剂表面上的外添剂。另外,在特开昭57-151952号公报、特开昭59-168458号公报、特开昭60-69660号公报中公开了分别在高电阻磁性调色剂中外添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的导电性微粒子。另外,在特开昭56-142540号公报中提出向高电阻磁性调色剂中添加氧化铁、铁粉、铁氧体等导电性磁性粒子,并通过在导电性磁性粒子中促进对磁性调色剂的电荷感应来同时实现显影性和转印性的显影剂。另外,除了在特开昭61-275864号公报、特开昭62-258472号公报、特开昭61-141452号公报、特开平02-120865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调色剂中添加石墨、四氧化三铁、聚吡咯导电性粒子、聚苯胺导电性粒子之外,还公知向调色剂中添加多种多样的导电性粉末。对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或静电记录介电体等潜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方法,已知多种方法。例如,在电子照相法中,通常为如下方法,将作为潜像载体的利用了光导电性物质的感光体带电处理成相同的所需极性、电位后,在该感光体上进行图像图案曝光,形成电潜像。以前,作为带电处理(包含除电处理)潜像载体使之带有相同所需极性、电位的带电装置,常使用电晕带电器(电晕放电器)。电晕带电器是非接触型带电装置,具备金属丝电极等放电电极和包围该放电电极的屏蔽电极,使放电开口部与作为被带电体的潜像载体对置并非接触配置,通过将潜像载体面置于向放电电极和屏蔽电极施加高压产生的放电电流(电晕浴)中,使潜像载体面带有规定的电。近年来,作为潜像载体等被带电体的带电装置,提出了很多种接触带电装置的方案,因为与电晕带电器相比,它具有低臭氧、低耗电等优点,而且,正在实用化。接触带电装置是使辊型(带电辊)、毛刷型、磁刷型、刮板型等导电性带电部件(接触带电部件、接触带电器)与潜像载体等被带电体接触,对该接触带电部件施加规定的偏压,使被带电体面带有规定的极性、电位。接触带电的带电装置(带电机械、带电原理)包括①放电带电装置和②直接注入带电装置两种带电装置,根据哪一种处于支配地位,呈现不同的特性。①接触带电的放电带电装置是通过在接触带电部件与被带电体之间的微小间隙产生的放电现象使被带电体表面带电的装置。放电带电装置在接触带电部件与被带电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放电阈值,所以必须向接触带电部件施加比带电电位大的电压。另外,如果与电晕带电器相比,产生量特别少,但原理上不能避免产生放电生成物,所以不能避免臭氧等活性离子引起的故障。②接触带电的直接注入带电装置是通过从接触带电部件直接向被带电体注入电荷使被带电体表面带电的装置。也被称为直接带电、注入带电或电荷注入带电。详细来说,中电阻的接触带电部件与被带电体表面接触,不通过放电现象,即基本不用放电,向被放电体表面直接注入电荷。因此,即使施加给接触带电部件的电压为放电阈值以下的外加电压,也可使被带电体带有相当于外加电压的电位。由于该带电系不伴随臭氧等活性离子的发生,所以不产生放电生成物引起的故障。但是,因为是直接注入带电,所以接触带电部件对被带电体的接触性对带电性影响大。因此,由于构成为高频度地与被带电体接触,所以接触带电部件的结构需要具有较密的接触点,具有与被带电体的较大速度差等。接触带电装置中,使用导电辊(带电辊)作为接触带电部件的辊带电方式在带电稳定性方面好,被广泛使用。现有的辊带电的带电装置是前述①的放电带电装置处于支配地位。用导电或中电阻的橡胶材料或发泡体来制作带电辊,进一步叠层这些橡胶材料和发泡体,得到期望的特性。为了得到与被带电体的一定的接触状态,而使带电辊具有弹性,但因此摩擦阻力大时,大多情况下,从动于被带电体或具有一些速度差而被驱动。因此,即使直接注入带电,也不能避免绝对带电能力低下、接触性不足或辊形状引起的接触不匀、被带电体的附着物引起的带电不匀。图1是表示电子照相法中接触带电的带电效率例子的曲线图。横轴表示施加到接触带电部件上的偏压,纵轴表示此时得到的被带电体(以下记为感光体)的带电电位。辊带电时的带电特性用A表示。即,从外加电压超过约-500V的放电阈值后,感光体的表面电位开始上升,之后,感光体表面电位相对于外加电压基本以倾斜率为1呈线性增加。将该阈值电压定义为带电开始电压Vth。因此,在带电-500V的情况下,一般方法是施加-1000V的直流电压,或者,在-500V直流带电电压基础上,为了总保持放电阈值以上的电位差,例如还施加峰间电压为1200V的交流电压,使感光体电位收敛于带电电位。为了得到电子照相所需的感光体表面电位Vd,必需向带电辊施加Vd+Vth这一必需值以上的D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至少具有,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容器;承载容纳在该显影容器的该显影剂,并搬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载体;和限制在该显影剂载体上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的显影剂层厚限制部件,其中,该显影剂至少具有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粒子和导电性微粒子,该显影剂载体在基体上具有选自非磁性金属、合金、和金属化合物中的材料形成的表面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石恭尚後関康秀嶋村正良藤岛健司齊木一纪大竹智冈本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