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58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包括底板和调节件,所述底板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分别与顶架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顶架顶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且传动轮分别与第二传送带前后两端上侧的内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包裹在顶架的外侧,且顶架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均设置有滑轮,且滑轮均与第二传送带下侧的内端面相连接,所述顶架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该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提高对电缆的牵引效果,且便于在收卷的过程中带动电缆跟随收卷的位置进行左右移动,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相关
,具体为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由几根或几组金属导线或玻璃光纤组成的,一种能对电能或信号进行传输的装置,而铝合金电力电缆其中的一种,铝合金弥补了纯铝电缆的不足,提高了电缆整体的弯曲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降低了电缆整体的重量,而铝合金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绞线设备。
[0003]而目前使用的绞线设备结构简单,通常是通过转动的储线辊对电缆进行收卷,这种绞线方式在收卷的过程中电缆承受较大的拉力,容易造成表皮破损,且不便于在收卷的过程中带动电缆沿储线辊的表面进行移动,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绞线设备结构简单,通常是通过转动的储线辊对电缆进行收卷,这种绞线方式在收卷的过程中电缆承受较大的拉力,容易造成表皮破损,且不便于在收卷的过程中带动电缆沿储线辊的表面进行移动,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包括底板和调节件,所述底板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分别与顶架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顶架顶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且传动轮分别与第二传送带前后两端上侧的内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包裹在顶架的外侧,且顶架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均设置有滑轮,且滑轮均与第二传送带下侧的内端面相连接,所述顶架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同时第一电机轴通过传动结构与传动轮相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后侧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前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且第二电机轴贯穿支架前侧与丝杆相连接,同时丝杆设置在支架内部下端,所述调节件的下端与丝杆相连接,且调节件的上端与滑杆相连接,同时调节件设置在支架内部上端。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端呈槽型结构,且底座与第一传送带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底座的中轴线与顶架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中轴线与第二传送带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表面中间均呈弧形凹槽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轮关于顶架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传动轮均呈齿轮型结构,同时传动轮与第二传送带的连接方式均为啮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弹簧和滑轮均呈等间距分布有9个,且滑轮与第二传送带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弹簧与滑轮组成伸缩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丝杆、滑杆和调节件组成滑动结构,且调节件的中间呈圆形的开孔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技术,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弹簧和滑轮,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呈相对位置设置,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表面中间均呈弧形的凹槽结构便于贴合电缆的表面,提高了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与电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摩擦力,且弹簧与滑轮组成的伸缩结构便于推动第一传送带紧贴电缆的表面,弹簧的长度可以根据电缆的直径进行自行调节,提高了使用便捷性,通过第一传送带配合第二传送带对电缆进行牵引,可以有效降低对电缆的表皮造成损伤的几率。
[0013]2、该技术,设置有支架、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轴、丝杆、滑杆和调节件,当电缆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后端引出后,将电缆贯穿过调节件中间的开口结构,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时会带动调节件沿滑杆进行左右滑动,进而带动电缆在收卷过程中进行左右移动,确保电缆在收卷的过程中可以更均匀地缠绕在收线辊的表面,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传动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板;2、底座;3、第一传送带;4、支撑杆;5、顶架;6、传动轮;7、第二传送带;8、弹簧;9、滑轮;10、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轴;12、传动结构;13、支架;14、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轴;16、丝杆;17、滑杆;18、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包括底板1和调节件18,底板1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底座2,且底座2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底座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分别与顶架5的左右两侧相连接,顶架5顶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6,且传动轮6分别与第二传送带7前后两端上侧的内端面相连接,第二传送带7包裹在顶架5的外侧,且顶架5的底部设置有弹簧8,弹簧8的底部均设置有滑轮9,且滑轮9均与第二传送带7下侧的内端面相连接,顶架5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11,同时第一电机轴11通过传动结构12与传动轮6相连接,底板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支架13,且支架13的前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15,且第二电机轴15贯穿支架13前侧与丝杆16相连接,同时丝杆16设置在支架13内部下端,调节件18的下端与丝杆16相连接,且调节件18的
上端与滑杆17相连接,同时调节件18设置在支架13内部上端。
[0021]底座2的顶端呈槽型结构,且底座2与第一传送带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底座2的中轴线与顶架5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通过第一传送带3对电缆的底部提供支撑,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0022]第一传送带3的中轴线与第二传送带7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第一传送带3和第二传送带7的表面中间均呈弧形凹槽结构,通过弧形凹槽结构可以提高第一传送带3和第二传送带7与电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摩擦力。
[0023]传动轮6关于顶架5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传动轮6均呈齿轮型结构,同时传动轮6与第二传送带7的连接方式均为啮合连接,通过啮合连接提高了传动轮6与第二传送带7之间的传动效率,避免发生打滑。
[0024]弹簧8和滑轮9均呈等间距分布有9个,且滑轮9与第二传送带7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弹簧8与滑轮9组成伸缩结构,通过伸缩结构推动第二传送带7配合第一传送带3夹紧电缆,且可以根据电缆的直径调整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电缆绞线设备,包括底板(1)和调节件(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底座(2),且底座(2)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所述底座(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分别与顶架(5)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顶架(5)顶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6),且传动轮(6)分别与第二传送带(7)前后两端上侧的内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7)包裹在顶架(5)的外侧,且顶架(5)的底部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底部均设置有滑轮(9),且滑轮(9)均与第二传送带(7)下侧的内端面相连接,所述顶架(5)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11),同时第一电机轴(11)通过传动结构(12)与传动轮(6)相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支架(13),且支架(13)的前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15),且第二电机轴(15)贯穿支架(13)前侧与丝杆(16)相连接,同时丝杆(16)设置在支架(13)内部下端,所述调节件(18)的下端与丝杆(16)相连接,且调节件(18)的上端与滑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盛世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