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及纠正收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98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2
本技术公开一种线缆收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及纠正收线机,包括固定架、转动架、用于输送线缆的输送轮组,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装配,输送轮组装配在转动架上,转动架设置有朝向固定架贯穿的第一通孔,固定架相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形成穿线空间,使线缆紧密贴合在收卷筒的两侧壁,确保线缆在收卷过程中均匀分布,避免排线机构与收卷筒之间的碰撞,提升线缆在收卷过程中的顺畅性,提高收卷设备的生产效率,提升线缆的收卷品质,更好地控制线缆的张力和排线的布局,减少线缆之间的空隙,提高排线的紧密性和整体质量,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风险,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收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及纠正收线机


技术介绍

1、在线缆的加工成型领域,最后都需要将线缆进行收卷,收卷工序通常采用收线机对线缆进行收线,收线机通过将线缆穿过排线机构,收卷筒转动牵引线缆转动,使得线缆绕设在收卷机的外环壁上,从而完成线缆的收卷;

2、现有技术中的收卷机,排线机构只能沿着收卷筒的径向和轴向移动,在沿收卷筒的轴向移动时,收卷筒至少有一侧壁会与排线机构发生干涉,使得排线机构需要与收卷筒的侧壁留有部分距离,来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导致了排线机构无法将线缆牵引这贴紧收卷筒侧壁的区域,使得线缆的收卷不紧实,平整度差,排线不整齐,而且随着多层线缆依次堆叠绕设,会使底层的线缆朝收卷筒的侧壁移动,使得收卷在收卷筒上的线缆松弛,排线的均匀性差,不利于线缆的运输和搬运,线缆收卷质量差容易造成线缆品质不良而造成的报废和客户投诉;

3、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排线机构及收线机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设计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及纠正收线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包括固定架、转动架、用于输送线缆的输送轮组,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装配,所述输送轮组装配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转动架设置有朝向所述固定架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架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穿线空间,所述转动架可绕所述穿线空间的轴线转动。

3、其中,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与所述转动架装配。

4、其中,还包括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侧壁与所述转动架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穿线空间同轴装配。

5、其中,所述输送轮组包括第一输送轮,所述第一输送轮与所述转动架可竖向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输送轮与所述第一输送轮上下交错布置。

6、其中,所述输送轮组还包括第二输送轮,所述第二输送轮位于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输送轮与所述第二输送轮上下布置,上端的所述第二输送轮朝向下端的所述第二输送轮可来回移动。

7、其中,还包括压线电机、摆臂,所述压线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转动架相连接,所述压线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摆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上端的所述第二输送轮转动装配。

8、其中,还包括用于对线缆进行横向和/或竖向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装配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远离所述转动架的一端。

9、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竖向限位柱,所述竖向限位柱与所述竖向限位柱对向设置。

10、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横向限位柱,所述横向限位柱与所述横向限位柱对向设置。

11、一种纠正收线机,包括收卷筒、机座、上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所述收料筒与所述机座可转动装配,所述翻转式排线机构可滑动装配在所述机座的上方,所述翻转式排线机构位于所述收卷筒上且可沿着所述收卷筒的径向和轴向来回移动。

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计翻转式排线机构,在线缆收卷的过程中,能够使线缆紧密贴合在收卷筒的两侧壁,确保线缆在收卷过程中均匀分布,避免了线缆在收卷过程中出现松弛或者堆积的问题,翻转式排线机构,可以让线缆在收卷时翻转180°,在使线缆贴近收卷筒侧壁的同时,避免排线机构与收卷筒之间的碰撞,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的风险,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线缆在收卷过程中的顺畅性,提高收卷设备的生产效率,提升线缆的收卷品质,更好地控制线缆的张力和排线的布局,减少线缆之间的空隙,提高排线的紧密性和整体质量,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质量稳定性,减少因为线缆品质不良而造成的报废和客户投诉,自动完成线缆收卷和翻转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风险,这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转动架、用于输送线缆的输送轮组,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装配,所述输送轮组装配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转动架设置有朝向所述固定架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架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穿线空间,所述转动架可绕所述穿线空间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与所述转动架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侧壁与所述转动架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穿线空间同轴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组包括第一输送轮,所述第一输送轮与所述转动架可竖向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输送轮与所述第一输送轮上下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组还包括第二输送轮,所述第二输送轮位于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输送轮与所述第二输送轮上下布置,上端的所述第二输送轮朝向下端的所述第二输送轮可来回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线电机、摆臂,所述压线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转动架相连接,所述压线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摆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上端的所述第二输送轮转动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线缆进行横向和/或竖向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装配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远离所述转动架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竖向限位柱,所述竖向限位柱与所述竖向限位柱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横向限位柱,所述横向限位柱与所述横向限位柱对向设置。

10.一种纠正收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卷筒、机座、收料筒、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所述收料筒与所述机座可转动装配,所述翻转式排线机构可滑动装配在所述机座的上方,所述翻转式排线机构位于所述收卷筒上且可沿着所述收卷筒的径向和轴向来回移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转动架、用于输送线缆的输送轮组,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装配,所述输送轮组装配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转动架设置有朝向所述固定架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架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穿线空间,所述转动架可绕所述穿线空间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与所述转动架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侧壁与所述转动架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穿线空间同轴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组包括第一输送轮,所述第一输送轮与所述转动架可竖向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输送轮与所述第一输送轮上下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组还包括第二输送轮,所述第二输送轮位于远离所述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盛世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