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39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影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被设置得与图像承载部件相对的显影剂携带部件,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用于携带显影剂,通过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之间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彼此相对的相对部分处形成振动电场而引起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跳跃到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以便于使得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跳跃显影剂调节部件,用于调节其中引起显影剂在相对部分中跳跃的区域。所述跳跃显影剂调节部件被设置得远离由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所携带的显影剂并且所述跳跃显影剂调节部件为绝缘部件或电浮接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影设备,在所述显影设备中,在图像承载部件和显影剂携带部件之间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彼此面对的相对部分处产生振动电场,因此导致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跳跃至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以进行显影。所述显影设备适合于使用无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并且最好用在使用电子照相设计或静电记录设计的成像设备中。
技术介绍
按照惯例,提出了使用如图14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设备作为激光束打印机或复印机。在下文中将描述所述成像设备的基本操作。通常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形状(在下文中称之为“感光鼓”)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1被第一充电器12均匀地充电。然后,根据从外部设备中输入的图像信息,该感光鼓11经受曝光设备13的光线照射以便于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设备60用具有与从第一充电器12施加的电压一致的静电极性的显影剂(在下文中称之为“调色剂”)使得感光鼓11上的该静电潜像被显影,以便于提供可视图像,即,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通过传输充电器14被传输到传输材料Q上。将传输材料Q与感光鼓11相分离并且将其传送到定影设备16,所述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定影设备16被定影以提供永久图像。未被传输充电器14传输到感光鼓11上的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显影剂)T被清洁设备15去除以便于进行随后的成像程序。调色剂T是充有负电荷的无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包含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各个颜色调色剂中的任意一种。关于搅动部件,存在以各种形状构成的、都包含板状部件或螺丝的第一调色剂搅动部件64和第二调色剂搅动部件65,并且所述两个搅动部件沿图14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转动。搅动部件向用作显影剂携带部件的显影辊61供给调色剂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T。所述搅动部件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而是可作出适当的改变,只要根据各种显影设备的结构,所述搅动部件可从显影剂容器的端部向显影剂携带部件的附近运输调色剂即可。在图14中,显影剂容器间壁66具有最佳高度,以便于总是将一定量的调色剂供应到设置于显影辊61附近的显影剂供应/刮削辊62上。在无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中,不可能通过磁力供应调色剂,因此尿烷海绵状物制成的显影剂供应/刮削辊62被抵靠在显影辊61上。显影剂供应/刮削辊62在其与显影辊61之间的夹紧部分处沿与显影辊6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调色剂T供应到显影辊61上并同时刮削分别在穿过与感光鼓相对的位置之后未经受显影的显影辊61上的调色剂。在显影辊61上,作为调色剂量调节部件的调节刮刀63抵靠在显影辊61上并且调节显影辊61上的调色剂量以形成薄调色剂层,从而确定传送到显影区(与感光鼓相对的位置)的调色剂量。通过,例如与显影辊61相接触的调节刮刀63的抵靠压力或抵靠长度而确定被传送到显影区的调色剂量。调节刮刀63被粘接或焊接于例如具有几百μm厚度的磷青铜或不锈钢的薄金属板上。调节刮刀63是通过薄金属板的弹力均匀抵靠在显影辊61上的尖刮刀。调节刮刀63的抵靠状态是由薄金属板的材料、厚度、进入量(即,薄金属板进入到显影辊的阴影形状中的厚度)以及所述薄金属板的设定角而确定的。而且,在显影区70中显影辊61与感光鼓11表面以具有预定间隙(在下文中称之为“SD间隙”)的方式相对并且通过向其施加偏压而产生振动电场。在上述结构中,在其具有期望的电荷量以及期望的层厚度并且被沉积在显影辊表面上的状态中被传送到显影区70中的调色剂T通过在施加上述交替电场的情况下、其在显影辊61与感光鼓11之间的往复运动使得形成在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在显影设备通过振动电场进行显影时,诸如会导致出现所谓的“下游集中”的图像故障这样的问题是已知的。为了解决所述下游集中问题,已经提出了日本未审定公开专利申请(JP-A)Hei8-22185。在下文中,参照图15,将描述所述下游集中现象。图15是沿其纵向方向所看到的感光鼓11和显影辊61的模型图。所述下游集中是这样一种现象,即,如图15中H所示的,大量调色剂集中在图像的尾端部分。当形成这样一个图像时,会导致发生在所形成的图像中看到较大图像密度部分这样的图像故障。如图15中所示的,当AC偏压被施加在感光鼓11和显影辊61之间时,产生了筒形的电场。在感光鼓11和显影辊61之间的间隙中,沿两个方向中之一定向的电场使得调色剂从显影辊表面垂直跳跃。所述显影辊具有弯曲表面,因此通过沿远离感光鼓最近部分的方向在除该最近部分以外的部分处的加速操作使得调色剂跳跃。当调色剂接近感光鼓并且电场的方向被改变时,调色剂在垂直于感光鼓表面的方向上被进一步加速以便于沿进一步远离所述最近部分的方向移动。在图15中示出了所述调色剂的轨迹。换句话说,电力作用在调色剂上以使得位于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中最近部分上游的调色剂朝向更上游侧移动以及使得位于最近部分下游的所述调色剂朝向更下游侧移动。沉积在显影辊表面上的调色剂在感光鼓11和显影辊61之间沿电场所产生的电力线往复运动,以使得调色剂相对于感光鼓11和显影辊61之间的最近部分S向外移动。换句话说,当施加AC偏压时,调色剂T具有总是沿朝向显影区外侧的方向移动的分速度。接下来,将描述感光鼓11和显影辊61沿箭头15所指示的方向转动的情况,即,执行实际显影的情况。在附图中,-100V电势处的位置表示潜像部分(其上沉积有调色剂的亮部分电势部分),即,调色剂图像形成区域。另一方面,-500V电势处的位置表示参考电势部分(其上未沉积有调色剂的暗部分电势部分),即,未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当潜像部分达到了显影区时,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沉积在潜像部分上,但是由于如上所述的跳跃调色剂T1具有向显影区外侧移动的分速度,因此一部分调色剂移动到潜像部分的上游侧上。而且,在-100V位置和-500V位置之间的边界处,产生了从-500V位置指向-100V位置的电场,从而朝向潜像部分的上游侧移动的调色剂T1停止在该边界处。为此,与下游侧和中央部分相比较,潜像部分中后端部分处的调色剂量增加了。因此,产生了调色剂的下游集中部分H,即,在图像后端部分处增加了调色剂量的部分。用于减少下游集中图像的上述JP-A Hei 8-22185已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所述方法使用甚至在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板状电极部件。然而,该方法不足以阻止下游集中。具体地,在使用无磁性单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设备中,在某些情况中还是会导致出现下游集中现象。而且,JP-A Hei 8-30089和JP-A Hei 8-95373还披露了这样一种结构,即,为了控制显影剂的跳跃,板状电极部件被设在显影区中。在上述三个日本未审定公开申请中,在板状电极部件的表面电阻降低的环境(例如,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在某些情况下,施加于显影剂携带部件的偏压被泄漏到潜像承载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设备,所述设备通过简单处理被提供,具有出色的环境适应性,并且在其使用期限内可稳定地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发生导致图像尾端部分处图像密度增加的图像故障的显影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止电流沿显影剂调节部件的表面泄漏到图像承载部件的显影设备。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影设备,包括被设置得与图像承载部件相对的显影剂携带部件,用于携带显影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设备,包括:被设置得与图像承载部件相对的显影剂携带部件,用于携带显影剂,所述显影剂通过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之间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彼此相对的相对部分处形成振动电场而引起从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跳跃到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以使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跳跃显影剂调节部件,用于调节其中引起显影剂在相对部分中跳跃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跃显影剂调节部件设置得远离由所述显影剂携带部件所携带的显影剂,并且是绝缘部件或电浮接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武志中川健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