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05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围支架及汽车,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侧围支架设于汽车后轮的前侧位置,由SMC材料注塑制成,侧围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贯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连接至汽车叶子板内衬;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搭接于汽车侧围之上,第二连接板贯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连接至汽车侧围;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延伸设有至少两个平头铆螺母,汽车叶子板覆盖侧围支架,第三紧固件穿过汽车叶子板连接至平头铆螺母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围支架更换不便、与汽车轻量化设计方向相反的问题。与汽车轻量化设计方向相反的问题。与汽车轻量化设计方向相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围支架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侧围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推进,汽车的设计趋势逐渐趋于轻量化设计,然而,现有的侧围支架通常由钣金材料冲压而成,其重量相对较重,与现有汽车轻量化设计的趋势相反。
[0003]另外,传统的侧围支架的安装方式是:侧围支架的一端与叶子板内衬通过激光点焊进行连接,另一端则与塑料的汽车侧围支架通过紧固件锁紧。汽车使用年限较长时,侧围支架受到锈蚀程度远高于汽车其它零部件,当需要更换侧围支架时,由于侧围支架与叶子板内衬通过焊接固定,将导致侧围支架的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中侧围支架更换不便、与汽车轻量化设计方向相反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侧围支架,设于汽车后轮的前侧位置,所述侧围支架由SMC材料注塑制成,所述侧围支架包括相互平行且上下错开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贯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至汽车叶子板内衬;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向车身前部延伸并搭接于汽车侧围之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贯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连接至所述汽车侧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延伸设有至少两个平头铆螺母,所述平头铆螺母朝向所述叶子板内衬一侧延伸设置,汽车叶子板覆盖所述侧围支架,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汽车叶子板连接至所述平头铆螺母内。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侧围支架采用SMC材料注塑成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当中侧围支架由钣金材料冲压,导致的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不足,该SMC材料注塑而成的侧围支架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与耐化学防腐性;同时,侧围支架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汽车叶子板内衬、汽车叶子板与汽车侧围,既能保证彼此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也更便于拆装,为后续的维修更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两条加强筋,多条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呈字母“L”形设置。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板还包括翼边,所述翼边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围设置。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翼边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叶子板内衬一侧。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板还包括若干条第二加强筋,若干条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叶子板内衬的一侧,且若干条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翼边之间。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呈棋盘状交叉设置。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板搭接于所述汽车侧围的连接部分弯折成型,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弯折边上。
[0015]本技术还提出来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侧围支架。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侧围支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侧围支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侧围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与所有的组合。
[0024]请参阅图1-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围支架,设于汽车后轮的前侧位置汽车叶子板内衬40、汽车叶子板50与汽车侧围60之间。为了迎合汽车轻量化设计潮流,在本实施例当中,侧围支架100由SMC材料注塑制成,SMC材料即片状模塑料,是玻璃钢的一种,它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防腐性。
[0025]为了固定上述的汽车叶子板内衬40、汽车叶子板50与汽车侧围60,该侧围支架100
包括相互平行且上下错开的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通过第三连接板30连接;第一连接板10贯穿设有三个第一通孔11,相对应的,第一紧固件12也为三个,三个第一紧固件12分别穿过每个第一通孔11连接至汽车叶子板内衬40;容易想到的是,汽车叶子板内衬40上开设有三个螺孔(图未示出),第一紧固件12穿过第一通孔11并旋入汽车叶子板内衬40螺孔内,从而将该侧围支架100固定至汽车叶子板内衬40上;
[0026]同样的道理,第二连接板20的一端向车身前部延伸并搭接于汽车侧围60之上,第二连接板20贯穿设有两个第二通孔21,与之相对应的,第二紧固件22为两个,两个第二紧固件22分别穿过每个第二通孔21连接至汽车侧围60;容易想到的是,汽车侧围60上开设有两个螺孔(图未示出),第二紧固件22穿过第二通孔21并旋入汽车侧围60的螺孔内,从而将该侧围支架100的一端连接至汽车侧围60之上;
[0027]基于同样的道理,第二连接板20的另一端延伸设有两个平头铆螺母23,平头铆螺母23朝向叶子板内衬40一侧延伸设置,与之相对应的,第三紧固件24为两个,汽车叶子板50上开设有相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支架,设于汽车后轮的前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支架由SMC材料注塑制成,所述侧围支架包括相互平行且上下错开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贯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至汽车叶子板内衬;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向车身前部延伸并搭接于汽车侧围之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贯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连接至所述汽车侧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延伸设有至少两个平头铆螺母,所述平头铆螺母朝向所述叶子板内衬一侧延伸设置,汽车叶子板覆盖所述侧围支架,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汽车叶子板连接至所述平头铆螺母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两条加强筋,多条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锋蔡剑峰单丰武姜筱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