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内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37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内饰灯,包括壳体、光源PCB和第一反射部,所述光源PCB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具有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射部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节省了传统灯具的反射镜结构,在无需镀铝的情况下满足配光要求,简化了灯具结构,降低了装配及制造成本。降低了装配及制造成本。降低了装配及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内饰灯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内饰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车用内饰灯,例如阅读灯,其通过包含用于反射汇聚光线的部分,例如在内饰灯的壳体表面镀铝形成反射面,或者设置单独的反射镜与内饰灯的壳体进行装配,造成灯具结构复杂、装配及制造成本较高。
[0003]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及制造成本较低的车用内饰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及制造成本较低的车用内饰灯。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内饰灯,包括壳体、光源PCB和第一反射部,所述光源PCB上具有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
[0006]所述第一反射部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0007]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前盖和第一面罩;
[0008]所述前盖和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面罩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面罩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位置对应,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面罩的出光面对应的第一镂空区域。
[0009]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部,
[0010]相应地,所述前盖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部匹配的扣合部;
[0011]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扣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凸起部;
[0012]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形状匹配的凹槽部;
[0013]所述第一凸起部伸入所述凹槽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槽部贴合,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扣合部形成卡扣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Ω扣;
[0015]相应地,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Ω扣匹配的连接柱;
[0016]所述Ω扣与所述连接柱形成卡扣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光源PCB上还固定设置有按键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结构对应的第二镂空区域;
[0018]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按键帽;
[0019]所述按键帽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按键帽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按键结构抵接,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帽对应的第三镂空区域;
[0020]所述按键结构用于在通过所述按键帽触发时,控制所述第一LED光源点亮或关闭。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面罩上设置有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与所述光源PCB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用于在触发时控制所述第一LED光源点亮或关闭。
[0022]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第二反射部和第二面罩;
[0023]所述第二反射部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0024]所述第二面罩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面罩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位置对应,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面罩的出光面对应的第四镂空区域;
[0025]所述光源PCB上还设置有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用于根据来自车用内饰灯外部的控制信号点亮或关闭,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部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二面罩向外出射。
[0026]优选地,所述白色材质为PC/ABS。
[0027]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后盖;
[0028]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将所述光源PCB夹持固定于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之间。
[0029]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为阅读灯。
[003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1.车用内饰灯的反射部采用白色材质与壳体一体成型,将光学反射面集成为壳体的一部分,节省了传统灯具的反射镜结构,在无需镀铝的情况下满足配光要求,简化了灯具结构,降低了装配及制造成本;
[0032]2.壳体与前盖通过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卡扣部与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凹槽部的扣合部卡扣连接,卡扣部与扣合部既能卡接有又能定位,保证了产品方便装配的同时还保证了装配位置的唯一性。
[0033]3.后盖与壳体采用分体结构,可以使光源PCB更好地定位及固定。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用内饰灯的爆炸视图;
[0035]图2为图1中车用内饰灯装配后的整体视图;
[0036]图3为图1中车用内饰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3中卡扣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图2中车用内饰灯的俯视图;
[0039]图6为图5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8为图6中凹槽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Ω扣与连接柱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100-壳体,110-第一反射部,120-第二反射部,130-第二镂空区域,140-卡扣部,141-第一凸起部,142-第二凸起部,150-连接柱,200-光源PCB,210-按键结构,300-前盖,310-第一镂空部,320-第三镂空部,330-第四镂空部,340-Ω扣,350-扣合部,351-凹槽部,400-第一面罩,500-按键帽,600-第二面罩,70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
[004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47]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48]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内饰灯,包括壳体、光源PCB和第一反射部,所述光源PCB上具有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前盖和第一面罩;所述前盖和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面罩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面罩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位置对应,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面罩的出光面对应的第一镂空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部,相应地,所述前盖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部匹配的扣合部;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扣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凸起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形状匹配的凹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伸入所述凹槽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槽部贴合,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扣合部形成卡扣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Ω扣;相应地,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Ω扣匹配的连接柱;所述Ω扣与所述连接柱形成卡扣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PCB上还固定设置有按键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连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