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27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包括棒身、驱动结构和旋转头,所述棒身为空心棒体,所述驱动结构内置于棒身内,所述旋转头位于棒身的加工端外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伸出棒身的加工端后与旋转头连接,所述旋转头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短软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具有减少人力、效率高、除披锋均匀且有效防护PCB板等优点。PCB板等优点。PCB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


[0001]本技术涉及PCB板返工除披锋
,具体为一种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

技术介绍

[0002]在PCB板制造加工过程中,因工艺设计与制造水平的缺陷,导致在未电镀孔经电镀完成之后,部分孔内存在数量不一的毛刺、铜披锋,影响PCB板品质,因此需要进行返工以去除孔内毛刺、铜披锋。然而电镀孔的孔径往往较小,机床本身的误差和定位孔的误差都将造成加工误差,导致加工刀具损伤电镀孔。同时出现此类问题的PCB板批次板型、同批次数量和每一单板上出现问题的数量与区域每次都不相同且加工量较小,却需要为此安排一定数量的机床程序编制人员,因此针对此类缺陷不方便使用机床进行返工处理。
[0003]鉴于上述情况,PCB制造厂在针对电镀孔返工去除毛刺、铜披锋的时候,往往会安排人工进行返工处理此类问题,目前采用的方式为操作者手持竖条状毛刷(中间为一根铁丝,铁丝上有约一半长度的铁丝圆周均为软毛)穿过电镀孔并进行快速摩擦通孔,以达到毛刷在快速摩擦中刮去毛刺和铜披锋的效果。相较于采用机床的方式而言,采用人工返工可以节省中间环节、直接开始加工,且不易损伤电镀孔,然而人工加工时,现有工具的加工效率低下,导致即便小批量的返工,所需的人力和时间也较多,去除毛刺、铜披锋的效果也不彻底。
[0004]目前市面上暂未有针对PCB板返工去除电镀孔内毛刺与铜披锋的高效率加工工具,往往需要人工手持毛刷来反复快速摩擦电镀孔通孔,由于电镀孔内的毛刺与铜披锋皆为金属材料,其与正常电镀面之间的连接较稳固,而毛刷作为一种柔软且不容易损伤电镀孔内电镀面的工具,由于人工操作时其摩擦速率太低,导致人工手持毛刷去除毛刺、铜披锋的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利用刷毛较硬的根部将毛刺磨去或将铜披锋折断、磨去,而刷毛上远离根部的部分因韧性低易弯折所以很难对毛刺等施加足够的摩擦力,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往往PCB板上仅一个单元板的瑕疵孔就多达5个以上,让操作者将简单的过程重复很多遍也将导致劳动强度不低,容易造成手臂上肢肌肉酸痛,加工缓慢且消耗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针对目前暂无适用于PCB板返工去除毛刺、铜披锋的人工手持加工工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人力、效率高、除披锋均匀且有效防护PCB板的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包括棒身、驱动结构和旋转头,所述棒身为空心棒体,所述驱动结构内置于棒身内,所述旋转头位于棒身的加工端外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伸出棒身的加工端后与旋转头连接,所述旋转头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短软毛,所述第一短软毛密集排布在旋转头外表面。本技术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
工棒的设计,采用在棒身内部内置驱动结构,棒身便于操作者手持操作,驱动结构驱动端与外表面设有第一短软毛的旋转头连接,使用时,操作者手持棒身,启动驱动结构驱动旋转头旋转,由驱动结构驱动旋转头高速旋转,其旋转头旋转匀速、圆周摩擦力冲击并磨去毛刺、铜披锋,其旋转头上短软毛的设置,既不产生较大体积、防止无法进入多数电镀孔的问题,同时也能在短软毛不损伤电镀孔壁的前提下保证刷毛具备足够的韧性;利用驱动结构的高速输出代替人工,其摩擦电镀铜壁的速率大大增加,除披锋效率显著提升;操作者可根据电镀孔的直径大小来逐步伸入穿透直至后续部分无法继续穿过为止,其除披锋完全,无死角。
[000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马达和转轴,所述马达安装在棒身的上顶板上,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驱动转轴旋转,所述转轴的外端部伸出棒身后与旋转头连接。所述驱动结构采用马达+转轴结构,马达的运转精度高、匀速性好,更好地确保旋转头的匀速旋转,进而确保除披锋均匀、效果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棒身的下底板上设有供转轴通过的伸出孔,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在伸出孔处与下底板转动连接。转轴通过轴承与下底板转动连接,其伸出孔的设置,用于确保转轴穿出棒身,另一方面,伸出孔和下底板结合在一起,起到卡板以支撑转轴的作用,用于限位转轴在运转过程中发生的偏移。
[0010]进一步地,所述棒身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卡口,所述转轴通过转轴与限位卡口转动连接。限位卡口的设置,与下底板结合在一起,使转轴在其长度方向上至少包含两个限位处,利用两点呈一直线的特点,进一步限位转轴在转动过程中的偏移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口为与棒身内圆周配合的薄板,所述薄板的中心设有供转轴通过的圆孔。薄板外圆周固定安装在棒身内部,薄板上的圆孔供转轴穿过,薄板与下底板一样,起到卡板以支撑转轴的作用,用于限位转轴在运转过程中的偏移量。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马达为三相电机,所述棒身的上顶板外部设有马达转换开关和马达的电源线。马达的电源线从棒身空心圆柱状外壳的后端面穿出,马达转换开关设置在棒身空心圆柱状外壳的后端面外侧,马达转换开关设置有三个档位,通过操作马达转换开关控制三相电机正反转电路来操纵马达的正转、反转和停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的纵截面呈尖塔形或自棒身起向外宽度逐渐减小的旋转体。即是自外向里逐渐增大设置,其更易于放置入PCB板电镀孔内,且有利于操作者根据电镀孔的大小来决定旋转头穿过电镀孔通孔的程度,可适用不同大小的电镀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与PCB板面接触的端部为圆面或弧面设计。即旋转头外端部为圆面或弧面设计,其可有效防止因对位不准而刺伤PCB板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凸纹,所述螺旋凸纹的斜度大于所述旋转头外表面的斜度,所述螺旋凸纹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所述螺旋凸纹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短软毛,所述第二短软毛密集排布在所述螺旋凸纹的外表面。旋转头外表面螺旋凸纹的设置,螺旋凸纹固定设置在旋转头外表面且相对该表面凸起,且螺旋凸纹采用软质,而非硬质结构支撑,同时外表面覆盖有第二短软毛,斜度更大的螺旋凸纹在旋转头高速转动时,其大斜度的凸纹部分可以不断以螺旋上升的运动轨迹冲击电镀孔内壁且不会损伤电镀孔内壁金属面,且当转轴带动旋转头以反向转动时,螺旋凸纹部分可以不断以螺旋下降的运动轨迹冲击电镀孔内壁,模拟、取代了人工用毛刷快速摩擦电镀孔内壁的过程,且速度显著增大、去除毛刺和铜披锋的程度更大,同时较好地保护了PCB板不受损伤。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短软毛的长度大于第一短软毛的长度。第二短软毛比第一短软毛长的设计,在作业过程中,第二短软毛距离电镀孔内壁最近,最先接触电镀孔内壁,但在旋转的过程中,第二短软毛沿着螺旋凸纹的螺旋面旋转,第二短软毛较好地附着在螺旋凸纹外表面,作业过程中,与电镀孔内壁较好地接触,有效确保PCB板在作业过程中不受损伤。
[0017]本技术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的设计,采用在棒身内部内置驱动结构,棒身便于操作者手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身、驱动结构和旋转头,所述棒身为空心棒体,所述驱动结构内置于棒身内,所述旋转头位于棒身的加工端外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伸出棒身的加工端后与旋转头连接,所述旋转头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短软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马达和转轴,所述马达安装在棒身的上顶板上,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驱动转轴旋转,所述转轴的外端部伸出棒身后与旋转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身的下底板上设有供转轴通过的伸出孔,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在伸出孔处与下底板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锋的加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身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卡口,所述转轴通过转轴与限位卡口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板返工除电镀孔铜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硕智夏国伟朱雪晴邹明亮陈德章
申请(专利权)人: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