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耗能单元及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71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本耗能单元及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若干耗能组件,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对设置,耗能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耗能板及下耗能板,上耗能板和下耗能板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垂直,且上耗能板的第一端与上连接板连接,上耗能板的第二端与下耗能板的第一端搭接,下耗能板的第二端与下连接板连接,上耗能板与下耗能板的搭接范围可调。通过使上耗能板与下耗能板的搭接范围可调,实现了耗能组件总高度可调节,进而实现了基本耗能单元的屈服位移可调节。此外,将多个基本耗能单元组合成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并通过改变基本耗能单元的数量实现了阻尼力的可调节,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本耗能单元及装配式金属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基本耗能单元及装配式金属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历次地震曾导致大量的房屋建筑倒塌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大力推进减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其中金属减震阻尼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减震装置,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阻尼器本身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建筑结构的减震效果。目前减震产品市场并仍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尽管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但仍未改变当前的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减震产品和普通建筑构件(比如钢结钩构件)存在显著差别,即每个工程的产品都需要个性化定制,难以成为一种标准化构件,这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产品在用于工程前需要按照比例进行抽检试验,并且抽检的结果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和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本耗能单元及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实现了装配式金属阻尼器的屈服位移及阻尼力可调节,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本耗能单元,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若干耗能组件,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耗能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耗能板及下耗能板,所述上耗能板和所述下耗能板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垂直,且所述上耗能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耗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耗能板的第一端搭接,所述下耗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耗能板与所述下耗能板的搭接范围可调。
[0005]可选的,所述上耗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耗能板的第二端均设置有若干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平行于所述上耗能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基本耗能单元还包括若干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上耗能板及所述下耗能板上对应的条形孔并锁紧。
[0006]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高强螺栓及与所述高强螺栓配套使用的螺母。
[0007]可选的,所述条形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孔沿所述上耗能板或所述下耗能板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0008]可选的,所述上耗能板和下耗能板的厚度方向与建筑结构承受剪切力的方向一致。
[0009]可选的,所述耗能组件为多个,多个耗能组件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0010]可选的,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分别通过所述螺纹孔与建筑结构螺纹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上耗能板和下耗能板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钢板、铅板或形状记忆合金。
[0012]可选的,所述上耗能板和所述下耗能板的形状相同。
[001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包括多个所述的基本耗能单元,多个所述基本耗能单元并联设置在建筑结构中,各个所述基本耗能单元单独与所述建筑结构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本耗能单元,通过将传统的耗能板一分为二,使上耗能板与下耗能板的搭接范围可调,实现了耗能组件的总高度可调节,进而实现了基本耗能单元的屈服位移可调。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金属阻尼器,通过将多个基本耗能单元组合成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并通过改变基本耗能单元的数量实现了阻尼力的可调节,从而得到了同时满足屈服位移要求及阻尼力要求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达到了金属阻尼器的标准化生产、装配化安装、组合化使用的目的,可以大大降低阻尼器质量控制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5]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本耗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连接板及上耗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连接板及下耗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为:
[0021]1-基本耗能单元;
[0022]10-上连接板;20-下连接板;30-上耗能板;40-下耗能板;50-条形孔;6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减震产品和普通建筑构件(比如钢结钩构件)存在显著差别,每个工程的产品都需要个性化定制,难以成为一种标准化构件,这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产品在用于工程前需要按照比例进行抽检试验,并且抽检的结果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和规范要求。
[0024]从技术层面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方法无疑是将定制化产品转变为标准化产品,从目前市场来看,尚未出现该类产品。基本上一个阻尼器生产出来就对应着一套力学参数,根据具体工程对参数的需求,阻尼器的生产单位需要对产品进行定制化设计。产品标准化后,产品厂商将不再需要依赖具体工程的实际需求每次进行产品设计和验证,而是通过设计有限种类的标准化产品,并进行严格验证后,可满足不同工程的个性化需求,这个过程中的一大重要突破就是要实现标准化产品的核心力学参数可调。
[0025]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本耗能单元,通过将传统的耗能板一分为二,使上耗能板与下耗能板的搭接范围可调,实现了耗能组件的总高度可调节,进而实现了基本耗能单元的屈服位移可调。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金属阻尼器,通过将多个基本耗能单元组合成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并通过改变基本耗能单元的数量实现了阻尼力的可调节,从而得到了同时满足屈服位移要求及阻尼力要求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达到了金属阻尼器的标准化生产、装配化安装、组合化使用的目
的,可以大大降低阻尼器质量控制的难度。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002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本耗能单元,包括上连接板10、下连接板20及若干耗能组件,所述上连接板10与下连接板20相对设置,所述耗能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耗能板30及下耗能板40,所述上耗能板30和所述下耗能板40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10和所述下连接板20垂直,且所述上耗能板30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10连接,所述上耗能板3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耗能板40的第一端搭接,所述下耗能板4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连接板20连接,所述上耗能板30与所述下耗能板40的搭接范围可调。
[0028]一般来说,金属阻尼器的核心力学参数有两个,屈服位移和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本耗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若干耗能组件,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耗能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耗能板及下耗能板,所述上耗能板和所述下耗能板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垂直,且所述上耗能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耗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耗能板的第一端搭接,所述下耗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耗能板与所述下耗能板的搭接范围可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耗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耗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耗能板的第二端均设置有若干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平行于所述上耗能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基本耗能单元还包括若干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上耗能板及所述下耗能板上对应的条形孔并锁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本耗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高强螺栓及与所述高强螺栓配套使用的螺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本耗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亚徐继东崔家春徐自然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