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外延结构及生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41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ED外延结构,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复合层;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超晶格层和保护层;超晶格层包括至少一个超晶格单体;超晶格单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InGaN层、连接层和Mg3N2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Mg3N2层提高Mg原子浓度,使得空穴的浓度提高,InGaN层能提高空穴的传导效率,加速空穴的移动速率,使得空穴能快速到达发光层与电子复合,连接层能稳固连接InGaN层和Mg3N2层,结构紧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LED外延结构的生长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生长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复合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长方法能提高空穴浓度,从而大大提升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率。大提升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率。大提升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外延结构及生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LED
,具体涉及一种LED外延结构及生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ED是一种用于照明的半导体,其因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亮度高、环保和耐用等优点被广大消费者认可。
[0003]而传统的LED中,N型GaN层能向发光层提供电子,P型GaN层向发光层提供空穴,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复合后以光子的形式输出,进而实现发光,但传统的P型GaN层中,Mg原子的激活效率较低,即Mg原子能够电离产生的空穴个数为总的Mg原子个数的1%左右,使得发光层中空穴的浓度不足,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低下,导致LED发光效果不良。
[000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发光效果好的LED外延结构及生长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效果好的LED外延结构及生长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LED外延结构,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1)上的第一半导体层(2)、发光层(3)和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4)、超晶格层(5)和保护层(6);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设置在发光层(3)上;所述超晶格层(5)包括至少一个超晶格单体;所述超晶格单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InGaN层(5.1)、连接层(5.2)和Mg3N2层(5.3);所述InGaN层(5.1)位于靠近第二半导体层(4)的一侧,所述保护层(6)设置在超晶格层(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6)为P型GaN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6)上还依次层叠设有ITO层(7)和绝缘层(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晶格层(5)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超晶格单体,所述超晶格层的厚度为75-15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3)包括发光工作层和至少一个发光单体;所述发光单体包括层叠设置的In
x
Ga
(1-x)
N层(3.1)和SiGaN层(3.2),其中x=0.1-0.3,所述In
x
Ga
(1-x)
N层(3.1)位于靠近第一半导体层(2)的一侧;所述发光工作层设置在发光单体上。6.一种LED外延结构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衬底(1)上生长第一半导体层(2);步骤二:在第一半导体层(2)生长发光层(3);步骤三:在发光层(3)上生长复合层;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4)、超晶格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磊徐平黄胜蓝
申请(专利权)人: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