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38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行走机构,其包括:壳体;第一行走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且分别位于壳体外、壳体相对两侧的支腿,所述第一行走结构用于带动壳体沿第一方向行走;以及第二行走结构,第二行走结构包括与壳体固定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并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移动结构,所述第二行走结构用于带动壳体沿第二方向行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双向行走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重量轻,在所述双向行走机构上设置自动钢筋捆扎机,利用双向行走机构配合自动钢筋捆扎机实现绑钢筋的动作,可以解决钢筋绑扎的问题。可以解决钢筋绑扎的问题。可以解决钢筋绑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行走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车体,尤其涉及一种能交替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行走的双向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家需要建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铁路和核电站等大型建筑。在建造大型建筑时,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的主要框架,能够为建筑提供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前,需要先将多根钢筋绑扎成钢筋框架,以形成大直径的钢筋网片。目钢筋绑扎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人工手动捆扎和小型手持式钢筋捆扎机,其中人工手动捆扎费事费力,效率低下,而另一种小型手持式钢筋捆扎机,又叫全自动钢筋捆扎机,内部设有微控制器,能够自动完成钢筋捆扎的所有步骤,是一种智能化手持式钢筋快速捆扎工具。钢筋捆扎机主要由机体、专用线盘、电池盒、充电器四部分组成。虽然小型手持式钢筋捆扎机的速度相对人工捆扎有所提高,但是在钢筋捆扎过程中只能一个人手持一台捆扎机单次单个的捆扎,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的弯腰起蹲操作,会对工作人员身体造成伤害,效率也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行走机构。所述双向行走机构能作为钢筋捆扎机器人的底座,也即,在双向行走机构上设置自动钢筋捆扎机,利用双向行走机构带着自动钢筋捆扎机实现绑钢筋的动作。
[0004]一种双向行走机构,其包括:
[0005]壳体;
[0006]第一行走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且分别位于壳体外、壳体相对两侧的支腿,所述第一行走结构用于带动壳体沿第一方向行走;以及
[0007]第二行走结构,第二行走结构包括与壳体固定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并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移动结构,所述第二行走结构用于带动壳体沿第二方向行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两相对的第一侧板以及两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依次连接并均与底板垂直连接,所述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支腿的数量为4个,同一侧设置两个所述支腿,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腿分别固定于行走方通上。
[000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连杆,所述电机包括双向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穿过两相对的第一侧板并位于两相对的第一侧板外,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驱动轴固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每个支腿固定,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能绕着驱动轴及支腿转动。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底表面,所述移动结构为滚动体。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体为两个平行排列的滚筒。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体为四个分别设置于底表面四个角落的滚轮。
[001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滚轮包括滚槽,滚槽的宽度等于或者大于钢筋的直径。
[0014]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包括中空的内筒体、套设于内筒体外表面的外筒体以及设置于内筒体相对两端的连接轴。
[0015]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包括中空的内筒体、套设于内筒体外表面的外筒体、设置于内筒体相对两端的胀套以及设置于胀套中的连接轴。
[001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体材质为铝合金,所述外筒体材质为包胶。
[001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表面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滚筒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轴插设于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四个同步带轮及两个同步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两个同步带轮,同一侧的两个连接轴上分别设置一个同步带轮,连接轴上的同步带轮与电机上的一个同步带轮配合且通过同步带带动转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能交替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行走,该双向行走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重量轻,在所述双向行走机构上设置自动钢筋捆扎机,利用双向行走机构配合自动钢筋捆扎机实现绑钢筋的动作,可以解决钢筋绑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的连杆运动到竖直位置、沿减速机的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翻转18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3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包括的滚筒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3,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的连杆运动到竖直位置、沿减速机的轴向的剖面示
意图。图3是图1提供的双向行走机构翻转18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请参阅图1及图3,所述双向行走机构100包括壳体10、第一行走结构20及第二行走结构30。
[0031]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行走结构2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第一驱动装置22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连接、并受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的、且分别位于壳体10外、壳体10相对两侧的支腿24。所述第一行走结构20用于带动壳体10沿第一方向行走。
[0032]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行走结构30包括与壳体10固定的第二驱动装置32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连接、并受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的移动结构34。所述第二行走结构30用于带动壳体10沿第二方向行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33]具体地,所述壳体10包括底板12、两相对的第一侧板14以及两相对的第二侧板16。所述第一侧板14与第二侧板16依次连接并均与底板12垂直连接,所述底板12、第一侧板14及第二侧板16围合形成容纳空间101。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2上表面还设置多个支撑座103。所述支撑座103与第一侧板14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103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22包括的同步带轮。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腿24的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14的外侧。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腿24分别固定于行走方通26上。所述行走方通26为纵长的条状结构,截面为方形。使所述行走方通26的截面为方形是为了在行走时为双向行走机构100提供稳固的支撑作用,确保双向行走机构100的重心稳定。优选地,当所述双向行走机构100用于钢筋绑扎机器人的行走结构时,所述行走方通26的宽度与钢筋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行走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且分别位于壳体外、壳体相对两侧的支腿,所述第一行走结构用于带动壳体沿第一方向行走;以及第二行走结构,第二行走结构包括与壳体固定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并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移动结构,所述第二行走结构用于带动壳体沿第二方向行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两相对的第一侧板以及两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依次连接并均与底板垂直连接,所述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支腿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支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腿分别固定于行走方通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连杆,所述电机包括双向驱动轴,每个所述驱动轴穿过两相对的第一侧板并位于两相对的第一侧板外,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驱动轴固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每个支腿固定,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能绕着驱动轴及支腿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松罗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物智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