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结构及弹性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97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结构及弹性车轮,涉及轨道车辆部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轮箍导电连接,第二连接端用于与轮心导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可采用螺钉连接、一体成型或者粘接的方式与轮箍连接。当第一连接端采用螺钉与轮箍连接时,接地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螺钉,第一连接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轮箍螺接,从而将第一连接端固定于轮箍。第一安装孔为沉头孔,从而有效节约了安装空间,使得接地结构在应用于较窄踏面宽度的弹性车轮时轮箍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避免接地结构被刮断进而影响接地回流的问题。地结构被刮断进而影响接地回流的问题。地结构被刮断进而影响接地回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地结构及弹性车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地结构及弹性车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轨道车辆因其经济、环保、便捷、舒适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选择。弹性车轮是在车轮的轮箍与轮心之间嵌装减振橡胶,依靠橡胶的减振阻尼作用,起到减小轮轨冲击噪声,缓和轮轨冲击振动,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0003]现有的弹性车轮大致由轮箍、轮心、压环、减振橡胶块和连接导线等组成,轮心和压环过盈配合将减振橡胶块均布在由轮箍、轮心和压环形成的金属型腔中。连接导线一端固定在轮箍上,另一端固定在压环上,通过压环和轮心的过盈接触将轮心的电流引至轮箍,最终形成接地回路。然而采用该种接地方式,在面对结构较为紧凑的弹性车轮,尤其是较窄踏面宽度的弹性车轮,由于连接导线极易被刮断进而影响接地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接地结构,其能够节约安装面积,适用于较窄踏面宽度的轮箍,保证接地回流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弹性车轮,其能够节约安装面积,适用于较窄踏面宽度的轮箍,保证接地回流效果。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结构,用于弹性车轮,所述弹性车轮包括轮箍、轮心以及压环,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轮心与所述轮箍之间,所述接地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轮心导电连接
[0008]所述接地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螺钉;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用于与所述轮箍螺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轮箍;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安装螺钉的螺钉头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或者,
[0009]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体成型于所述轮箍或所述第一连接端粘接于所述轮箍。
[0010]可选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导线,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用于与所述轮心导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轮箍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所述连接导线用于与所述轮心连接的一端。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越过所述压环延伸至所述轮心,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导线导电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夹角α,0
°
<α≤90
°

[0013]可选的,所述接地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螺钉,所述第二安装螺钉用于同时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连接导线配合,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导线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轮心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安装螺钉的凹槽,以避免所述第二安装螺钉与所述轮心干涉。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导线可转动地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电缆、第一电缆端子和第二电缆端子,所述第一电缆端子和所述第二电缆端子分别固定于所述电缆的两端;所述第一电缆端子用于与所述轮心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缆端子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电缆端子。
[0018]可选的,所述电缆包括铜芯以及套设所述铜芯的热缩管,所述第一电缆端子和所述第二电缆端子分别夹设所述铜芯的两端,且所述热缩管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缆端子和所述第二电缆端子。
[0019]可选的,所述接地结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端子和所述轮心之间,且所述垫片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缆端子的容纳槽。
[0020]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弹性车轮。该弹性车轮包括上述的接地结构。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地结构及弹性车轮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结构用于弹性车轮,弹性车轮包括轮箍、轮心以及压环,压环设置在轮心与轮箍之间。接地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轮箍导电连接,第二连接端用于与轮心导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可采用螺钉连接、一体成型或者粘接的方式与轮箍连接。当第一连接端采用螺钉与轮箍连接时,接地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螺钉,第一连接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轮箍螺接,从而将第一连接端固定于轮箍。第一安装孔为沉头孔,从而有效节约了安装空间,使得接地结构在应用于较窄踏面宽度的弹性车轮时轮箍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避免接地结构被刮断进而影响接地回流的问题。
[002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弹性车轮,其包括上述的接地结构。由于该弹性车轮包括上述的接地结构,因此也具有安装空间小、在较窄踏面宽度的弹性车轮时轮箍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避免接地结构被刮断进而影响接地回流的问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车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结构中第一安装孔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
Ⅲ-Ⅲ
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结构中连接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中
Ⅵ-Ⅵ
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结构中垫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标:10-弹性车轮;100-本体;110-轮心;111-凹槽;120-压环;130-减震橡胶;140-轮箍;141-容纳空间;200-接地结构;210-连接件;211-第一端;212-第一安装孔;213-第二端;214-第二安装孔;220-连接导线;221-第一电缆端子;222-第二电缆端子;223-第一连接部;224-第三安装孔;225-第二连接部;226-夹持腔;227-电缆;2271-铜芯;2272-热缩管;230-垫片;231-容纳槽;241-第一安装螺钉;242-第二安装螺钉;243-螺母;244-第三安装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结构,用于弹性车轮,所述弹性车轮包括轮箍、轮心以及压环,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轮心与所述轮箍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轮心导电连接;所述接地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螺钉;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用于与所述轮箍螺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轮箍;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安装螺钉的螺钉头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体成型于所述轮箍或所述第一连接端粘接于所述轮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导线,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用于与所述轮心导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轮箍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所述连接导线用于与所述轮心连接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轮箍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越过所述压环延伸至所述轮心,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导线导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夹角α,0
°
<α≤9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慎戚援侯传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