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多孔校正模板进行薄板构件的水火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963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多孔校正模板进行薄板构件的水火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钢制平台;S2装备多孔校正模板;所述多孔校正模板具有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开设若干个贯穿模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S3划出薄板构件的变形部位;S4火工校正工艺参数的设定;S5制定校正路线;S6利用孔校正模板对薄板构件进行校正,所述多孔校正模板参照制定的校正路线,将多孔校正模板平整放置在圈出的校正部位,加热嘴的火焰通过对逐个通孔进行加热和跟踪冷却的方式,对该校正部位进行校正。操作和判定直观简便,降低对火调操作人员的高技能水平的依赖,实现工种复合优化、提高劳动效率,满足高品质外观要求的船舶或装备壳体。壳体。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多孔校正模板进行薄板构件的水火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板结构校正
,具体设计一种利用多孔校正模板进行薄板构件的水火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板结构为面板与纵横骨材焊接构成的结构形式,一般面板板厚≤8mm,这类薄板结构被广泛用在船舶的上建结构、舱内壁板、轻型甲板等部位,是船舶建造中比较常见的结构部件。薄板结构由于面板薄、且需要与纵横骨材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制作过程常常会引起面板凹凸变形,这就是造船人常说的“瘦排”,“瘦排”是船舶建造过程中船东的投诉焦点,也是目前薄板结构制作的“痛点”之一。
[0003]现有的工艺方法是在薄板结构制作成型后,在其非结构面采用“退火”处理,即用氧乙炔火焰沿着骨材焊缝部位逐档加热后自然冷却,也就是造船人常说的“松骨”,目前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
[0004]1、在退火作业前往往需要将薄板结构进行反身或者垫高,这需要耗费一定的起重辅助资源,而且反身或垫高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0005]2、退火作业对实操经验要求比较高,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
[0006]3、通过退火或局部火调后,薄板结构所能达到的变形量为4mm左右,对涂装后的整体美观性仍然有一定的影响,仍然很难满足高品质外观要求的船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孔校正模板辅助水火校正,采用多孔模块辅助并利用水火配合的校正方法,操作和判定直观简便,降低对火调操作人员的高技能水平的依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操作,基本可以实现工种复合优化、提高劳动效率,另可以实现火调后薄板结构的平面度品质提升,变形量可以控制在2mm以内,完全可以满足高品质外观要求的船舶或装备壳体。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利用多孔校正模板进行薄板构件的水火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准备钢制平台
[0011]所述钢制平台的长、宽尺寸均大于所述薄板构件的长、宽尺寸;在薄板构件制作完工后,保持薄板构件在所述钢制平台上的原有固定状态,对所述薄板构件进行表面清理;
[0012]S2、装备多孔校正模板
[0013]根据薄板构件的尺寸,准备对应的多孔校正模板;所述多孔校正模板具有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开设若干个贯穿模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
[0014]S3、划出薄板构件的变形部位
[0015]沿着所述薄板构件骨材结构面,以每档板格为单位,使用铁锤逐档轻轻敲击面板,当敲击时面板发出坚实的“咚咚”声音的则判定为不变形部位,当敲击时面板发出空旷的

嘭嘭”声音的则判定为变形部位,变形部位用笔划圈进行标识,以此类推分别找出所述薄板构件各处变形部位,所圈出的变形部位的区域则就是需要火工校正部位;
[0016]S4、火工校正工艺参数的设定
[0017]根据所述通孔的孔径选择规格匹配的加热嘴,加热温度控制在600~800℃之间,火焰的焰芯距离加热所述薄板构件的板面3~5mm;
[0018]S5、制定校正路线
[0019]根据薄板构件的结构形式,判断变形类型,结合变形类型的特点,制定校正路线;
[0020]S6、利用多孔校正模板参照制定的校正路线,对薄板构件进行校正
[0021]将多孔校正模板平整放置在圈出的校正部位,加热嘴的火焰通过对逐个通孔进行加热和跟踪冷却的方式,对该校正部位进行校正。
[0022]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所述步骤S1中,所述钢质平台的平面度要求≤2mm。
[0023]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所述步骤S2中,所述多孔校正模板的厚度为25~30mm,所述多孔校正模板为304不锈钢板制作。
[0024]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所述步骤S2中,所述模板本体上若干个的通孔按照80
×
80mm的间距均布设置。
[0025]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所述步骤S2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0~35mm。
[0026]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步骤S5中,若所述薄板构件多为纵骨结构形式,则采用由中部往外的路线进行校正,即从薄板工件中部的变形的部位开始作业,同一档由中往两端移动校正,校正完毕后往两侧移档对各档板格校正,以此类推直到校正完毕。
[0027]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步骤S6中,利用多孔校正模块进行加热和跟踪冷却的具体方法为:多孔校正模板放置到位后,点火将火焰深入多孔校正模板的通孔中对薄板构件进行加热,眼睛随着火焰观察到薄板构件加热到樱红色时,迅速移开火焰并用水管对着通孔冲水冷却,火焰转移到下一个通孔对薄板构件进行加热,然后进行冲水冷却,这样以此类推逐个通孔进行,直到对该变形部位校正完毕为止。
[0028]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所述薄板构件的厚度≤8mm。
[0029]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还包括步骤S7、变形部位校正效果检查,
[0030]每处变形部位校正完毕后,将多孔校正模板移开,用铁锤对着校正过的部位进行敲击,当敲击时面板发出坚实的“咚咚”声音的则判定校正合格,当敲击时面板发出空旷的“嘭嘭”声音的则判定仍未达到要求,并用笔划圈进行标识,对此部位需要再次进行火工校正。
[0031]优选地,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还包括步骤S8、重复火工校正的要求
[0032]当首次火工校正后,未能到达校正效果的则需要再次进行火工校正,重复火工校正次数不能超过2次,且每次重复校正时,多孔校正模板加热火焰落点要与上次加热点错开30~40mm,防止钢板加热过度。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薄板构件要求在平整度为
±
2mm的钢制平台上制作,采用外板为基面制作方法,即平板朝下骨材朝上的方法,在薄板构件装配并焊接完工后,将多孔校正模板放到薄板构件的变形部位后,锤击来确认变形部位的最大变形处,然后使用氧乙炔火焰和水,借助多孔校正模板对薄板构件面板进行加热、冷却交替作业,最终达到对薄板构件
平面校正的目的。
[0035]2、在符合平面度要求的钢制平台上进行薄板构件的制作,在薄板构件制作完工后,保持薄板构件在平台上的原有固定状态,即不需要垫高也不需要翻身放置,只需要将作业过程产生的各类余废料、焊渣、垃圾、清理干净,即可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进行校正作业。
[0036]3、多孔校正模板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考虑到水火校正过程中,需要不断水火交替进行加热和冷却,不锈钢材质散热快不易变形,同时在潮湿的作业环境下不易生锈,另外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无磁性和弱磁性,不易吸附作业过程的铁渣、铁颗粒或铁粉尘等,更便于准确检验变形部位。
[0037]4、多孔校正模板采用80
×
80mm的间距均布设置通孔,火焰通过通孔逐个对变形部位进行加热,有效的控制加热点的位置和间距,避免加热点过密而损坏被校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多孔校正模板进行薄板构件的水火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钢制平台;所述钢制平台的长、宽尺寸均大于所述薄板构件的长、宽尺寸;S2、装备多孔校正模板;所述多孔校正模板具有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开设若干个贯穿模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S3、划出薄板构件的变形部位;S4、设定火工校正工艺参数;根据所述通孔的孔径选择规格匹配的加热嘴,确定加热温度及加热火焰的焰芯距离加热所述薄板构件板面的距离;S5、制定校正路线;根据薄板构件的结构形式,判断变形类型,结合变形类型的特点,制定校正路线;S6、利用多孔校正模板对薄板构件进行校正;依据制定的校正路线,将多孔校正模板平整放置在圈出的校正部位,加热嘴的火焰通过对逐个通孔进行加热和跟踪冷却的方式,对该校正部位进行校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钢质平台的平面度要求≤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多孔校正模板的厚度为25~30mm,所述多孔校正模板为304不锈钢板制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模板本体上若干个的通孔按照80
×
80mm的间距均布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0~35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楚畅杨旭炎袁亚文黄新荣赵庆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