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632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组装好的电池模组放入下壳体中,使电池模组和下壳体的四周侧壁之间保持一定间隙;第二步,在电池模组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灌封胶,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实现电池模组的预固定;第三步,将上壳体密封连接在下壳体上,组成完整的电池壳体;第四步,从上壳体上的灌胶孔向电池壳体内注入灌封胶,直至灌封胶填充满电池壳体内的剩余空间,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有益效果:电池模组放入下壳体后,先注胶,实现预固定,整个下壳体的上部敞口可作为灌胶孔,注胶十分方便,生产效率可大幅提高;另外,整个过程可视,有利于质量的把控,且有利于保证四周胶层厚度的均匀性。的均匀性。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应用,风光互补路灯市场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蓄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设备,直接决定了路灯能否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的长短。目前,最常用的风光互补路灯蓄电池配置,是将装配好的电池模组放入风光互补路灯专用塑料壳体中,利用密封胶将壳体和上盖进行简单密封,再与发电装置和路灯相连后将电池包埋于灯杆下。
[0003]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还有其他的电池包制造方法,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406572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内部灌胶电池,该电池由上壳、下壳、电池组、灌封胶、电池输出接口组成,其中,电池组放置在下壳内,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后通过超声焊接形成密封壳体,上壳上设置有灌胶口,通过灌胶口向密封壳体内注入灌封胶,使灌封胶充满壳体内的间隙,由此制作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密封性、稳固性、减震功能以及防水功能。
[0004]但是,上述电池在制造过程中,是先将上壳和下壳焊接固定形成密封壳体后,再向密封壳体内注入灌封胶,实际上在注入灌封胶之前,由于壳体在焊接时的移动等因素,电池模组在壳体内的位置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会造成电池模组和壳体之间的胶层厚度不均匀,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因此所形成的防水和防护效果差异性比较大,甚至有些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另外在注胶时,灌胶孔只有一个且比较小,这样将整个壳体内部的间隙填满就需要较长的时间,生产效率比较低,并且注胶过程为盲注,无法掌握内部情况,不利于质量的把控。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层厚度可以更加均匀、生产效率比较高、有利于质量把控的电池包制造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池包制造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组装好的电池模组放入下壳体中,使电池模组和下壳体的四周侧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第二步,在电池模组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灌封胶,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实现电池模组的预固定;第三步,将上壳体密封连接在下壳体上,组成完整的电池壳体;第四步,从上壳体上的灌胶孔向电池壳体内继续注入灌封胶,直至灌封胶填充满电池壳体内的剩余空间,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即完成电池包的制作。
[0007]上述电池包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池模组放入下壳体中之后,
并没有进行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连接,而是先在电池模组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灌封胶,实现电池模组的预固定,这样整个下壳体的上部敞口均可以作为灌胶孔,从而可以快速的将大部分胶液先注入下壳体内,注胶十分方便,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另外,整个过程是可视的,胶液在下壳体内的注入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更有利于质量的把控,并且在放入电池模组后,无需移动下壳体,直接注胶即可,保证了电池模组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更有利于保证四周胶层厚度的均匀性,提高注胶效果,进而提高电池包防水和防护效果的一致性。
[0008]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电池包的正负极引出,事先在上壳体上加工出两个分别供电池包的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通过的出线孔,在上述第三步中连接上壳体时,使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分别从上壳体上的出线孔穿出。
[0009]进一步的,为了充分利用出线孔,减少孔的设置,方便加工和制造,在上述第四步中注入灌封胶时,将两个出线孔中的一个作为灌胶孔使用、另一个作为排气孔使用。
[001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电池包的运行数据进行采样,事先在上壳体上加工出供电池包的采样线通过的采样孔,在上述第三步中连接上壳体时,使采样线从上壳体上的采样孔穿出。
[0011]进一步的,为了充分利用出线孔和采样孔,减少孔的设置,方便加工和制造,在上述第四步中注入灌封胶时,将两个出线孔以及采样孔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作为灌胶孔使用、其余作为排气孔使用。
[0012]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实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在上述第三步中连接上壳体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部位分别涂抹密封胶,然后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静置一段时间,使上壳体和下壳体粘合固定。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本专利技术中电池包制造方法所用到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本专利技术中电池包制造方法所用到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21.正极出线孔;22.负极出线孔;23.采样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中电池包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为:电池包制造方法分为壳体的准备以及电池包的密封两大步骤,其中壳体的准备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准备上壳体2和下壳体1,并且需要在上壳体2上加工出两个分别供电池包的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通过的出线孔,即正极出线孔21和负极出线孔22。同时还需要在上壳体2上加工出供电池包的采样线通过的采样孔23,采样线用于采集电池包的电压、温度等运行数据,以便掌握电池包的运行情况。上述正极出线孔21、负极出线孔22以及采样孔23都足够大,保证线束穿过后,线束和孔壁之间还具有足够的间隙。
[0016]电池包的密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将组装好的电池模组(图中未示出)放入如图1所示的下壳体1中,使电池模组和下壳体1的四周侧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0017]第二步,在电池模组和下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灌封胶,控制灌封胶的注入量,
不能漫出下壳体1,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实现电池模组的预固定。
[0018]第三步,在上壳体2和下壳体1的接触部位分别涂抹密封胶,然后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1扣合,静置一段时间,使上壳体2和下壳体1粘合固定,实现上壳体2和下壳体1之间的密封连接,形成完整的电池壳体。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电池包的正极引出线从正极出线孔21中穿出,负极引出线从负极出线孔22中穿出,采样线从采样孔23中穿出。
[0019]另外在此步骤中,可以采用灌封胶作为密封胶,这样就无需另外准备密封胶,当然也可以采用与灌封胶不同性质的胶液作为密封胶,只要能够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即可。
[0020]第四步,将采样孔23作为灌胶孔使用、正极出线孔21和负极出线孔22同时作为排气孔使用,通过采样线与采样孔23孔壁之间的间隙向电池壳体内继续注入灌封胶,直至灌封胶填充满电池壳体内的剩余空间,并且最好使灌封胶稍稍多出采样孔23、正极出线孔21和负极出线孔22,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并且使线束得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0021]注胶结束后,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即完成电池包的制作。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池包制造方法可以用来制造风光互补路灯用电池包,当然也可以制造其他应用场合使用的电池包,主要特点在于:在电池模组放入下壳体1中之后,并没有进行上壳体2和下壳体1之间的连接,而是先在电池模组和下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灌封胶,实现电池模组的预固定,这样整个下壳体1的上部敞口均可以作为灌胶孔,从而可以快速的将大部分胶液先注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组装好的电池模组放入下壳体中,使电池模组和下壳体的四周侧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第二步,在电池模组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灌封胶,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实现电池模组的预固定;第三步,将上壳体密封连接在下壳体上,组成完整的电池壳体;第四步,从上壳体上的灌胶孔向电池壳体内继续注入灌封胶,直至灌封胶填充满电池壳体内的剩余空间,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灌封胶固化,即完成电池包的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事先在上壳体上加工出两个分别供电池包的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通过的出线孔,在上述第三步中连接上壳体时,使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分别从上壳体上的出线孔穿出。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媛古伟鹏邵杰张萌贾明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