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45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包括倒置的L形第一主支架,在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部位内侧面连接有第二主支架,所述第二主支架为V形,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平行,所述第二主支架下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部位呈交叉连接,所述第二主支架下部的中部部位连接有主支架支撑,所述主支架支撑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及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平行,所述第一主支架、第二主支架上部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副车架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主支架支撑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底盘大梁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可提升侧防护整体的强度,更加结实耐用,并节省材料。并节省材料。并节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卸车
,尤指一种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的自卸车侧防护支腿结构包括倒置L形的第一主支架1

,在第一主支架1

的竖直部位内侧上部连接有倒置L形的第二主支架2

,第二主支架2

的水平部位上表面与第一主支架1

的水平部位下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3

,第二主支架2

的竖直部内侧下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主支架支撑4

,在第二主支架2

的水平部位与主支架支撑4

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5


[0003]由于该支腿结构的各部件之间均为垂直连接,且该支腿结构的第一主支架1

、第二主支架2

与自卸车的副车架纵梁垂直连接,主支架支撑4

与自卸车的底盘大梁垂直连接,使得该支腿结构形成垂直交叉的框架结构,这样的结构会使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侧防护下部强度不足,浪费材料等问题。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是本专利技术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可提升侧防护整体的强度,更加结实耐用,并节省材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包括倒置的L形第一主支架,在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部位内侧面连接有第二主支架,其中所述第二主支架为V形,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平行,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部位呈交叉连接,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下部的中部部位连接有主支架支撑,所述主支架支撑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及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平行,所述第一主支架、第二主支架的上部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副车架纵梁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架支撑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底盘大梁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0007]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板。
[0008]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弓字形的第一连接件本体,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的端部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上凹槽内,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的端部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下凹槽内,且所述第一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所述第二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09]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上凹槽槽底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
孔,所述第一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通过多个螺栓穿过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后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下凹槽槽底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第二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通过多个螺栓穿过多个所述第三通孔和多个所述第四通孔后螺接在一起。
[0010]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均为沿水平向较长的长方形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水平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四通孔的水平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
[0011]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向部位的上、下部分别间隔设有多个第五通孔,所述第一主支架通过多个螺栓穿过多个所述第五通孔及护栏横框的上、下部,使所述第一主支架与所述护栏横框连接在一起。
[0012]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头部顶在所述底盘大梁面上的螺栓、固定于所述主支架支撑一端的第一螺母及螺接于所述螺栓上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螺栓的尾部螺接,所述第二螺母反向预紧所述螺栓,当旋拧所述第二螺母时,可使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的螺接位置调节,从而实现所述主支架支撑的水平向移动。
[0013]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架、第二主支架及主支架支撑均采用矩形管。
[0014]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倒置的L形第一主支架、V形第二主支架及第一连接件连接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原材料用的少,并且结实、耐用;
[0016]2、该支腿结构生产效率高,制作方便,可提高侧防护的整体强度;
[0017]3、该支腿结构由第一主支架、第二主支架及主支架支撑均采用矩形管结构连接而成,其通过改变支腿结构,可实现侧防护的使用强度,支腿结构在副车架纵梁的固定点与底盘大梁的支撑点,加上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侧防护支腿结构更加结实、耐用;
[0018]4、第一主支架与护栏横框的连接结构,可实现横向的调节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2所示,本技术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包括倒置的L形第一主支架1,该第一主支架1采用L形矩形管,在第一主支架1的竖直部位内侧面连接有第二主支架2,第二主支架2也采用矩形管。本实施例第二主支架2为V形矩形管,且第一主支架1与第二主支架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主支架2的上部与第一主支架1的上部水平部位平行,第二主支架2的下端与第一主支架1的竖直部位呈交叉焊接,第二主支架2的下部的中部部位焊接有主支
架支撑3,主支架支撑2与第一主支架1的上部水平部及第二主支架2的上部水平部平行,第一主支架1、第二主支架2的上部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副车架纵梁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主支架支撑3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底盘大梁5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0024]第一主支架1的上部与第二主支架2的上部之间焊接有至少一个连接板6,本实施例连接板6设置为两个。
[0025]第一连接件包括弓字形的第一连接件本体7,该第一连接件本体7的上、下部具有上凹槽8和下凹槽9。第一主支架1的上部的端部插置于上凹槽8内,第二主支架2的上部的端部插置于下凹槽9内,且第一主支架1与第一连接件本体7之间、第二主支架2与第一连接件本体7之间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具体的,在第一主支架1的上部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0,第一连接件本体7的上凹槽8的槽底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1,第一主支架1与第一连接件本体7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包括倒置的L形第一主支架,在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部位内侧面连接有第二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支架为V形,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平行,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竖直部位呈交叉连接,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下部的中部部位连接有主支架支撑,所述主支架支撑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及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平行,所述第一主支架、第二主支架的上部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副车架纵梁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架支撑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底盘大梁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弓字形的第一连接件本体,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的端部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上凹槽内,所述第二主支架的上部的端部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下凹槽内,且所述第一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所述第二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车用侧防护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支架的上部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的上凹槽槽底沿水平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鑫刘国庆柳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