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78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一电路基板、一近光灯模块、一远光灯模块、一配光透镜以及一光学结构。电路基板连接于散热基座且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以及相对于第一安装面的一第二安装面,近光灯模块与远光灯模块的位置相对应,其中,近光灯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上的一第一发光单元,远光灯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面上的一第二发光单元,配光透镜的位置对应于近光灯模块与远光灯模块,光学结构设置于散热基座与配光透镜之间。借此,可以兼顾装置微型化与高照明效率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线投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车灯照明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灯相当于动力车辆(如机车或汽车)的眼睛,对行车安全来说十分重要。常见的车灯光源包括卤素灯、卤钨灯及HID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等。另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备体积小、发光效率高、低耗能及环保等优点,并且其能发出的光遍及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发光亮度亦可达到相当程度,因此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来取代卤素灯、卤钨灯或HID灯作为车灯光源的技术越来越普遍。
[0003]举例来说,第TW M539600号专利案及第TW M536321号专利案均揭露一种灯芯装置,其可以直接安装在动力车辆的车灯上。第TW M539600号专利案所揭露的灯芯装置是将一LED发光单元配置成直接朝向透镜出光,以产生近光灯光型,并另外将一LED发光单元与车灯上的反射结构配合,以产生向外投射的光线,进而产生远光灯光型,其中反射结构具有一类似抛物面的曲面。另外,第TW M536321号专利案所揭露的灯芯装置包括两个LED发光单元(即第一LED发光单元与第二LED发光单元)及一反射结构,第一LED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可被反射结构反射而投射到透镜上,以产生近光灯光型,第二LED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可被反射结构反射而向外投射,以产生远光灯光型,其中反射结构具有一类似抛物面的曲面。然而,上述装置的光学设计无法充分利用LED发光单元所产生的光线,以致近光灯与远光灯的光照强度有不足的疑虑。虽然可以通过增加LED发光单元的数量来提高光照强度,但是此种方式无法满足微型化的设计要求。
[0004]参见本案申请人所拥有的第TW I619624号专利案及第TW I650512号专利案,也有一些灯芯装置是通过驱动机构来改变导光结构的位置,以切换近光灯和远光灯。然而,这类装置由于会使用到动件,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无法进一步缩小体积,装置的成本亦会增加;此外,动件的使用会伴随着一定的热量产生,影响装置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供高效率车灯照明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一电路基板、一近光灯模块、一远光灯模块、一配光透镜以及一光学结构。所述电路基板连接于所述散热基座且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第二安装面;所述近光灯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一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一反射单元以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所述远光灯模块包括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第一设二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二反射单元以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彼此错开;
所述配光透镜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近光灯模块与所述远光灯模块;所述光学结构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与所述配光透镜之间,以用于使被所述第一反射单元与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反射的光线投向所述配光透镜。
[0007]优选地,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部以及一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为不透光材质且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配光透镜之间,所述第二导光部为可透光材质,且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远光灯模块,其中,所述配光透镜具有一透镜光轴,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上表面都位于所述透镜光轴的附近,且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部分地重叠。
[0008]优选地,所述配光透镜具有介于20毫米至40毫米之间的一透镜口径。
[0009]优选地,所述配光透镜的一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一第一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12毫米且小于35毫米。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更接近所述第一导光部。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部紧邻于所述电路基板且朝接近所述配光透镜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光部具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缺口。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部具有接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内侧边缘以及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外侧边缘,且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外侧边缘邻近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部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距离介于1毫米至12毫米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以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第一导光部。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部由厚度小于1毫米的一薄铝片所形成。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对于所述透镜光轴倾斜的一预定角度为0.5度至7.5度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部具有接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内侧边缘以及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外侧边缘,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最短水平距离为0.2毫米至5毫米。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具有一反光层。
[0019]优选地,所述透镜光轴通过所述第一导光部。
[0020]优选地,所述散热基座包括一定位部,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一主要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主要区域的一侧的一周边区域,所述周边区域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部,且所述主要区域外露于所述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都配置于所述主要区域内。
[0021]优选地,所述散热基座还包括一导热部以及多个散热结构,所述定位部从所述导热部的一端延伸成型,所述散热结构从所述导热部的外壁延伸成型。
[0022]优选地,所述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还包括一转接板,该转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部且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电路基板被一起固定在所述定位部的一上表面上。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单元为一反射罩且具有一底部开口,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具
有一第一焦点,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所述第一焦点与所述配光透镜的一透镜焦点的联机位于所述底部开口的附近,且与所述透镜光轴所夹的一预定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15度。
[0025]优选地,所述配光透镜具有一透镜焦点,该透镜焦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具有一反射面,且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所述反射面具有一第一焦点且定义出位置对应于通过所述第一焦点与所述透镜焦点的一联机的两条参考轴线,其中,两条所述参考轴线定义出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一光轴。
[0026]优选地,所述反射面包括一第一反射曲面、一第二反射曲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反射曲面与所述第二反射曲面之间的一连接面,且所述第一反射曲面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所述第二反射曲面的曲率半径。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包括:一散热基座;一电路基板,连接于所述散热基座且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第二安装面;一近光灯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一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一反射单元以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一远光灯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一第二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二反射单元以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彼此错开;一配光透镜,所述配光透镜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近光灯模块与所述远光灯模块;以及一光学结构,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与所述配光透镜之间,以用于使被所述第一反射单元与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反射的光线投向所述配光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部以及一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为不透光材质且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配光透镜之间,所述第二导光部为可透光材质,且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远光灯模块,其中,所述配光透镜具有一透镜光轴,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上表面都位于所述透镜光轴的附近,且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部分地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透镜具有介于20毫米至40毫米之间的一透镜口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透镜的一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一第一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12毫米且小于35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更接近所述第一导光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紧邻于所述电路基板且朝接近所述配光透镜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光部具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缺口。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具有接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内侧边缘以及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外侧边缘,且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外侧边缘邻近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距离介于1毫米至12毫米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以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第一导光部。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由厚度小于1毫米的一薄铝片所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对于所述透镜光轴倾斜的一预定角度为0.5度至7.5度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具有接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内侧边缘以及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外侧边缘,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最短水平距离为0.2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
申请(专利权)人:诚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