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51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涉及橡胶加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组件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搅拌箱、驱动电机以及转动连接于搅拌箱内的搅拌杆;搅拌杆包括转动杆和传动杆;搅拌箱上固设有与传动杆相连的传动组件;搅拌杆上固设有搅拌叶片;转动杆和传动杆上的搅拌叶片交叉设置且螺旋方向相反;搅拌叶片包括进料段、混合段和出料段;进料段包括第一螺旋叶片;混合段包括固设于第一螺旋叶片端部的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出料段包括固设于第二搅拌叶片端部的第二螺旋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升搅拌均匀性的效果。均匀性的效果。均匀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


[0001]本技术涉及橡胶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密炼机主要用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密炼机是一种设有一对特定形状并相对回转的转子、在可调温度和压力的密闭状态下间隙性地对聚合物材料进行塑炼和混炼的机械,主要由密炼室、转子、转子密封装置、加料压料装置、卸料装置、传动装置及机座等部分组成。
[0003]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364268U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密炼机,包括底座和密炼室,密炼室上方设有加料室,加料室两侧设有加料门,加料室上方设有气缸,气缸通过活塞杆与上顶栓连接,上顶栓下方正对密炼室,密炼室底部设有与上顶栓相对的下顶栓,密炼室内设有上转子和下转子,上转子和下转子上形成有螺旋刀片,上转子和下转子相向转动,两转子有传动机构带动旋转,密炼室内还安装有热电阻,密炼室一侧的底座上设有集尘箱;该结构可以将来自加料室的物料夹住带入辊缝受到转子的挤压、剪切、上顶栓和下顶栓的作用,密炼效果较好。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密炼机在对配合剂和胶粒进行搅拌时,通过两个转轴上的搅拌叶对两者进行搅拌并混合,在搅拌过程中,胶粒和配合剂都比较小,而搅拌叶之间的空隙较大,使胶粒和配合剂难以混合均匀,导致加工出来的胶片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通过转动杆和从动杆同时转动,再配合螺旋叶片的输送和混合搅拌作用,提升搅拌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方的进料口、设于进料口下方的搅拌组件以及设于搅拌组件下方的出料口,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搅拌箱、驱动电机以及转动连接于搅拌箱内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与驱动电机同轴固定的转动杆、转动连接于转动杆四周的多根传动杆;所述搅拌箱上固设有与传动杆相连的传动组件;所述搅拌杆上固设有搅拌叶片;所述转动杆和传动杆上的搅拌叶片交叉设置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搅拌叶片包括进料段、混合段和出料段;所述进料段包括第一螺旋叶片;所述混合段包括固设于第一螺旋叶片端部的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出料段包括固设于第二搅拌叶片端部的第二螺旋叶片。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从进料口加入到搅拌箱内,驱动电机驱使转动杆转动,同时传动组件带动传动杆转动,物料落入转动杆和传动杆的间隙内后,首先在第一螺旋叶片的推动和搅拌下从进料段被输送至混合段。然后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对物料不断进行撕拉和剪切,被剪切后的物料分别沿着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的弧面移
动,由于第一螺旋叶片不断向后输料,将混合段的物料一边向后推动,一边在传动杆和转动杆之间往复运动,实现了物料的充分混合与分散。当物料输送到出料段后,第二螺旋叶片将物料进行搅拌,实现物料的二次混合,混合后将物料并出料口输送。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搅拌箱上且与转动杆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与传动杆同轴固定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多个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这样可以使转动杆与传动杆上的搅拌叶片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能够更好地将物料混合均匀。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小于第一螺旋叶片。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较大,能够增加送料的速度和数量,便于向混合段输料。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减小,可以对物料进行很好的混合作用。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内侧设有固定连接于搅拌轴上的反向叶片一;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内侧设有固定连接于搅拌轴上反向叶片二;所述反向叶片一和反向叶片二分别与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经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搅拌后,会分别落入到反向叶片一和反向叶片二的间隙内,反向叶片一和反向叶片二对物料进行搅拌,而且物料被带动转动一圈后会向另一侧抛出,这样物料在经过螺旋叶片和反向叶片时分别向搅拌轴的两侧抛出,便可形成一个循环,使搅拌箱内的空腔完全被物料所填充,提高了物料的搅拌效果。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上均固设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端部固设有凸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棒和凸块可以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将物料打散,提高物料的混合均匀度。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杆上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均与搅拌箱的内侧壁相抵触。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均与搅拌箱的内侧壁相抵触,可以在搅拌过程中将搅拌箱内壁上的物料刮下,防止粘在搅拌箱上,影响出料。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口处铰接有防尘板一;所述出料口处均铰接有防尘板二;所述防尘板一周侧开设有环形槽一;所述防尘板二周侧开设有环形槽二;所述环形槽一和环形槽二内均过盈配合有密封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结束后,转动防尘板一使其将进料口盖住,可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搅拌箱内。搅拌结束后,打开防尘板二便可以出料。在环形槽内设置密封圈,可以提高搅拌过程中的密封性。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圈包括卡接部和与卡接部一体成型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远离卡接部的一侧向远离密封部本体的两侧延伸形成翼状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尘板一和防尘板二闭合后,翼状部可以紧贴在搅拌箱上,防止搅拌过程中物料从缝隙中散出,影响搅拌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物料从进料口加入到搅拌箱内,驱动电机驱使转动杆转动,同时传动组件带动传动杆转动,物料落入转动杆和传动杆的间隙内后,首先在第一螺旋叶片的推动和搅拌下从进料段被输送至混合段。然后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对物料不断进行撕拉和剪切,被剪切后的物料分别沿着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的弧面移动,由于第一螺旋叶片不断向后输料,将混合段的物料一边向后推动,一边在传动杆和转动杆之间往复运动,实现了物料的充分混合与分散。当物料输送到出料段后,第二螺旋叶片将物料进行搅拌,实现物料的二次混合,混合后将物料并出料口输送;
[0025]2.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均与搅拌箱的内侧壁相抵触,可以在搅拌过程中将搅拌箱内壁上的物料刮下,防止粘在搅拌箱上,影响出料;
[002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方的进料口(11)、设于进料口(11)下方的搅拌组件以及设于搅拌组件下方的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设于机架(1)上的搅拌箱(13)、驱动电机(14)以及转动连接于搅拌箱(13)内的搅拌杆(2);所述搅拌杆(2)包括与驱动电机(14)同轴固定的转动杆(21)、转动连接于转动杆(21)四周的多根传动杆(22);所述搅拌箱(13)上固设有与传动杆(22)相连的传动组件(6);所述搅拌杆(2)上固设有搅拌叶片;所述转动杆(21)和传动杆(22)上的搅拌叶片交叉设置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搅拌叶片包括进料段(3)、混合段(4)和出料段(5);所述进料段(3)包括第一螺旋叶片(31);所述混合段(4)包括固设于第一螺旋叶片(31)端部的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出料段(5)包括固设于第二搅拌叶片(42)端部的第二螺旋叶片(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固设于搅拌箱(13)上且与转动杆(21)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61)、与传动杆(22)同轴固定的第二齿轮(62);所述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相互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搅拌效果的密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士胜袁奎陈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冠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