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感光乳剂以及采用该乳剂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94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颗粒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不低于70%的总投影面积由符合以下条件(i)至(v)的片状颗粒占据:(i)具有(111)晶面为主表面的溴氯碘化银颗粒,(ii)具有最大长度的边缘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边缘的长度之比不超过2的六角形颗粒,(iii)总共具有6个附生连接的完好附生颗粒,每个附生连接仅分别存在于六角形颗粒的6个顶点部分上,(iv)氯化银含量为1-6mol%,而且(v)碘化银含量为0.5-10mol%。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该乳剂的感光材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化银感光乳剂以及采用该乳剂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该申请是基于以下日本专利申请并要求它们的优先权2000年2月 23曰申请的第2000_046268号,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 考。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中的卤化银感光乳剂,更 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储存稳定性高而且显影依赖性优良的高速卤化银感 光乳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卤化银感光乳剂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为获得高速卤化银感光材料需采用"片状卤化银颗粒"(以下称为"片 状颗粒"),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众所周知的。作为增感这些片状颗 粒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以下称为JP—A—) 58 — 108526和JP— A — 59 — 133540公开了使用附生连接进行增感的方法。JP — A — 8 — 69069、 JP—A—8—101472、 JP—A—8 —101474、 JP—A—8 —101475、 JP 一A — 8 — 171162、 JP—A—8—171163、 JP—A—8—101473、 JP—A—8 — 101476 (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相应于第5,494,789号美国专利),JP—A—9 —211762 (相应于第5,612,175号美国专利),JP—A—9 — 211763 (相应 于第5,612,177号美国专利),以及USP 5,612,176、 5,614,359、 5,629,144、 5,631,126、 5,691,127和5,726,007都公开了在薄的片状颗粒或者具有更大 等圆直径的片状颗粒中的应用。但是,使用氯化银作为主要组成元素的 附生增感法在使用碘溴化银作为基本组成元素的照相感光材料中基本上 是不稳定的。其原因是,氯化银产物的溶解度大于溴化银和碘化银产物 的溶解度,使得氯化银容易发生卤素转化。因此,使用附生乳剂的感光 材料降低了其自身的感光度或者增加了储存期间的雾化。另外,附生部分的不稳定溶解度改变了显影期间的溴化钾量,而这将大大改变照相性 能。所以,该方法不能用于普通照相感光材料。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注意到附生连接在常规的附生乳剂中 的颗粒之间有非常大的变化。常规附生乳剂包含所有以下的片状颗粒,艮卩、 在其顶点处具有l一6个附生连接的片状颗粒、在其边缘上具有附生连接 的片状颗粒、以及在其主表面上具有附生连接的片状颗粒。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 者发现,上述问题可通过使用以下的乳剂来解决其中总投影面积的70 %或更多为完好的附生片状颗粒占据,该附生片状颗粒是六角形片状颗 粒,而且具有总共6个附生连接,这些附生连接分别存在于6个顶点部分 中。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发现,即使升高乳剂中的过量溴离子浓度,艮P、即使降低乳剂的pBr,仍可稳定地保持使用氯化银作为组成元素的附生部 分。因此,通过使用具有较低pBr的附生乳剂,本专利技术几乎可以完全解决 储存稳定性以及使用该乳剂的感光材料的可冲洗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可增加片状颗粒的感光度、并同时解决储存稳定性和可冲 洗性的问题的卤化银感光乳剂,还提供使用该乳剂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 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卤化银感光乳剂,该乳剂具有高感光度、高 的储存稳定性、以及小的冲洗依赖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使用该乳剂的照相感 光材料。采用以下(1)至(21)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1) 一种包括颗粒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不低于7()Q^的总投影面 积由符合以下条件(i)至(v)的片状颗粒占据(i) 具有(111)晶面为主表面的溴氯碘化银颗粒,(ii) 具有最大长度的边缘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边缘的长度之比不超过2的六角形颗粒,(lii)总共具有6个附生连接的完好附生颗粒,每个附生连接仅分别 存在于六角形颗粒的6个顶点部分上,(iv) 氯化银含量为1—6mol%,而且(v) 碘化银含量为0.5 — 10mol%。(2)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片状颗粒还满 足以下条件.-(vi) 等圆直径不低于0.6um,而厚度不超过0.2"m。(3)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所有颗粒的等 圆直径变化系数不超过30%。(4) 如上述条目(2)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有颗粒的等圆 直径变化系数不超过30%。(5)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片状颗粒还满 足以下条件(vii) 等圆直径不低于l.Oym,而厚度不超过0.1iim。(6)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所有颗粒的等 圆直径变化系数不超过20。%。(7) 如上述条目(2)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所有颗粒的等 圆直径变化系数不超过20%。(8) 如上述条目(5)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所有颗粒的等 圆直径变化系数不超过20%。(9)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ii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0) 如上述条目(2)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ii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1) 如上述条目(3)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2) 如上述条目(4)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in)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3) 如上述条目(5)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分外,在条件(li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4) 如上述条目(6)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n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5) 如上述条目(7)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ii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6) 如上述条目(8)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除附生顶点部 分外,在条件Gii)中限定的完好附生颗粒没有位错线。(17)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片状颗粒还满 足以下条件(viii) 各单独片状颗粒的氯化银含量为0.7—1.3 CLmol%,其中CL mol %是所有颗粒的平均氯化银含量。(18)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片状颗粒还满 足以下条件(ix) 各单独片状颗粒的碘化银含量为0.7 — 1.3 I mol%,其中I mol %是所有颗粒的平均碘化银含量。(19) 如上述条目(1)所述的卣化银感光乳剂,其中乳剂在4(TC下 的pBr不超过3.5。(20) 如上述条目(2)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乳剂在4(TC下 的pBr不超过3.5。(21) —种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其包含在载体上的感光层,其中所述感光层含有上述条目(1)所述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在以下描述中将列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其优点,它们部分由专利技术 描述体现,或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来领会。可以通过以下所特指的手段 和组合认识和领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以下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在本专利技术中,片状颗粒指具有两个相对的平行(111)主表面的卣化 银颗粒。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卤化银颗粒具有一个孪晶面或两个或更多个平 行的孪晶面。孪晶面指在其两侧所有晶格点上的离子具有镜面对映关系 的(111)晶面。从垂直于主表面的方向看,片状晶体为三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颗粒的卤化银感光乳剂,其中不低于70%的总投影面积由符合以下条件(i)至(v)的片状颗粒占据:    (i)具有(111)晶面为主表面的溴氯碘化银颗粒,    (ii)具有最大长度的边缘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边缘的长度之比不超过2的六角形颗粒,    (iii)总共具有6个附生连接的完好附生颗粒,每个附生连接仅分别存在于六角形颗粒的6个顶点部分上,    (iv)以片状颗粒的总银量为基准,氯化银含量为1-6mol%,而且    (v)以片状颗粒的总银量为基准,碘化银含量为0.5-10mol%。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浜三树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