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24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包括轻离型膜、纯胶膜、重离型膜,所述纯胶膜一侧设置有轻离型膜,所述纯胶膜相对于所述轻离型膜另一侧设置有重离型膜,所述纯胶膜构成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份:环氧树脂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复合胶粘剂大多以溶剂型存在,但是有些时候由于生产条件限制,或者使用环境不适合有溶剂存在,再或者为了保护基材,有些基材根本就不适合接触溶剂等,因此,这些情况下溶剂的存在无疑给生产带来诸多麻烦,比较典型的例子:声学振膜复合以及部分含有泡棉的复合工艺中许多基材就不能直接接触溶剂;此外,许多电子行业生产环境不允许易燃易爆溶剂存在,但许多金属薄膜又确实需要复合。这种情况下就限制了胶粘剂的选择。
[000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许多胶粘剂,一经成型,再次复合需要较高的温度,尤其是热固性胶粘剂,这种情况复合生产中难免存在烫伤风险,另外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0004]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许多胶粘剂,在耐老化及耐湿热方面表现不足,许多产品高温高湿(85℃,95%RH)24H后再进行原有耐热实验,就已出现不良。而本专利技术由于耐老化助剂的引入可使本专利技术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湿气等耐老化性能。
[0005]此外,市场上存在的许多胶粘剂,由于产品本身刚性大,固化过程中内应力比较明显,容易出现复合产品翘曲问题。这种现象在复测产品较厚的情况下表现不是很明显,但随行业发展,使用的复合材料有明显减薄趋势(复合芯材<0.1mm,复合膜材<0.01mm),在这种情况下胶膜熟化很容易产生翘曲不良。而本专利技术引入非刚性成分,明显减少固化内应力,从而适合超薄材料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低温复合、粘合力强、耐老化性能好,熟化翘曲度低的复合材料用纯胶膜,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复合需高温、耐老化性能差、固化明显翘曲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包括轻离型膜、纯胶膜、重离型膜,所述纯胶膜一侧设置有轻离型膜,所述纯胶膜相对于所述轻离型膜另一侧设置有重离型膜;
[0008]所述纯胶膜构成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份:环氧树脂20-40份,增粘树脂2-25份,弹性橡胶10-40份,耐老化剂0.001-5份,固化剂5-25份,催化剂0.05-3份。
[0009]所述轻离型膜与所述重离型膜材质采用有机材质或纸质,所述轻离型膜与所述重离型膜表面设置为光滑或设有纹路的表面。
[0010]所述轻离型膜与所述重离型膜厚度均设置5~150um,所述纯胶膜厚度为1-100um。
[0011]所述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双酚S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双酚F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所述增粘树脂选用松香、松香衍生物、萜烯树脂、石油树脂、DCPD合成树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所述弹性橡胶选用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橡胶、丁腈-丙烯酸共聚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其中一种或多种。
[0014]所述固化剂选用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其中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耐老化剂选用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碳化二亚胺类、抗氧剂1010其中一种或多种。
[0016]所述催化剂选用胺类催化剂、酚类催化剂、咪唑类催化剂、有机锡类催化剂其中一种或多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便于低温复合、粘合力强、耐老化性能好,熟化翘曲度低,耐高温性能优异,其主要用于复合材料粘结。复合好的产品在280℃条件下3min不会失效,性能在行业内领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包括轻离型膜、纯胶膜、重离型膜,纯胶膜一侧设置有轻离型膜,纯胶膜相对于轻离型膜另一侧设置有重离型膜;
[0023]纯胶膜构成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份:环氧树脂20-40份,增粘树脂2-25份,弹性橡胶10-40份,耐老化剂0.001-5份,固化剂5-25份,催化剂0.05-3份。
[0024]本专利技术中,轻离型膜与重离型膜材质采用有机材质或纸质,轻离型膜与重离型膜表面设置为光滑或设有纹路的表面;轻离型膜与重离型膜厚度均设置5~150um,纯胶膜厚度为1-100um;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双酚S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双酚F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粘树脂选用松香、松香衍生物、萜烯树脂、石油树脂、DCPD合成树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弹性橡胶选用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橡胶、丁腈-丙烯酸共聚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其中一种或多种;耐老化剂选用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碳化二亚胺类、抗氧剂1010其中一种或多种;固化剂选用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其中一种或多种;催化剂选用胺类催化剂、酚类催化剂、咪唑类催化剂、有机锡类催化剂其中一种或多;
[0025]综上结构,本纯胶膜在复合使用过程中,25-50℃便可进行预贴合;固化后可耐200℃高温,瞬间高温承受能力达280℃;高温高湿(85℃,95%RH)48H后可耐200℃,并且超薄复合材料固化时不会发生翘曲。
[0026]实施例二
[0027]纯胶膜构成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份:环氧树脂40份、增粘树脂10份、弹性橡胶20份、耐老化剂1份、固化剂30份、催化剂0.5份。
[0028]环氧树脂为双酚A改性环氧,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弹性橡胶为丙烯酸弹性体,耐老化剂为抗氧剂1010,固化剂为胺类固化剂,催化剂为咪唑类。
[0029]实验结果为下表:
[0030]复合芯材厚度0.1mm复合金属膜厚度0.01mm使用复合温度(℃)45180度剥离力(N/inch)1.38熟化翘曲无瞬时高温承受(280℃,3min)外观良好高温高湿48H后耐温外观良好
[0031]上述实验中,180度剥离力测试设备为万用拉力机,常温(23
±
2℃)条件下测试。
[0032]实施三
[0033]纯胶膜构成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份:环氧树脂40份、增粘树脂10份、弹性橡胶20份、耐老化剂0.7份、固化剂30份、催化剂0.5份。
[0034]环氧树脂为双酚A改性环氧,增粘树脂为萜烯树脂,弹性橡胶为丙烯酸弹性体,耐老化剂为碳化二亚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轻离型膜、纯胶膜、重离型膜,所述纯胶膜一侧设置有轻离型膜,所述纯胶膜相对于所述轻离型膜另一侧设置有重离型膜;所述纯胶膜构成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份:环氧树脂20-40份,增粘树脂2-25份,弹性橡胶10-40份,耐老化剂 0.001-5份,固化剂5-25份,催化剂0.05-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离型膜与所述重离型膜材质采用有机塑料材质或纸质,所述轻离型膜与所述重离型膜表面设置为光滑或设有纹路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离型膜与所述重离型膜厚度均设置5~150um,所述纯胶膜厚度为1-10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用纯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双酚S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双酚F型及其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及其改性树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树脂刚性程度在能满足使用前提下,尽量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宁王云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离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