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65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受力柱,所述受力柱的顶部连接有台体,受力柱的底部连接有槽孔,所述槽孔的中部连接有圆筒,圆筒的底部接连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模具石,第一支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杆,所述第三支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模具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圆筒通过槽孔的内部通道,在横向和竖向的方向上移动,使第二模具石可以在模具的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支杆通过拉力,就可以伸缩,让模具在竖直方向也可以随意移动,使得在抛光的时候减少了时间。使得在抛光的时候减少了时间。使得在抛光的时候减少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抛光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压铸过程中,为了防止工件与模具的粘连,磨损以及方便工件从模具取出,所以需对模具进行抛光,模具的抛光是以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形状精度和增加表面光泽为主要目的,为此提出了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
[0003]现有的抛光装置的打磨器为固定的,使用时只能通过人工去控制模具,才能使所有区域抛光,抛光装置是快速转动的,就会出现人工受伤等情况,以及当模具厚度不一样时,就会使抛光的时间加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抛光装置的打磨器为固定的,使用只能通过人工去控制模具,才能使所有区域抛光,抛光装置是快速转动的,与就会出现人工受伤等情况,以及当模具厚度不一样时,就会使抛光的时间加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受力柱,所述受力柱的顶部连接有台体,受力柱的底部连接有槽孔,所述槽孔的中部连接有圆筒,圆筒的底部接连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模具石,第一支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杆,所述第三支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模具石,所述台体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杆,旋转杆的外壁缠绕有防尘布,所述防尘布的一端连接有拉环,所述台体的外壁连接有拉钩,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连接有操作台,操作台的顶部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中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顶部连接有模具转盘,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安装有筒壁,转动杆底部连接有制动带,所述制动带的一侧连接有发动机,发动机的两侧分布有灰尘口,所述模具转盘的内部安装有十字凹槽,十字凹槽的两侧安装有固定钮,所述固定钮的两侧连接有加固块。
[0007]优选的,所述槽孔的中轴线与圆筒的中轴线相重合,圆筒镶嵌在槽孔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杆通过制动带与发动机构成活动结构,转动杆与操作台的距离为三厘米。
[0009]优选的,所述拉环通过防尘布与旋转杆构成活动结构,防尘布的末端与旋转杆用弹簧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钮在十字凹槽上分布有四组,固定钮通过加固块与十字凹槽构成活动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底盘与模具转盘的距离为五厘米,底盘的中轴线与模具转盘的中轴线相重合。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圆筒通过槽孔的内部通道,在横向和竖向的方向上移动,使第二模具石可以在模具的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支杆通过拉力,就可以伸缩,让模具在竖直方向也可以随意移动,使得在抛光的时候减少了时间。
[0014]固定钮通过十字凹槽移动,固定钮分布在在固定钮的四周,加固块的摩擦力下,使得加固块与十字凹槽的摩擦力增大,使得模具在固定钮的作用下,固定在模具转盘上,让模具在转动下不被甩出模具转盘。
[0015]拉环通过拉力使得防尘布带动旋转杆转动,拉环紧扣拉钩,防尘布的末端与旋转杆通过弹簧相连,使得在拉环松开的一刻,在弹簧的作用下,旋转杆带动防尘布重新卷回去,也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保证了装置防灰的系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模具表面抛光装置的台体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模具表面抛光装置的底盘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模具表面抛光装置的模具底盘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受力柱;2、槽孔;3、台体;4、圆筒;5、拉钩;6、旋转杆;7、防尘布;8、拉环;9、第一模具石;10、第二模具石;11、灰尘口;12、发动机;13、转动杆;14、底盘;15、第一支杆;16、制动带;17、第二支杆;18、十字凹槽;19、第三支杆;20、辅助杆;21、固定钮;22、筒壁;23、加固块;24、操作台;25、模具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图1-3,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受力柱1、槽孔2、台体3、圆筒4、拉钩5、旋转杆6、防尘布7、拉环8、第一模具石9、第二模具石10、灰尘口11、发动机12、转动杆13、底盘14、第一支杆15、制动带16、第二支杆17、十字凹槽18、第三支杆19、辅助杆20、固定钮21、筒壁22、加固块23、操作台24和模具转盘25。
[0024]受力柱1的顶部连接有台体3,受力柱1的底部连接有槽孔2,槽孔2的中部连接有圆筒4,圆筒4的底部接连有第一支杆15,第一支杆1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模具石10,第一支杆1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杆19,第三支杆19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杆20,第三支杆19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杆17,第二支杆1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模具石9,台体3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杆6,旋转杆6的外壁缠绕有防尘布7,防尘布7的一端连接有拉环8,台体3的外壁连接有拉钩5,旋转杆6的一端连接有操作台24,操作台24的顶部安装有底盘14,底盘14的中部安装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顶部连接有模具转盘25,转动杆13的外壁安装有筒壁22,转动杆13底部连接有制动带16,制动带16的一侧连接有发动机12,发动机12的两侧分布有灰尘口11,模具转盘25的内
部安装有十字凹槽18,十字凹槽18的两侧安装有固定钮21,固定钮21的两侧连接有加固块23。
[0025]槽孔2的中轴线与圆筒4的中轴线相重合,圆筒4镶嵌在槽孔2的内部,使得第二模具石10可以调整位置来打磨模具,为打造的过程中提供了方便。
[0026]转动杆13通过制动带16与发动机12构成活动结构,转动杆13与操作台24的距离为三厘米,转动杆13的转动让模具快速转动,使打磨的时候节省时间。
[0027]进一步的,拉环8通过防尘布7与旋转杆6构成活动结构,防尘布7的末端与旋转杆6用弹簧相连,解开拉环8时旋转杆6在弹簧的作用下防尘布7就会收回,此过程方便快捷。
[0028]固定钮21在十字凹槽18上分布有四组,固定钮21通过加固块23与十字凹槽18构成活动结构,让固定钮21通过摩擦力固定模具,使模具在转动下不会甩出来。
[0029]底盘14与模具转盘25的距离为五厘米,底盘14的中轴线与模具转盘25的中轴线相重合,打磨后的灰尘在模具转盘25的转动下,甩入底盘14,使灰尘集中在底盘14,方便清洁。
[0030]使用时,先将模具放在模具转盘25,然后固定钮2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受力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柱(1)的顶部连接有台体(3),受力柱(1)的底部连接有槽孔(2),所述槽孔(2)的中部连接有圆筒(4),圆筒(4)的底部接连有第一支杆(15),所述第一支杆(1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模具石(10),第一支杆(1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杆(19),所述第三支杆(19)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杆(20),所述第三支杆(19)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杆(17),第二支杆(1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模具石(9),所述台体(3)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杆(6),旋转杆(6)的外壁缠绕有防尘布(7),所述防尘布(7)的一端连接有拉环(8),所述台体(3)的外壁连接有拉钩(5),所述旋转杆(6)的一端连接有操作台(24),操作台(24)的顶部安装有底盘(14),所述底盘(14)的中部安装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顶部连接有模具转盘(25),所述转动杆(13)的外壁安装有筒壁(22),转动杆(13)底部连接有制动带(16),所述制动带(16)的一侧连接有发动机(12),所述模具转盘(25)的内部安装有十字凹槽(18),十字凹槽(18)的两侧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日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