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37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顶部环绕井口设有嵌槽,所述井盖嵌设在所述嵌槽内;所述井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圆盘以及若干呈放射状固定在第一圆盘周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圆盘上侧开设有扣手槽;所述第二盖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圆盘下方的第二圆盘以及若干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圆盘周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互相交错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无间隙,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圆盘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圆盘上侧;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井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井盖在打开后,依然可以对车辆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免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免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目前雨水排除主要靠地面集水口将雨水收集后,进入连接管,然后进入市政雨水管道。近年来,我国夏季频现多地城市被暴雨淹没的现象,除了跟夏季降雨强度较大相关外,跟各地雨水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也密切相关。由于地面集水口设置不合理,地面积水不能及时进入集水口排走,市民无奈之下只能打开雨水井盖进行泄水,这种做法属于积水发生后的补救行为,井盖在打开后也给车辆通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其优点是:井盖在打开后,依然可以对车辆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顶部环绕井口设有嵌槽,所述井盖嵌设在所述嵌槽内;所述井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0005]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圆盘以及若干呈放射状固定在第一圆盘周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圆盘上侧开设有扣手槽;
[0006]所述第二盖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圆盘下方的第二圆盘以及若干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圆盘周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互相交错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无间隙,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圆盘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圆盘上侧;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井体可拆卸连接。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路面积水不能及时经路边集水口排走时,可以将第一盖体从井口挪开,单留第二盖体遮盖井口,这样第二盖体可以对车辆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保证了行车安全;而路面积水可以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中,加速了路面积水的排放,而且第二盖体还可以起到一定过滤效果,有效阻止混在雨水中的塑料袋等较大杂物进入井体。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圆盘轴线贯穿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的连接螺栓、旋拧在连接螺栓上的螺母以及套设在连接螺栓上的压缩弹簧,所述连接螺栓的头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圆盘背向第二圆盘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第二圆盘抵接,另一端与螺母抵接。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连接到一起,避免在排水时将第一盖体弄丢。在路面积水不能及时经路边集水口排走时,可以向上提拉第一圆盘,使第一支撑杆从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脱出;然后转动第一圆盘使得第一支撑杆落到第二支撑杆上,如此路面积水可以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中;在路面积水排放完毕后,可
通过旋转第一圆盘,使得第一支撑杆在压缩弹簧和重力的作用下插接到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纵截面呈倒梯形且第一支撑杆的纵截面越远离第一圆盘面积越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纵截面呈梯形且第二支撑杆的纵截面越远离第一圆盘面积越大。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支撑杆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下侧一体成型有定位凸棱,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侧一体成型有与定位凸棱适配的定位凹槽。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棱与定位凹槽配合可以限制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在利用雨水检查井排放路面积水时,井盖由于受到车轮碾压而自动闭合的情况出现。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侧远离第一圆盘一端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爬坡板,所述爬坡板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边在弹簧铰链的作用下抵接于地面。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雨水检查井排放路面积水时,第一盖体凸出于路面,而爬坡板的设置可以使车轮更易越过第一盖体,也降低了车轮越过第一盖体时的震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槽底部固定有连接环,至少有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环螺栓连接。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井体与第二盖体可拆卸的连接到了一起。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下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浇筑于所述井体侧壁中。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环稳定的连接到井体上。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内设置有过滤篓。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进入井体的雨水进一步的进行过滤,降低雨水管路被堵塞的可能性。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三根吊绳。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篓与第二盖体连接到一起,使得人可以同时将过滤篓和第二盖体同时从井体中拆除。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绳采用尼龙绳。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绳具有强度高、抗水性能好、耐腐蚀、耐酸碱等优点,采用尼龙绳制作吊绳,使得吊绳不易断裂,使用寿命更长。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在路面积水不能及时经路边集水口排走时,可以将第一盖体从井口挪开,单留第二盖体遮盖井口,这样第二盖体可以对车辆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保证了行车安全;而路面积水可以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中,加速了路面积水的排放,而且第二盖体还可以起到一定过滤效果,有效阻止混在雨水中的塑料袋等较大杂物进入井体;
[0028]2、通过连接件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连接到一起,避免在排水时将第一盖体弄
丢。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井盖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井体;12、连接环;13、连接杆;2、第一盖体;21、第一圆盘;22、第一支撑杆;23、扣手槽;24、定位凸棱;25、弹簧铰链;26、爬坡板;3、第二盖体;31、第二圆盘;32、第二支撑杆;33、定位凹槽;4、连接件;41、连接螺栓;42、螺母;43、压缩弹簧;5、过滤篓;51、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在路面积水严重时可以起到排水作用,而且在排水的过程中车辆依然可以从雨水检查井上方通过,而不必担心车轮陷入雨水检查井中的情况出现。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1和井盖;在井体1顶部环绕井口设有嵌槽,在嵌槽底部设有连接环12,在连接环12下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连接杆13,连接杆13浇筑于所述井体1侧壁中。
[0035]参照图2和图3,井盖包括第一井盖、第二井盖以及连接第一井盖与第二井盖的连接件4;第一井盖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1)和井盖,所述井体(1)顶部环绕井口设有嵌槽,所述井盖嵌设在所述嵌槽内;其特征是:所述井盖包括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所述第一盖体(2)包括第一圆盘(21)以及若干呈放射状固定在第一圆盘(21)周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一圆盘(21)上侧开设有扣手槽(23);所述第二盖体(3)包括设置在第一圆盘(21)下方的第二圆盘(31)以及若干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圆盘(21)周侧的第二支撑杆(32),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互相交错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之间无间隙,所述第二支撑杆(32)靠近第一圆盘(21)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圆盘(31)上侧;所述第二盖体(3)与所述井体(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的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包括沿第一圆盘(21)轴线贯穿第一圆盘(21)与第二圆盘(31)的连接螺栓(41)、旋拧在连接螺栓(41)上的螺母(42)以及套设在连接螺栓(41)上的压缩弹簧(43),所述连接螺栓(41)的头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圆盘(21)背向第二圆盘(31)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43)一端与第二圆盘(31)抵接,另一端与螺母(4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纵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邓泉云孟令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嘉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