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723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包括加料筒,所述加料筒是水平设置的一端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加料筒的开口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加料筒内不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加料筒的封闭端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加料筒的侧壁上,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端均匀分布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二轴承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加料筒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螺悬叶的旋转进行上料,便于对上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螺旋叶的旋转圈数能够初步测量上料的体量,避免了上料过快、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矿渣粉生产
,具体是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矿渣粉是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简称,是一种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由符合GB/T203标准的粒化高炉矿渣,经干燥、粉磨,达到相当细度且符合相当活性指数的粉体。
[0003]然而在矿渣粉生产过程中,矿渣粉经过中间仓混合后,需要加入磨机进行研磨,因此需要一种给磨机加料的加料系统,但是传统的加料系统在加料时,加料的速度和加料的量不好控制,使得磨机的在研磨过程出现研磨不均匀的现象,为此我们推出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以解决磨机加料的速度和加料的量不好控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包括加料筒,所述加料筒是水平设置的一端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加料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加料筒的开口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加料筒内不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加料筒的封闭端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加料筒的侧壁上,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端均匀分布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二轴承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加料筒的内侧壁上,所述加料筒的封闭端外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加料筒的上端中间贯通连接有上料机构,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下料机构,通过螺悬叶的旋转进行上料,便于对上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螺旋叶的旋转圈数能够初步测量上料的体量,避免了上料过快、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
[0007]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板、伺服电机和传动轴,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远离所述加料筒的一端,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伺服电机一端和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为转轴和螺旋叶提供动力。
[0008]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套管和上料管,所述上料管的下端和所述加料筒的上端中间贯通连接,所述上料管的上端和上料套管的下端贯通连接,利用上料套管来连接中间仓的下料口,防止矿渣粉的粉末漏出。
[0009]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管和下料接头,所述下料管的上端和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所述下料管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料接头。
[0010]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料接头包括下料斗、接头管、螺纹槽和连接块,所述接头管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面和所述下料管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壁和所述下料斗的上端口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接头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螺
纹槽,使用时将下料斗的插入磨机的入料口内部,接头管和磨机的入料口的外壁螺纹连接,使得磨机的加料是封闭状态,防止矿渣粉溢出。
[0011]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料管是伸缩性波纹管,能够伸长和缩短,方便了磨机的加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螺悬叶的旋转进行上料,便于对上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螺旋叶的旋转圈数能够初步测量上料的体量,避免了上料过快、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
[0014]2、本技术中给磨机上料时将下料斗的插入磨机的入料口内部,接头管和磨机的入料口的外壁螺纹连接,使得磨机的加料是封闭状态,防止矿渣粉溢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中储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加料筒;2、下料机构;21、下料接头;211、下料斗;212、接头管;213、螺纹槽;214、连接块;22、下料管;3、出料管;4、转轴;5、螺旋叶;6、上料机构; 61、上料套管;62、上料管;7、动力机构;71、固定板;72、传动轴;73、伺服电机;8、第一轴承;9、垫板;10、连接杆;11、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请参阅图1-3,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包括加料筒1,加料筒1是水平设置的一端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加料筒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垫板9,加料筒1的开口端连接有出料管3,加料筒1内不设有转轴4,转轴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5,转轴4靠近加料筒1的封闭端连接有第一轴承8,第一轴承8连接在加料筒1的侧壁上,转轴4靠近出料管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的外侧端均匀分布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0,若干个连接杆10的远离第二轴承11一端固定连接在加料筒1的内侧壁上,加料筒1的封闭端外侧设有动力机构7,加料筒1的上端中间贯通连接有上料机构6,出料管3的下端贯通连接有下料机构2,通过螺悬叶的旋转进行上料,便于对上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螺旋叶5的旋转圈数能够初步测量上料的体量,避免了上料过快、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
[0021]动力机构7包括固定板71、伺服电机73和传动轴72,固定板71固定连接在垫板9 远离加料筒1的一端,伺服电机7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1的上端面,伺服电机7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传动轴72,传动轴72远离伺服电机73一端和转轴4转动连接,为转轴4和螺旋叶5提供动力。
[0022]上料机构6包括上料套管61和上料管62,上料管62的下端和加料筒1的上端中间贯通连接,上料管62的上端和上料套管61的下端贯通连接,利用上料套管61来连接中间仓的下料口,防止矿渣粉的粉末漏出。
[0023]下料机构2包括下料管22和下料接头21,下料管22的上端和出料管3的下端贯通连
接,下料管22的下端连接下料接头21,下料接头21包括下料斗211、接头管212、螺纹槽213和连接块214,接头管212的上端连接连接块214,连接块214的上端面和下料管22的下端连接,连接块214的内侧壁和下料斗211的上端口外侧固定连接,接头管212的内侧壁上设有螺纹槽213,使用时将下料斗211的插入磨机的入料口内部,接头管212和磨机的入料口的外壁螺纹连接,使得磨机的加料是封闭状态,防止矿渣粉溢出;下料管22 是伸缩性波纹管,能够伸长和缩短,方便了磨机的加料。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中通过伺服电机73转动来带动转轴4和螺旋叶5转动,利用螺悬叶的旋转进行上料,便于对上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螺旋叶5 的旋转圈数能够初步测量上料的体量,避免了上料过快、过多影响磨机的正常工作;给磨机上料时将下料斗211的插入磨机的入料口内部,接头管212和磨机的入料口的外壁螺纹连接,使得磨机的加料是封闭状态,防止矿渣粉溢出。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包括加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筒(1)是水平设置的一端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加料筒(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垫板(9),所述加料筒(1)的开口端连接有出料管(3),所述加料筒(1)内不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5),所述转轴(4)靠近所述加料筒(1)的封闭端连接有第一轴承(8),所述第一轴承(8)连接在所述加料筒(1)的侧壁上,所述转轴(4)靠近所述出料管(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轴承(11),所述第二轴承(11)的外侧端均匀分布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0),若干个所述连接杆(10)的远离所述第二轴承(11)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加料筒(1)的内侧壁上,所述加料筒(1)的封闭端外侧设有动力机构(7),所述加料筒(1)的上端中间贯通连接有上料机构(6),所述出料管(3)的下端贯通连接有下料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渣粉磨机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7)包括固定板(71)、伺服电机(73)和传动轴(72),所述固定板(71)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9)远离所述加料筒(1)的一端,所述伺服电机(73)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71)的上端面,所述伺服电机(73)的输出端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弘岩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