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34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方位视觉传感器,与摄像装置/相机的镜头连接使用;其特点是,包括筒体、支持体、连接板、凸面镜以及棒状体;筒体为透明材料构成,筒体的顶端与支持体的周边连接,筒体的底端与连接板的周边连接;凸面镜的底部设在支持体内面,该凸面镜的中间设有安装孔;棒状体在位于凸面镜高度的部位设有一阻挡块,该棒状体的头部穿越凸面镜的安装孔并由阻挡块托住凸面镜而垂直连接在支持体内面中央;连接板的中央设有通孔;凸面镜轴线与筒体轴线位置一致。利用防止内面反射的棒状体以及将有对称体形状的凸面镜与相机配起来,凸面镜可以使聚集到以相机光轴为中心的相机镜头,这样可以避免凸面镜与相机连接的筒体发出来的内面反射,提高图像的精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相机光轴为中心可以拍摄360℃视野范围的全方位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方位视觉传感器
技术介绍
以前人们也知道要拍摄以照相机光轴为中心的360℃视野范围的图像,必须有一个对称形状的凸面镜与相机设置在一起,通过凸面镜将相机光轴为中心的360℃视觉范围的光全部聚集到照相机镜头的装置。在该装置上,凸面镜与相机连接需要一个透明的筒状体,该筒状体的内面反射光也通过凸面镜集中到相机镜头上,因为马上会被拍摄,所以必须要有高精度的图像,这就是该产品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摄影装置上凸面镜与相机的连接筒内面反射引发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提供高精度、清晰图片的全方位视觉传感器。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全方位视觉传感器,与摄像装置/相机的镜头连接使用;其特点是,所述的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包括筒体、支持体、连接板、凸面镜以及棒状体;所述的筒体为透明材料构成,筒体的顶端与支持体的周边连接,筒体的底端与连接板的周边连接;所述的凸面镜的底部设在支持体内面,该凸面镜的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的棒状体在位于凸面镜高度的部位设有一阻挡块,该棒状体的头部穿越凸面镜的安装孔并由阻挡块托住凸面镜而垂直连接在支持体内面中央;所述的连接板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的凸面镜轴线与筒体轴线位置一致。上述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其中,所述的凸面镜的轴线和棒状体的轴线与摄像装置/相机的镜头的光轴一致。上述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棒状体由以凸面镜为底面的圆锥体构成。上述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棒状体的表面设有经过覆膜处理的容易吸光的材料。上述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其中,所述的凸面镜具有直线或曲线状的山脊。上述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其中,所述的透明筒体一端固定支持体周围,位于凸面镜的外围或近旁;透明筒体的另一端固定在中央具有通孔的连接板周围。由于本技术在筒体内面的连接体上设有凸面镜,在凸面镜的顶部设置了一根可以防止内面反射的棒状体,而且凸面镜轴线与筒体轴线位置一致,通过筒体内面反射到达到凸面镜的光在内面反射之前先到达凸面镜的轴线延长线上,这样利用配置在凸面镜延长线上的棒状体外表涂覆的可防止筒体内面反射的材料,即可达到在产生内面反射之前就把光遮住的目的;另外将有对称体形状的凸面镜与相机配起来,凸面镜可以使聚集到以相机光轴为中心的相机镜头,这样就可以避免凸面镜与相机连接的筒体发出来的内面反射,提高画像的精度。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图1是本技术全方位摄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图。图3是图1装置中棒状体最佳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4中A~C是本技术凸面镜形状不同时的形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其他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装置的正视图。图中各零部件的标号说明如下1、凸面镜;2、相机 3、筒体 4、棒状体 5、支持体;6、6a、连接部;7、7a、通孔;8、支持轴;a1、a2、光;x、凸面镜映出来的透孔投影圆;y,相机的第一主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图1~图3是本技术全方位摄像装置实施形态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斜视图;图2为正面图;图3为棒状体最佳安装条件的示意图。图中1;2为与凸面镜1顶部相对应的相机;3为凸面镜1与相机2相联接的透明筒。凸面镜1为对称体的凸面镜,由玻璃等构成,安装在支持体5上。相机2的光轴被设置成与凸面镜1的轴线的延长线一致,并通过筒体3与凸面镜相连。筒体3由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质做成,围住凸面镜,而且它的轴线与凸面镜1的轴线一致。该筒体3一端固定在凸面镜1的外围的支持体5上,另一端通过中央带有可以通光通孔7的连接板6与相机2连接在一起,由此将本技术全方位视觉传感器与相机2连接起来。筒体3的形状可任意,不一定限定在圆筒形;另外,筒体的形状、直径可根据设计要求变化。上述连接板6装在相机2摄影部前端的螺纹状板体上,圆形透孔7的大小要根据相机2镜头的大小,原则上以透孔7的边缘部分不被摄入摄影范围为准。为了使通过筒体内面反射到达凸面镜的光在内面反射之前到达凸面镜的轴线延长线上,这样凸面镜轴延长线上就需要用可以遮住内面反射光线的材料,因此,在凸面镜的顶部设置了一根前端可以防止内面反射的棒状体4。该棒状体4设在凸面镜的轴线延长线上,用来挡住筒体3产生的内面反射,其轴线与凸面镜1的轴线以及与相机光轴一致。本实施例中的棒状体4是固定在凸面镜1顶部,其顶部为贯通凸面镜1的内部的支持轴8。在本实施例中棒状体4是底侧固定在凸面镜1上的细长型圆锥体。另外,如果该棒状体的表面能反射光的话,会引起筒体3的内面反射,所以棒状体4的表面要求使用一种覆膜处理的能吸光的材料,例如,喷过暗色(黑色等)亚光涂料的。棒状体4的形状没有限定,如柱体(圆柱,角柱等),细长圆锥形状,细长圆锥台状等任意形状均可,原则以不影响相机的视觉范围为准,但最佳实施例为细长圆锥形。另外,为了使棒状体4不遮住相机的视觉,最好将棒状体设计成如图3所示,设置在以凸面镜1映出来的透孔7的投影圆X为底面,相机2的第一主点Y为顶点的圆锥形空间内部。另外,棒状体的前端(图1~图3所示棒状体4的下方)希望延伸到连接部6的透孔7或附近。但为了实质性的防止内面反射,要使棒状体的前端与透孔7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对称性的凸面镜1的形状没有限定,如图4(A)~(C)展示了一些不同形状的凸面镜。其中图4(A)的弯曲率比图1~图3要小;图4(B)是2次曲线的凸面镜;图4(C)是直线状的凸面镜。这些装置的构成形态与图1~图3一样,具体说明省略。图5与图6是该技术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凸面镜1的直径与相机2的镜头直径相同,相机2介于透孔7a和连接部6a设置在筒体3上。另棒状体4的最佳实施形态为图1~图3上表示的,棒状体的形状与大小希望设置在以凸面镜1映出来的透孔7的投影圆X为底面、相机2的第一主点Y为顶点的圆锥形空间内部。这些装置的构成形态与图1~图3一样,具体说明省略。该技术的全方位图像装置如图1的状态可上下逆转均可使用。本技术装置,通过以相机光轴为中心的光a1经过透明筒体3射在凸面镜1上集中到相机2的镜头上。此时,只要筒体3的轴线与凸面镜1的轴线一致,筒体3上由于内面反射射到凸面镜1上的光线,在内面反射之前肯定会到达凸面镜1的轴线延长线上。该反射光a2就会完全被棒状体4所遮盖,由此,由筒体3内面反射到达凸面镜1的光,可以不被摄入到相机2上。由于本技术筒体内面反射到达凸面镜的光线由于被棒状体遮住,所以能拍摄出高精度的图像。权利要求1.全方位视觉传感器,与摄像装置/相机的镜头连接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包括筒体、支持体、连接板、凸面镜以及棒状体;所述的筒体为透明材料构成,筒体的顶端与支持体的周边连接,筒体的底端与连接板的周边连接;所述的凸面镜的底部设在支持体内面,该凸面镜的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的棒状体在位于凸面镜高度的部位设有一阻挡块,该棒状体的头部穿越凸面镜的安装孔并由阻挡块托住凸面镜而垂直连接在支持体内面中央;所述的连接板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的凸面镜轴线与筒体轴线位置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面镜的轴线和棒状体的轴线与摄像装置/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方位视觉传感器,与摄像装置/相机的镜头连接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包括筒体、支持体、连接板、凸面镜以及棒状体;所述的筒体为透明材料构成,筒体的顶端与支持体的周边连接,筒体的底端与连接板的周边连接;所述的凸面镜的底部设在支持体内面,该凸面镜的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的棒状体在位于凸面镜高度的部位设有一阻挡块,该棒状体的头部穿越凸面镜的安装孔并由阻挡块托住凸面镜而垂直连接在支持体内面中央;所述的连接板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的凸面镜轴线与筒体轴线位置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鸣俱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