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72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钛网本体、连接孔、钛板本体、凸角、第一固定槽、第一钉孔、连接钛板、第二固定槽和第二钉孔的相互配合,从而克服了现有传统的预成型眶底钛网的不足,采用了个性化设计的手段,通过CT数据的镜像,按照健侧眼眶容积的大小设计并制作,从而实现对眼眶容积进行精确的恢复,避免术中修整钛网的麻烦,减少了手术时间,在固定部分,将原有的固定孔洞重新设计为符合患者颧弓形态的长钛板式样,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加了其固定时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钛板指导了颧骨及眶缘的复位,整体减低了手术难度,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


[0001]本技术涉及临床
,具体为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

技术介绍

[0002]面中部骨骼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其与眼眶相邻,颧骨复合体骨折、上颌骨Ⅱ型和Ⅲ型骨折、鼻眶筛骨折(NOE骨折)等面中部骨折时常伴发眶底骨折,从而可造成严重的眼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复视、眼球内陷、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等。因此,对面中部骨折伴发的眶底骨折应及时进行治疗,恢复眼功能。
[0003]尽管术中修复材料的选择仍存在争论,但是目前钛网凭借其易塑型、生物相容性优异、无磁性、CT显影清晰、弹性模量接近于自然骨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预成型钛网,其模拟眶内、底壁的生理形态,植入后可有效覆盖内、底壁骨折缺损区,恢复眼眶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并可用钛钉固定于眶下缘中部,尤其适合广泛内、底壁骨折,是眼眶骨折的理想修复材料。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目前预成型钛网仍有着一定的缺点:第一,眶壁结构复杂,预成型的钛网相对于伤前正常的眼眶在形态上仍有一定的区别,在眼眶容积的恢复上不能做到100%;第二,由于术区通常比较狭小,造成手术医生往往对骨折形态无法精确把握,导致在眶内尝试放入和调整植入物的过程相当费时费力,对植入物的大小边缘需要进行反复修剪和调整,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导致并发症的产生;第三,需要使用钛网进行眶底修复的面中部骨折,其骨折往往比较复杂,钛网在固定时非常容易因为眶缘及颧骨体部复位不佳导致进一步的移位,影响最终的修复效果,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我们提供出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的正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二连接机构上;
[0006]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钛网本体,所述钛网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
[0007]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钛板本体和凸角,所述钛板本体设置在钛网本体的正面,所述钛板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钛板本体的背面且对应第一固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钉孔,所述凸角设置在钛板本体的背面;
[0008]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钛板,所述连接钛板安装在钛板本体的右侧,所述连接钛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连接钛板的背面且对应第二固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钉孔,所述第二钉孔靠近第二固定槽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槽相互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钛板本体靠近钛网本体的一侧与钛网本体相互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钉孔靠近第一固定槽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槽相互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钛板本体、凸角、第一固定槽、第一钉孔、连接钛板、第二固定槽和第二钉孔均为一体成型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钛网本体的厚度为0.4mm,所述钛网本体的深度和长度应小于4.0cm。
[0013]优选的,所述钛板本体和连接钛板的厚度均约为0.6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通过钛网本体、连接孔、钛板本体、凸角、第一固定槽、第一钉孔、连接钛板、第二固定槽和第二钉孔的相互配合,从而克服了现有传统的预成型眶底钛网的不足,采用了个性化设计的手段,通过CT数据的镜像,按照健侧眼眶容积的大小设计并制作,从而实现对眼眶容积进行精确的恢复,避免术中修整钛网的麻烦,减少了手术时间,在固定部分,将原有的固定孔洞重新设计为符合患者颧弓形态的长钛板式样,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加了其固定时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钛板指导了颧骨及眶缘的复位,整体减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钛网固定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连接机构、11钛网本体、12连接孔、2第二连接机构、21 钛板本体、22凸角、23第一固定槽、24第一钉孔、3第三连接机构、31连接钛板、32第二固定槽、33第二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第二连接机构2和第三连接机构3,第二连接机构2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1的正面,第三连接机构3设置在第二连接机构2上。
[0022]第一连接机构1包括钛网本体11,钛网本体1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12。
[0023]第二连接机构2包括钛板本体21和凸角22,钛板本体21设置在钛网本体11的正面,钛板本体21靠近钛网本体11的一侧与钛网本体11相互接触,钛网本体11的厚度为0.4mm,钛网本体11的深度和长度应小于4.0cm,钛板本体2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3,钛板本体21的背面且对应第一固定槽 2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钉孔24,第一钉孔24靠近第一固定槽23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槽23相互连通,凸角22设置在钛板本体21的背面。
[0024]第三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钛板31,连接钛板31安装在钛板本体21的右侧,钛板本体21和连接钛板31的厚度均约为0.6mm,连接钛板3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32,连接钛板31的背面且对应第二固定槽3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钉孔33,第二钉孔33靠近第二固定槽32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槽32相互连通,通过个性化设计和镜像模拟,精确地恢复了眼眶容积,利用钛板指导了颧骨及眶缘的复位,整体减低了手术难度,同时提高了钛网固定时空间位置的准
确性,通过与导板共用钉孔及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修复效果,避免了术中修整钛网或弯制钛板,减少了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易于推广,钛板本体21、凸角22、第一固定槽23、第一钉孔24、连接钛板31、第二固定槽32和第二钉孔33均为一体成型制成,通过长钛板的设置,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加了其固定时的稳定性,所有孔洞的设置都采用钉道转移技术,保证其与截骨导板孔洞相一致,在一次钻孔后可反复利用加以定位,大幅提高了相关手术效率,维持了骨块的空间稳定性,通过钛网本体11、连接孔12、钛板本体21、凸角 22、第一固定槽23、第一钉孔24、连接钛板31、第二固定槽32和第二钉孔 33的相互配合,从而克服了现有传统的预成型眶底钛网的不足,采用了个性化设计的手段,通过CT数据的镜像,按照健侧眼眶容积的大小设计并制作,从而实现对眼眶容积进行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眶底骨折用钛网,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第二连接机构(2)和第三连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1)的正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设置在第二连接机构(2)上;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包括钛网本体(11),所述钛网本体(1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12);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包括钛板本体(21)和凸角(22),所述钛板本体(21)设置在钛网本体(11)的正面,所述钛板本体(2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3),所述钛板本体(21)的背面且对应第一固定槽(2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钉孔(24),所述凸角(22)设置在钛板本体(21)的背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钛板(31),所述连接钛板(31)安装在钛板本体(21)的右侧,所述连接钛板(3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32),所述连接钛板(31)的背面且对应第二固定槽(3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钉孔(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峰张勇张诗雷朱方兴徐兵杨成帅姜腾飞张剑飞回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