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137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属于康复辅具技术领域,假肢包括支撑组件、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液压缸组件、蓄能组件、液压集成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被动驱动模式下采用伺服电机控制旋转阀阀芯连续精确调节阻尼;主动驱动模式下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液压泵对液压缸进行驱动,实现膝关节主动伸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与液压缸组件一体化,体积小、重量轻,主被动驱动模式切换流畅、易于控制,通过蓄能组件降低假肢能量消耗,延长续航时间,可应用在在大扭矩运动模式中以及在水平行走运动模式中。运动模式中以及在水平行走运动模式中。运动模式中以及在水平行走运动模式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辅具
,具体涉及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

技术介绍

[0002]下肢假肢作为一种为弥补下肢截肢者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膝关节作为人体行走最重要的关节,膝关节假肢的研发一直是下肢假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003]膝关节假肢按驱动模式分为被动型假肢、主动型假肢、主被动混合型假肢。被动型假肢通过固定阻尼或者可调阻尼结构实现截肢者的水平行走,但针对上楼梯等大扭矩运动模式,截肢者能量消耗巨大或者无法实现上楼;主动型假肢通过动力输入控制膝关节屈伸可较好实现上楼梯、上坡等运动,但水平行走运动模式下的持续大量能量消耗导致续航时间较短;主被动混合型假肢作为介于被动型和主动型假肢之间的驱动模式,在水平行走运动模式下采用被动型驱动,在上楼梯、上坡等运动模式下采用主动型驱动,实现了助力效果和续航时间的平衡。
[0004]现有主被动混合型膝关节假肢通常采用被动阻尼缸与主动驱动部件分开布置,通过离合装置实现主被动混合切换,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0005]增加离合装置,并且只能在特定位置实现主被动切换,结构繁琐,主被动驱动模式衔接不流畅,控制复杂;
[0006]被动阻尼缸与主动驱动部件分开布置导致假肢整体尺寸偏大,重量增加,使用不便;
[0007]无法实现膝关节屈曲位置时的能量储存与利用,续航时间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假肢将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与液压缸组件一体化,体积小、重量轻,主被动驱动模式切换流畅、易于控制。
[0009]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包括:
[0011]支撑组件,其上端转动连接有膝上接受腔固定件,其下端固定连接有小腿连接架,其内部用于安装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液压缸组件、蓄能组件和液压集成块;
[0012]驱动组件,用于主动驱动模式下,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液压泵对液压缸组件进行驱动,实现膝关节主动伸展;
[0013]阻尼调节组件,用于被动驱动模式下,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阻尼阀阀芯调节阀开口大小对液压缸组件进而调节阻尼,实现膝关节的被动伸展和被动屈曲;
[0014]液压缸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活塞杆的上端铰接在膝上接受腔固定件上,液压
缸组件的下端铰接在小腿连接架的上方,液压缸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实现膝关节假肢运动,通过阻尼调节组件实现被动伸展和被动屈曲运动;
[0015]蓄能组件,安装于液压缸组件内,用于膝关节假肢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储存与释放;
[0016]以及液压集成块,用来放置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液压缸组件和蓄能组件,液压集成块内部有相互连通的油路。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位于上端的膝上接受腔固定件、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及位于下端的第三连接轴和小腿连接架;所述的膝上接受腔固定件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液压缸组件的上端相连,其两侧通过第二连接轴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铰接,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部;液压缸组件的下端与第三连接轴铰接,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固定相连,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下部;小腿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固定。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联轴器、第一电机支架和液压泵;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支架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与第一电机支架固定在液压集成块上,液压泵放置在液压集成块对应孔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阻尼调节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电机支架、阻尼阀前端盖、阻尼阀阀芯和阻尼阀后端盖,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第二电机支架上,并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阻尼阀阀芯,第二电机支架和阻尼阀前端盖、阻尼阀后端盖固定在液压集成块上,阻尼阀前端盖、阻尼阀阀芯和阻尼阀后端盖放置在液压集成块对应孔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缸组件包括活塞杆、活塞、液压缸前端盖和液压缸后端盖;活塞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膝上接受腔固定件连接,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固定,液压缸后端盖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接轴上,液压缸组件放置在液压集成块对应孔内。
[0021]进一步地,所述的蓄能组件包括蓄能弹簧和蓄能活塞,蓄能弹簧、蓄能活塞穿过活塞杆并与之同轴,蓄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蓄能活塞和液压缸前端盖相连,放置在液压集成块对应孔内,蓄能活塞位于液压缸前端盖和活塞之间。
[0022]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集成块内部有相互连通的油路以及用来放置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液压缸组件和蓄能组件的对应孔。
[00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的控制方法,包括被动驱动模式和主动驱动模式,其中:
[0024]被动驱动模式下第一伺服电机制动锁止,第二伺服电机带动阻尼阀阀芯调节阀开口大小,阻尼阀阀芯两个油口直接与活塞上下两腔相连,调节阻尼;
[0025]主动驱动模式下第二伺服电机带动阻尼阀阀芯将阀开口关闭,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液压泵,液压泵进出油口直接与活塞上下两腔相连,主动驱动;
[0026]被动驱动模式与主动驱动模式可在膝关节任意位置进行切换。
[0027]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在大扭矩运动模式中的应用以及在水平行走运动模式中的应用。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技术的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驱动组件、阻尼调节组件与液压
109、第四支撑座110固定相连,第三支撑座109、第四支撑座110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06、第二支撑板107的下部;小腿连接架1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6、第二支撑板107的下端固定。
[0047]所述的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01、联轴器202、第一电机支架203 和液压泵204;第一伺服电机201固定在第一电机支架203上,并通过联轴器 202与液压泵204连接,液压泵204与第一电机支架203固定在液压集成块6上,液压泵204放置在液压集成块6对应孔内。
[0048]所述的阻尼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01、第二电机支架302、阻尼阀前端盖303、阻尼阀阀芯304和阻尼阀后端盖305,第二伺服电机301固定在第二电机支架302上,并且第二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阻尼阀阀芯,第二电机支架302和阻尼阀前端盖303、阻尼阀后端盖305固定在液压集成块6上,阻尼阀前端盖303、阻尼阀阀芯304和阻尼阀后端盖305放置在液压集成块6对应孔内。
[0049]所述的液压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其上端转动连接有膝上接受腔固定件(101),其下端固定连接有小腿连接架(111),其内部用于安装驱动组件(2)、阻尼调节组件(3)、液压缸组件(4)、蓄能组件(5)和液压集成块(6);驱动组件(2),用于主动驱动模式下,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01)带动液压泵(204)对液压缸组件(4)进行驱动,实现膝关节主动伸展;阻尼调节组件(3),用于被动驱动模式下,通过第二伺服电机(301)带动阻尼阀阀芯(304)调节阀开口大小对液压缸组件(4)进而调节阻尼,实现膝关节的被动伸展和被动屈曲;液压缸组件(4),包括活塞杆(401)和活塞(402),活塞杆(401)的上端铰接在膝上接受腔固定件(101)上,液压缸组件(4)的下端铰接在小腿连接架(111)的上方,液压缸组件(4)通过驱动组件(2)驱动实现膝关节假肢运动,通过阻尼调节组件(3)实现被动伸展和被动屈曲运动;蓄能组件(5),安装于液压缸组件(4)内,用于膝关节假肢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储存与释放;以及液压集成块(6),用来放置驱动组件(2)、阻尼调节组件(3)、液压缸组件(4)和蓄能组件(5),液压集成块(6)内部有相互连通的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被动混合式液压膝关节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1)包括位于上端的膝上接受腔固定件(101)、第一连接轴(102)和第二连接轴(103),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支撑板(106)和第二支撑板(107),以及位于下端的第三连接轴(108)和小腿连接架(111);所述的膝上接受腔固定件(101)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轴(102)与液压缸组件(4) 的上端相连,其两侧通过第二连接轴(103)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04)和第二支撑座(105)铰接,第一支撑座(104)和第二支撑座(105)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06)和第二支撑板(107)的上部;液压缸组件(4)的下端与第三连接轴(108)铰接,第三连接轴(10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座(109)、第四支撑座(110)固定相连,第三支撑座(109)、第四支撑座(110)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06)、第二支撑板(107)的下部;小腿连接架(1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6)、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男刘春宝任雷王同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