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弹性部或柔性部的反光立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82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弹性部或柔性部的反光立杆,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立杆主体和立杆基础,所述立杆基础用于安装在地面以下,支撑所述立杆主体,所述立杆主体外侧包覆有反光标识层,所述立杆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弹性部和第二直管部,所述第二直管部连接所述立杆基础,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立杆主体的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立杆“横向”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通过弹性部或柔性部“释放”应力,有效避免杆体局部“破坏性应力”急剧,确保立杆整体不出现变形和折断。折断。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弹性部或柔性部的反光立杆


[0001]本技术涉及反光立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弹性部或柔性部的反光立杆。

技术介绍

[0002]“红白反光立杆”作为城市道路和公路上常用的市政附属类设施,已在实际道路布局中随处可见。
[0003]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作为夜间反光警示标志型设施;2、作为部分道路限制或禁止通行时的隔离型围护设施。
[0004]同时,反光立杆也同样以多种类型体现,从材质分类有:金属管材、塑料管材、橡胶管材、混凝土(钢筋)现浇墩柱四种主要形式。
[0005]作为市政道路附属类设施,其被大量运用在各级城市道路和乡镇公路上。在日常的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统计发现,由于道路使用“保有量”大,且已受到损坏的特性,故对于“红白”立杆的养护无论是养护资金投入还是工作量安排等方面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0006]目前,道路上使用的各类材质的“立杆”,其结构形式均为“一体式”构造。其中“金属管”材质的立杆,由于整体性规范美观,且材质牢固的特点,所以成为了最为广泛运用的“反光立杆”形式。但也正是其金属管材的“刚性”特点,所以在道路上我们可以经常看见许多的“红白立杆”在受到车辆等外部碰擦后,其出现了或“弯曲倒伏”或“拦腰折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红白立杆”在受到车辆等外部碰擦后,出现了或“弯曲倒伏”或“拦腰折断”的情况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弹性部或柔性部的反光立杆。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立杆主体和立杆基础,所述立杆基础用于安装在地面以下,支撑所述立杆主体,所述立杆主体外侧包覆有反光标识层,所述立杆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弹性部和第二直管部,所述第二直管部连接所述立杆基础,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立杆主体的下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立杆主体中靠近所述立杆基础的四分之一区域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不低于所述立杆主体的长度的十二分之一。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的长度不低于所述立杆主体的长度的十五分之一。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的最大弯折幅度不超过30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为弹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表面包覆有防锈保护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管部和第二直管部均为钢管。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管部、弹性部和第二直管部外侧均包覆有所述反光标识层。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柔性部的反光立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立杆主体和立杆基础,所述立杆基础用于安装在地面以下,支撑所述立杆主体,所述立杆主体外侧包覆有反光标识层,所述立杆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柔性部和第二直管部,所述第二直管部连接所述立杆基础,所述柔性部位于所述立杆主体的下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在立杆主体中增加了柔性部,立杆“横向”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应力可有效通过本技术立杆的柔性部得到应力“释放”的,有效避免杆体局部“破坏性应力”急剧,确保立杆整体不出现变形和折断;
[0021]柔性部位于立杆主体的下部,能针对立杆易折弯部位进行有效保护。
[0022](2)进一步地,利用弹性部代替柔性部,具备“自回”的弹性特点,可确保一般情况下的外力碰擦不会造成“永久性”弯折变形。
[0023](3)本技术立杆安装在地面上时,弹性部与地面间还有第二直管部,使得弹性部离地一段距离,更加稳定,同时也便于和立杆基础连接。
[0024](4)本技术对反光立杆易产生“折弯”的部位进行了分析,将弹性部设置在立杆主体中易折弯的部位,更能提高有效得到折弯保护。
[0025](5)本技术限制弹性部的最大弯折幅度不超过30度,保证了本技术反光立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中的B-B剖面图;
[0029]图4为图3中的A视图;
[0030]图中,1、立杆主体,11、第一直管部,12、弹性部,13、第二直管部,2、立杆基础,3、反光标识层,4、立杆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立杆主体1和立杆基础2,立杆基础2用于安装在地面以下,支撑立杆主体1,立杆主体1外侧包覆有反光标识层3,立杆主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11、弹性部12和第二直管部13,第二直管部13连接立杆基础2,弹性部12位于立杆主体1的下部。立杆主体1的上端设有立杆帽4。
[0034]弹性部12选取具有“高强度、耐折弯、能自回”的弹性材料即可。
[0035]本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安装在地面上时,弹性部12与地面间还有第二直管部
13,使得弹性部12离地一段距离,更加稳定,同时也便于和立杆基础2连接。
[0036]第一直管部11、弹性部12和第二直管部13外侧均包覆有反光标识层3,保证增加弹性部12后的立杆主体1无色差。
[0037]本实施例对反光立杆易产生“折弯”的部位进行了分析,整体长度为1000毫米的反光立杆,在长度为200毫米的立杆基础安装在地面以下后,最易碰撞的位置在离地距离约28至30厘米之间的区域,易折弯变形位置在离地距离约1至8厘米之间的区域。
[0038]因此,将弹性部12设置在立杆主体1中靠近立杆基础2的四分之一区域内,能对立杆主体1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抗折弯保护。第二直管部13的长度不低于立杆主体1的长度的十二分之一。弹性部12的长度不低于立杆主体1的长度的十五分之一。
[0039]弹性部12的最大弯折幅度不超过30度,可通过选择弹性部12的长度、水平折弯的弹性系数、弹性部12的厚度等达到要求。
[0040]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2为弹簧,该弹簧表面包覆有防锈保护层,该防锈保护层可以为涂抹的机油、凡士林、油漆或搪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或镀上的锌镀层、锡镀层、铬镀层、镍镀层等。本实施例中,防锈保护层为机油。
[0041]第一直管部11和第二直管部1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管材、塑料管材、橡胶管材、混凝土钢筋现浇墩柱。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直管部11和第二直管部13均为钢管,稳固可靠。
[0042]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2位于立杆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立杆主体(1)和立杆基础(2),所述立杆基础(2)用于安装在地面以下,支撑所述立杆主体(1),所述立杆主体(1)外侧包覆有反光标识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主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11)、弹性部(12)和第二直管部(13),所述第二直管部(13)连接所述立杆基础(2),所述弹性部(12)位于所述立杆主体(1)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12)位于所述立杆主体(1)中靠近所述立杆基础(2)的四分之一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部(13)的长度不低于所述立杆主体(1)的长度的十二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12)的长度不低于所述立杆主体(1)的长度的十五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部的反光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周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林城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