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13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用于安装井盖,所述窨井井框包括井框主体,该井框主体内侧设有用于承载井盖的井圈,井圈的上表面布设有多个圆弧状垫块,多个圆弧状垫块的大小和弧度与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相配合,多个圆弧状垫块沿环形分布,布满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圆弧状垫块朝向井圈中心的一侧设有斜坡,该斜坡相对于井圈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少于75度;使用时,多个圆弧状垫块构成圆环状垫圈,将井盖安装在窨井井框上后,井盖与窨井井框之间由该圆环状垫圈均匀支撑,保持井盖的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避免人为破坏,降低养护周期,确保井盖稳定性又便于安装等优点。盖稳定性又便于安装等优点。盖稳定性又便于安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


[0001]本技术涉及窨井井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和公路上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市政排水窨井设施,其中井盖和井框之间存在着“配合间隙”,通过路面车辆的来往行驶过程中,盖与框之间会产生震动弹跳,伴随着发出“哐当”声,由此产生的噪音也成为了夜间,尤其是城市道路居民区集中的路段严重扰民噪音源头之一。为缓解该问题,通过日常观察发现,成因主要是由于原设置在井盖下的“降噪”橡皮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破损或缺失所致。同时伴随着原平整的井盖框出现了缺失性“高差”,行业中俗称的“盖框差”。
[0003]“盖框差”的病害问题,也成为了养护企业面对的高发生率性“顽疾”,高频的发生率也成增加了养护成本,成为了企业的成本投入的“负担”[0004]“盖框差”病害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井盖下原有的橡皮垫圈脱落或缺失所形成的井框和井盖之间出现的高差。行业养护标准规定此高差允许值h≤5mm。
[0005]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因可分为“先天缺陷性”和“后天性发展性”两个因素。
[0006]先天性因素包括:
[0007]1、原“垫圈”安装工艺的缺陷,造成自然脱落;
[0008]2、原橡胶垫圈材质的物理性与化学性强度不足,易形成断裂和腐蚀。
[0009]后天性因素包括:
[0010]1、安装过程中,工人操作养护质量不过关;
[0011]2、橡胶“垫圈”质量问题,及使用过程中的消耗;
[0012]3、下水道日常养护过程中,工人在井盖开启过程中造成的“非故意性”人为破坏,并伴有作业后未及时将脱落垫圈进行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垫圈易破损或缺失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
[001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5]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用于安装井盖,所述窨井井框包括井框主体,该井框主体内侧设有用于承载井盖的井圈,所述井圈的上表面布设有多个圆弧状垫块,所述多个圆弧状垫块的大小和弧度与所述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相配合,所述多个圆弧状垫块沿环形分布,布满所述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
[0016]使用时,多个圆弧状垫块构成圆环状垫圈,将井盖安装在窨井井框上后,井盖与窨井井框之间由该圆环状垫圈均匀支撑,保持井盖的稳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垫块朝向所述井圈中心的一侧设有斜坡,该斜坡相对于所述井圈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少于75度。
[0018]进一步地,所述斜坡相对于所述井圈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75度。
[0019]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垫块为橡胶材料。
[0020]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垫块通过粘合剂连接所述井圈。
[0021]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垫块为二分之一圆环状结构。
[0022]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垫块为四分之一圆环状结构。
[0023]进一步地,同一所述窨井井框中,所述多个圆弧状垫块的规格均相同。
[0024]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垫块的横向厚度与所述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的厚度相同。
[0025]进一步地,所述井圈为铸铁材料。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技术通过采取改变垫圈安装部位的方式,从安装在井盖下转换为安装在井框上,能有效避免下水道日常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非故意性”人为破坏,降低养护周期;
[0028]为进一步实现既确保井盖稳定性又便于安装,本技术采用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圆弧状垫块沿环形分布覆盖满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能确保后续安装的井盖的稳定性;圆弧状垫块可逐个安装在井圈上,便于在安装时进行调整,避免了现有安装垫圈时出现的位置难以控制和调整的问题;
[0029]圆弧状垫块设有斜坡,保护垫块的侧面不易被压破损坏,斜坡的角度大于75度,保证圆弧状垫块上表面的面积,尽量不影响对井盖支撑的稳定性。
[0030](2)本技术选用粘合剂进行粘结加固,主要是考虑井盖在日常车流行驶过程中主要受到竖向压力,横向位移量小的特点,对粘结部位无明显横向拉力的原理,且具有操作方便、养护成本低等优点。
[0031](3)圆弧状垫块为二分之一圆环状结构或四分之一圆环状结构,生产制造方便,且能节省材料。
[0032](4)圆弧状垫块保证了粘结接触面积,粘结更加牢固,减少了单个圆弧状垫块的脱落概率。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二分之一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四分之一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的示意图;
[0035]图3为圆弧状垫块的截面图;
[0036]图中,1、井圈,2、二分之一圆弧状垫块,3、四分之一圆弧状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8]实施例1
[00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用于安装井盖,窨井井框包括井框主体,该井框主体内侧设有用于承载井盖的井圈,井圈1的上表面布设有多个圆弧状垫块,多个圆弧状垫块的大小和弧度与井圈1的圆环形上表面相配合,多个圆弧状垫块沿环形分布,布满井圈1的圆环形上表面,圆弧状垫块朝向所述井圈1中心的一侧设有斜坡,该斜坡相对于井圈1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少于75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为80度。
[0040]使用时,多个圆弧状垫块构成圆环状垫圈,将井盖安装在窨井井框上后,井盖与窨井井框之间由该圆环状垫圈均匀支撑,保持井盖的稳定。
[0041]圆弧状垫块为橡胶材料。井圈1为铸铁材料。圆弧状垫块通过粘合剂连接井圈1。同一窨井井框中,多个圆弧状垫块的规格均相同。圆弧状垫块的横向厚度与井圈的圆环形上表面的厚度相同。
[0042]圆弧状垫块为二分之一圆环状结构或四分之一圆环状结构。
[004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二分之一圆环状结构的圆弧状垫块,即图中两个二分之一圆弧状垫块2,两者环状分布,形成圆环状垫圈,进行垫衬。
[004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四分之一圆环状结构的圆弧状垫块,即图中四个四分之一圆弧状垫块3,四者环状分布,形成圆环状垫圈,进行垫衬。
[0045]粘合剂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高性能结构AB胶、百得胶、502粘合剂和602粘合剂可基本满足粘结强度,可进一步选用同时满足橡胶和铸铁两种不同介质的粘结强度,且具有快速干结特性的粘合剂。
[0046]实施例2
[00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点在于,斜坡的倾斜角度为75度。
[00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用于安装井盖,所述窨井井框包括井框主体,该井框主体内侧设有用于承载井盖的井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1)的上表面布设有多个圆弧状垫块,所述多个圆弧状垫块的大小和弧度与所述井圈(1)的圆环形上表面相配合,所述多个圆弧状垫块沿环形分布,布满所述井圈(1)的圆环形上表面;使用时,多个圆弧状垫块构成圆环状垫圈,将井盖安装在窨井井框上后,井盖与窨井井框之间由该圆环状垫圈均匀支撑,保持井盖的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垫块朝向所述井圈(1)中心的一侧设有斜坡,该斜坡相对于所述井圈(1)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少于75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形分布圆弧状垫块的窨井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相对于所述井圈(1)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7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谭众一王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林城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