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及其内衬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22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关于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及其内衬单体,涉及车辆门板内饰生产工具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成本较低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包括:内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顶壁与底壁相对,第一侧壁、顶壁、第二侧壁、底壁依次连接形成矩形的容纳腔,内衬体的前端面开口,与容纳腔连通;悬挂体,设置于内衬体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三维框架顶部的横梁和三维框架底部的横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若是其中的一个内衬单体磨损损害,可以将磨损的内衬单体一侧的内衬单体从三维框架中拆卸下来,维护过程较为便捷。程较为便捷。程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及其内衬单体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门板内饰生产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及其内衬单体。

技术介绍

[0002]车辆门板内饰加工完成之后,可被安放于一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内,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由骨架和设置于骨架上的内衬构成。
[0003]其中,骨架由横、纵交叉设置的钢筋搭建而成,搭建的骨架形成有横向和纵向排布的多个竖置的矩形框架格。内衬由布料制备,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穿设于骨架上,将每个矩形框架格内部布设形成用于放置一车辆门板内饰工装的工装单元格。每完成一个车辆门板内饰工装的制备之后,可以将其设置于空置的一工装单元格内。
[0004]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每个工装单元格会重复的利用,在往复的向工装单元格内插、取车辆门板内饰工装的过程,会对工装单元格的布料内衬造成磨损,久而久之会造成布料的破损,严重的整个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都无法使用,必须进行整体维修。
[0005]而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套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内衬只会出现个别部分磨损严重而绝大部分内衬却几乎无损伤的情况。
[0006]一套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内衬,一般最少都有20Kg。要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骨架中取出内衬,需将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骨架中四周钢板全部拆除,内衬顶部的固定钢管也需要拆除,几乎相当于将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完全拆开。而拆下来的内衬想单独更换破损处也是困难重重,如果仅是最外边的材料破损,缝合就会很容易。如果是中间部位的材料破损,缝合时需要将从破损位置开始至最外边的材料全部拆开,如同新加工内衬一样,从内至外一层一层缝合。维修成本与加工新内衬几乎没有区别,导致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维护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及其内衬单体,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成本较低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包括:
[0010]内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其中
[0011]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依次连接形成矩形的容纳腔,所述内衬体的前端面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0012]悬挂体,设置于所述内衬体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三维框架顶部的横梁和三维框架底部的横梁连接。
[001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4]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相对;
[0015]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可分离贴合层,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可分离贴合层,所述第一可分离贴合层与所述第二可分离贴合层能够可分离地贴合。
[0016]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第一可分离贴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一周,所述第二可分离贴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一周。
[0017]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第一可分离贴合层为毛面,所述第二可分离贴合层为勾面。
[0018]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内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分割壁,设置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分别和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0019]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还包括:
[0020]所述悬挂体还设置于至少一个分割壁的端部,用于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骨架的中部连接。
[0021]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悬挂体包括由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内衬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区域、由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内衬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区域,所述第一延伸区域、所述第二延伸区域设置有第一组悬挂通孔;
[0022]所述悬挂体包括由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内衬体的底部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区域、由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内衬体的底部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区域,所述第三延伸区域、所述第四延伸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悬挂通孔。
[0023]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悬挂体包括由所述顶壁的前端边缘向所述内衬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五延伸区域、由所述顶壁的后端边缘向所述内衬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六延伸区域,所述第五延伸区域、所述第六延伸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悬挂通孔;
[0024]所述悬挂体包括由所述底壁的前端边缘向所述内衬体的底部方向延伸的第七延伸区域、由所述底壁的后端边缘向所述内衬体的底部方向延伸的第八延伸区域,所述第七延伸区域、所述第八延伸区域设置有第四组悬挂通孔。
[0025]可选的,前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中所述内衬体包括背壁;所述背壁设置于所述内衬体的后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连接。
[0026]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包括:
[0027]三维框架,包括顶部的横梁以及底部的横梁;
[0028]多个上述的内衬单体;
[0029]多个内衬单体依次排布,并通过所述悬挂体与三维框架顶部的横梁和三维框架底部的横梁连接。
[003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及其内
衬单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中的设置有多个内衬单体,多个内衬单体依次排布,并通过所述悬挂体与三维框架顶部的横梁和三维框架底部的横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若是其中的一个内衬单体磨损损害,可以将磨损的内衬单体一侧的内衬单体从三维框架中拆卸下来,然后,对磨损的内衬单体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对所有的内衬单体进行拆卸,维护过程较为便捷,从而可以降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维护成本。
[003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依次连接形成矩形的容纳腔,所述内衬体的前端面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悬挂体,设置于所述内衬体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三维框架顶部的横梁和三维框架底部的横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可分离贴合层,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可分离贴合层,所述第一可分离贴合层与所述第二可分离贴合层能够可分离地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离贴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一周,所述第二可分离贴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一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离贴合层为毛面,所述第二可分离贴合层为勾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分割壁,设置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分别和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内衬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悬挂体还设置于至少一个分割壁的端部,用于与车辆门板内饰工装放置车的骨架的中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萨玛汽车内饰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