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258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8
一种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其能够对在收油舱入口处形成的速度和大小均不相同的紊流进行调整,避免紊乱水流造成的溢油逃逸,提升一般作业于水面浮油的收油机的收油率,防止因水下乳化溢油排出舱外造成二次污染。这种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在船只两侧6边缘的船体内各设置一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1),每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包括入水舱门(2)和排水舱门(8),DIP机箱(5)放置在舱体中央且与两侧舱壁间隔一定距离,DIP机箱的底部通过机箱支架(4)与固定在舱体底部的支柱连接且顶部与甲板相接。且顶部与甲板相接。且顶部与甲板相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


[0001]本技术涉及水面清污的
,尤其涉及一种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其作为水面溢油回收装置的舱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对石油化工产品和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沿海石油设施的不断建设和石油储备的不断上升,海洋环境安全的威胁不断扩大。其中,溢油事故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威胁。意识到此类威胁的存在,西方从上世纪中旬就已经开始研发专用于溢油应急处理的相关设备。
[0003]动态斜面(DIP)技术是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的收油技术。其利用一条斜向水下的传送带引导水面表层油脂沿带向下运动。油脂离开传送带后,依靠水油比重的不同,油向上升,可自动将油脂分离出来。DIP技术目前的应用分为外挂和内置,外挂分为侧置和前置外挂。内置分为船侧内置,船头内置,以及双体船船体船中央内置。本技术为一种适用于船侧内置的船舱舱体设计。
[0004]DIP内置式舱体设计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0005]在舱外水流冲进收油舱时,由于面对收油舱舱壁且DIP的正面投影面也是封闭面(仅在后下方末端水流生成器是开放口),上层水流因受阻碍不能继续向前流动而在舱内形成强烈的紊流,然后逐渐向下扩散,加入水流生成器生成的水下潜流,进舱水流和DIP正面不能形成相向的相对速度,表面的浮油不能随水流延输送带表面流向集油井。进入收油舱的水最终从DIP机箱水流生成器排出;进舱的浮油在机头前发生积聚,导致船外后面的浮油不能再进入收油舱,积聚一定厚度之后,而被舱外水流带离围控区域,形成浮油逃逸。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其能够对在收油舱入口处形成的速度和大小均不相同的紊流进行调整,避免紊乱水流造成的溢油逃逸,提升一般作业于水面浮油的收油机的收油率,防止因水下乳化溢油排出舱外造成的更大污染。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在船只两侧边缘的船体内各设置一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1),每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包括入水舱门(2)和排水舱门(8),DIP机箱(5)放置在舱体中央且与两侧舱壁及舱底间隔一定距离,DIP机箱的底部通过机箱支架(4)与固定在舱体底部的支柱连接而离开舱体,留出一个流水通道。
[0008]本技术的DIP机箱放置在舱体中央且与两侧舱壁间隔一定距离,DIP机箱的底部通过机箱支架与固定在舱体底部的支柱连接且顶部与甲板相接,这样本技术中的DIP机箱除顶部外其他部分都是腾空的,工作时水流经过入水舱门流向DIP机箱,DIP机箱正面有一条向下滚动的传送带,流场中部水流随传送带向下流动,下层水流因为机箱是腾空
的而不受阻碍,形成的压力使部分水流向外侧运动,因而不会在舱内形成强烈的紊流,而是经过DIP机箱两侧和底部的流道流出,这样不会使进舱的浮油在机头前发生积聚,也就使船外后面的浮油能够顺利进入收油舱而避免形成浮油逃逸;机箱边缘的空隙给人工操作留下空间,提升了抢修的便利性和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的俯视图。
[0010]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的纵向剖视图。
[0011]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其安装便携式收油机。
[0012]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其安装便携式收油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0015]如图1-2所示,这种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在船只两侧边缘的船体内各设置一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1,每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包括入水舱门2和排水舱门8,DIP机箱5放置在舱体中央且与两侧舱壁及舱体间隔一定距离,DIP机箱的底部通过机箱支架4与固定在舱体底部的支柱连接而离开舱体,留出一个流水通道。
[0016]本技术的DIP机箱放置在舱体中央且与两侧舱壁间隔一定距离,DIP机箱的底部通过机箱支架与固定在舱体底部的支柱连接且顶部与甲板相接,这样本技术中的DIP机箱除顶部外其他部分都是腾空的,工作时水流经过入水舱门流向DIP机箱,DIP机箱正面有一条向下滚动的传送带,流场中部水流随传送带向下流动,上层水流因为机箱是腾空的而不受阻碍,形成的压力使部分水流向外侧运动,即使所收油为重油也不会在舱内形成强烈的紊流,而是经过DIP机箱两侧和底部的流道流出,这样不会使进舱的浮油在机头前发生积聚,也就使船外后面的浮油能够顺利进入收油舱而避免形成浮油逃逸;机箱边缘的空隙给人工操作留下空间,提升了抢修的能力和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
[0017]优选地,在舱体的左右两侧及底部设置扰流板3,通过调整扰流板的角度来调节DIP机箱外侧的水流速度。
[0018]优选地,所述扰流板通过液压伺服器或开关控制竖起的角度。
[0019]优选地,所述扰流板靠近DIP机箱的前部。扰流板3会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竖起并
不断调整角度,调整箱体外侧的水流速度,保持DIP机箱前方流场的稳定。这样使压力得到释放的同时保持水流的均速,创造出能够适应DIP工作原理的稳定流场。
[0020]优选地,在靠近DIP机箱的后部的舱体的左右两侧及底部共设置三个活动板6。
[0021]优选地,所述活动板的长度为舱壁到DIP机箱的距离。
[0022]优选地,靠近排水舱门在舱体底部向下突出,其中设置有水流生成器7。中部水流进入DIP机箱5,经过DIP机箱5的作用后,油层被分离出来,水从机箱后部排出。水流流出DIP箱体后,由于速度不同再次产生紊流,流经设置于排水舱门附近的整流模块,向排水舱门8外的方向流出舱室。在排水舱门附近的舱底设有水流生成器7,可制造水流,引导水流排出。同时,当作业速度较快,流量较大时缓解排水压力。
[0023]优选地,打开三个活动板,三个方向的活动板与DIP机箱尾部箱体相结合,形成封闭面,在机箱尾部端面形成一个只有表层水流能通过的截水端面,打开水流生成器7,舱体后侧水向外排出,舱体外水经由舱体前部流入后部被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在船只两侧边缘的船体内各设置一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1),每个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包括入水舱门(2)和排水舱门(8),其特征在于:DIP机箱(5)放置在舱体中央且与两侧舱壁及船舱舱底间隔一定距离,DIP机箱的底部通过机箱支架(4)与固定在舱体底部的支柱连接而离开舱体,留出一个流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其特征在于:在舱体的左右两侧及底部设置扰流板(3),通过调整扰流板的角度来调节DIP机箱外侧的水流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通过液压伺服器或开关控制竖起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IP动态斜面双侧内置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靠近DIP机箱的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白冰李明英翟皞付小雷王奕诚
申请(专利权)人:拉森北京溢油应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