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119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属于除尘器领域;提出一种适合该螺旋除尘结构的卸灰阀;技术方案为: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包括:集灰缸、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卸灰缸和电机;所述集灰缸和卸灰缸均为圆柱缸体,所述集灰缸和卸灰缸均水平设置,且卸灰缸固定于集灰缸下方,所述集灰缸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卸灰缸内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集灰缸上部与窑尾除尘器的收集管道连通,所述集灰缸下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推料末端处设置有与卸灰缸连通的间隙,所述卸灰缸的下部且位于第二螺纹杆推料末端处设置有卸灰口,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均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电机驱动运行。且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电机驱动运行。且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电机驱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


[0001]本技术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属于除尘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回转窑尾气采用旋风除尘器进行处理。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尘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
[0003]旋风除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是除尘效果相对较差,部分轻质灰尘难以处理。对后续除尘系统增加了作业压力,增加了布袋除尘器或者静电除尘器的维护频率,减少其使用寿命。
[0004]为此,提出一种新式的螺旋除尘结构,通过水平螺纹管以及收集管道的结构,可提高除尘效率和除尘质量。但是该结构在灰尘收集时,存在因气流影响,灰尘收集箱内灰尘一直为飞扬状态,不利于工人卸灰,而且存在部分灰尘回流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适合该螺旋除尘结构的卸灰阀。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包括:集灰缸、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卸灰缸和电机;所述集灰缸和卸灰缸均为圆柱缸体,所述集灰缸和卸灰缸均水平设置,且卸灰缸固定于集灰缸下方,所述集灰缸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卸灰缸内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集灰缸上部与窑尾除尘器的收集管道连通,所述集灰缸下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推料末端处设置有与卸灰缸连通的间隙,所述卸灰缸的下部且位于第二螺纹杆推料末端处设置有卸灰口,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均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电机驱动运行。
[0008]所述集灰缸的两端与第一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
[0009]所述卸灰缸的两端与第二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
[0010]所述集灰缸与窑尾除尘器的收集管道连通接口和间隙在垂直位置上错开。
[0011]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一致。
[0012]所述电机与第一螺纹杆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0013]本技术适用的螺旋除尘结构如下:
[0014]一种回转窑尾气螺旋除尘装置,旋除尘管道包括多个弧形管道和多个直管,弧形管道和直管依次首位连接组成完整管道,且所述直管水平设置,位于螺旋除尘管道下部的直管均与至少一个收集管道连通,且所述收集管道与对应的一个弧形管道相切,若干所述收集管道下部连通有窑尾除尘器卸灰阀。
[0015]所述螺旋除尘管道采用绝热阻燃材料。
[0016]所述收集管道直径不小于螺旋除尘管道的直径。
[0017]所述螺旋除尘管道的两端设置有接口螺纹。
[0018]所述窑尾除尘器卸灰阀上设置有灰渣出料口。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一、本技术采用旋除尘管道,可实现尾气的灰尘颗粒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收集管道,通过调节尾气在旋除尘管道中的流速实现控制灰尘颗粒收集比例的目的。
[0021]二、本技术采用集灰缸和第一螺纹杆,可在收集管道内存在灰尘后及时通过第一螺纹杆带走,避免收集管道内积存灰尘产生灰尘回流情况。
[0022]三、本技术因气流速度较快,第一螺纹杆受到气流影响,集灰缸出料口受气流影响较大,存在灰尘飞扬情况;采用第二螺纹杆和卸灰缸可最大程度避免气流影响灰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为集灰缸,2为第一螺纹杆,3为第二螺纹杆,4为卸灰缸,5为电机,6为间隙,7为卸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包括:集灰缸1、第一螺纹杆2、第二螺纹杆3、卸灰缸4和电机5;所述集灰缸1和卸灰缸4均为圆柱缸体,所述集灰缸1和卸灰缸4均水平设置,且卸灰缸4固定于集灰缸1下方,所述集灰缸1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所述卸灰缸4内设置有第二螺纹杆3,所述集灰缸1上部与窑尾除尘器的收集管道连通,所述集灰缸1下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2推料末端处设置有与卸灰缸4连通的间隙6,所述卸灰缸4的下部且位于第二螺纹杆3推料末端处设置有卸灰口7,所述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螺纹杆2通过电机5驱动运行。
[0029]所述集灰缸1的两端与第一螺纹杆2通过轴承连接。
[0030]所述卸灰缸4的两端与第二螺纹杆3通过轴承连接。
[0031]所述集灰缸1与窑尾除尘器的收集管道连通接口和间隙6在垂直位置上错开。
[0032]所述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3的螺纹方向一致。
[0033]所述电机5与第一螺纹杆2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0034]所述卸灰缸4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灰尘收集桶
[0035]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6]所述灰尘进入收集管道内,所述第一螺纹杆2受电机5驱动运行,收集管道的灰尘由第一螺纹杆2及时带走经过间隙6进入卸灰缸4内,第二螺纹杆3受齿轮驱动,转动方向与第一螺纹杆2相反,其螺纹方向一致,灰尘推进方向与集灰缸1内相反,进而实现卸灰口7与间隙6在卸灰缸4两端,进而降低气流对灰尘影响,同时实现卸灰。
[0037]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
熟悉此技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尾除尘器卸灰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灰缸(1)、第一螺纹杆(2)、第二螺纹杆(3)、卸灰缸(4)和电机(5);所述集灰缸(1)和卸灰缸(4)均为圆柱缸体,所述集灰缸(1)和卸灰缸(4)均水平设置,且卸灰缸(4)固定于集灰缸(1)下方,所述集灰缸(1)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所述卸灰缸(4)内设置有第二螺纹杆(3),所述集灰缸(1)上部与窑尾除尘器的收集管道连通,所述集灰缸(1)下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2)推料末端处设置有与卸灰缸(4)连通的间隙(6),所述卸灰缸(4)的下部且位于第二螺纹杆(3)推料末端处设置有卸灰口(7),所述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啮合,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志孙晓东刘宝国王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双嘉环保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