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54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具体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包括焚烧炉主体,所述焚烧炉主体一侧设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与焚烧炉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连接框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靠近连接框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框内部设有螺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滤网对生活垃圾进行过滤,生活垃圾中的废液穿过第一滤网,并通过第一导液管进入中转框内,最后通过第二导液管进入焚烧炉主体内,提前对废液进行焚烧,同时焚烧炉主体内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二导液管、中转框以及第一导液管进入连接框内,对生活垃圾进行预热,结构简单,焚烧效率高。焚烧效率高。焚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


[0001]本技术涉及焚烧炉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

技术介绍

[0002]焚烧炉是一种将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体燃料、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动物尸体等进行高温焚烧,达到量化数减少或缩小的一种环保设备,同时达到利用部分焚烧介质的热能的一种产品。分为固定焚烧炉和可移动焚烧炉。
[0003]现有的生活垃圾焚烧用焚烧炉焚烧的效率较慢,因为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等待焚烧,生活垃圾中会携带部分废液,这些废液会影响生活垃圾焚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主体,所述焚烧炉主体一侧设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与焚烧炉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连接框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靠近连接框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框内部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底部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连接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底部设有中转框,所述中转框与连接框之间设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两端分别与连接框以及中转框固定连接,所述中转框与焚烧炉主体之间设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两端分别与焚烧炉主体以及中转框固定连接。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口顶部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焚烧炉主体固定连接。<br/>[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框一侧设有边框,所述边框与连接框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与边框固定连接。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内部设有三个扇叶,三个所述扇叶均固定套设在转轴外周面。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框一侧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部设有活性炭网,所述活性炭网与连接框固定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转框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连接框以及中转框固定连接。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转框前侧设有框盖,所述框盖与中转框通过搭扣相锁定。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转框内部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与中转框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第一滤网对生活垃圾进行过滤,生活垃圾中的废液穿过第一滤网,并通过第一导液管进入中转框内,最后通过第二导液管进入焚烧炉主体内,提前对废液进行焚烧,同时焚烧炉主体内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二导液管、中转框以及第一导液管进入连接框内,对生活垃圾进行预热,结构简单,焚烧效率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扇叶,由于三个扇叶均固定套设在转轴外周面,故转轴带动三个扇叶转动,从而产生吸力,使得连接框内空气穿过活性炭网,活性炭网吸附生活垃圾的异味,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连接框立体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电机与螺旋杆装配立体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转框与第二滤网装配立体图;
[0022]图中:1、焚烧炉主体;2、连接框;3、进料斗;4、活性炭网;5、电机;6、边框;7、转轴;8、扇叶;9、第一导液管;10、中转框;11、框盖;12、第二导液管;13、螺旋杆;14、第一滤网;15、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24]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0025]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该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主
体1,焚烧炉主体1一侧设有连接框2,连接框2与焚烧炉主体1固定连接,连接框2顶端开设有进料口,连接框2一侧设有电机5,电机5靠近连接框2的一侧设有转轴7,转轴7带动螺旋杆13转动,转轴7一端与电机5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连接框2内部设有螺旋杆13,螺旋杆13带动连接框2内的生活垃圾移动,螺旋杆13与转轴7固定连接,螺旋杆13底部设有第一滤网14,第一滤网14对生活垃圾进行过滤,生活垃圾中的废液穿过第一滤网14,并通过第一导液管9进入中转框10内,第一滤网14与连接框2固定连接,连接框2底部设有中转框10,中转框10与连接框2之间设有第一导液管9,第一导液管9两端分别与连接框2以及中转框10固定连接,中转框10与焚烧炉主体1之间设有第二导液管12,第二导液管12两端分别与焚烧炉主体1以及中转框10固定连接,焚烧炉主体1内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二导液管12、中转框10以及第一导液管9进入连接框2内,对生活垃圾进行预热。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1,进料口顶部设有进料斗3,方便进料,进料斗3与焚烧炉主体1固定连接。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1

2,连接框2一侧设有边框6,方便对电机5进行支撑,边框6与连接框2固定连接,且电机5与边框6固定连接,参照说明书附图1

3,边框6内部设有三个扇叶8,三个扇叶8转动,从而产生风,三个扇叶8均固定套设在转轴7外周面,参照说明书附图1

2,连接框2一侧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内部设有活性炭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主体(1)一侧设有连接框(2),所述连接框(2)与焚烧炉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2)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连接框(2)一侧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靠近连接框(2)的一侧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一端与电机(5)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框(2)内部设有螺旋杆(13),所述螺旋杆(13)与转轴(7)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13)底部设有第一滤网(14),所述第一滤网(14)与连接框(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2)底部设有中转框(10),所述中转框(10)与连接框(2)之间设有第一导液管(9),所述第一导液管(9)两端分别与连接框(2)以及中转框(10)固定连接,所述中转框(10)与焚烧炉主体(1)之间设有第二导液管(12),所述第二导液管(12)两端分别与焚烧炉主体(1)以及中转框(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用高效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顶部设有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与焚烧炉主体(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志林韬王永明孙晓东黄宇锋刘宝国鄢锋张淳张宝来杜兴隆钟国强卜宪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双嘉环保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