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35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胶框,该胶框包括首尾相连的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和一第四侧壁,该第一侧壁的高度小于其余三侧壁的高度。该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的上部边缘向内延伸一顶框,该第一侧壁顶部、该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出一底框,进而该第二、第三、第四侧壁和该顶框、底框定义一收容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收容空间和一邻近该第一侧壁并与该收容空间相通的开口。其中,该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对应该开口处各具有一弹性定位机构,其用来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技术背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因体积轻薄、占用空间小、辐射小 等优点,被广泛用在监视器、液晶电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 领域,逐渐成为了显示产品的主流。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一 面光源,如背光模组,为其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辉度充分且均匀 的平面光。请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该液晶显示装置l包括一上铁框ll、 一液晶显示面板12、 一背光 模组13和 一 下铁框14。该背光模组13为该液晶显示面板12提供 平面光。该上铁框11与该下铁框14扣合以收容该液晶显示面板 12和该背光模组13。该上铁框ll的中央具有一开口 (未标示),该 开口为使用者提供一便于观看该液晶显示面板12显示画面的窗13 。该背光模组1 3包括 一 胶框1 5 、 一导光板16和 一 灯管组1 7 。 该胶框15为方形框体,其包括首尾相连的第 一侧壁151、 一第二 側壁152、 一第三侧壁153、 一第四側壁154和自该四侧壁151 、 152、 153、 154向内水平延伸的一中空的底框155。该底框155定 义一第一收容空间158,该底框155与该四側壁151、 152、 153、 154定义一第二收容空间157,该二收容空间157、 158彼此相通。该胶框1 5的第 一 收容空间1 58收容该导光板1 6与该灯管组 17,该胶框15的第二收容空间157收容该液晶显示面板12。然而,该上铁框ll重量较重,不符合液晶显示装置日益轻 薄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重量较重的问题,有必要 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 一 胶框,该胶框包括首尾相连的 一 第 一 側壁、一第二侧壁、 一 第三侧壁和 一 第四側壁,该第 一 侧壁的高度小 于其余三侧壁的高度,该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上 部边缘向内延伸 一 顶框,该第 一 侧壁顶部和该第二側壁、第三 侧壁、第四侧壁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出 一 底框,进而该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该顶框、底框定义 一 收容该液晶显 示面板的收容空间和 一 邻近该第 一 侧壁并与该收容空间相通的 开口;其中,该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对应该开口处各具有一弹 性定位机构,其用来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该胶框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 壁和该顶框、底框定义该收容空间,其收容该液晶显示面板, 该弹性定位机构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省略了使用上铁框固定 该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该背光模组重量较轻,进而该液晶显示 装置重量较轻。附图说明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液晶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5是图4沿V-V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液晶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 体分解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22、 一背光模 组23和 一 下铁框24 。该液晶显示面板22的上下表面分别具有一 偏光片(未标示)。该背光模组23为该液晶显示面板22提供面光源。该背光模组23包括 一 胶框25 、 一导光板26和 一 灯管组27 。 该胶框25为方形框体,其包括首尾相连的一第一侧壁251、 一第 二侧壁252、 一第三侧壁253和一第四侧壁254。该第一侧壁251 的高度小于其余三侧壁252、 253 、 254的高度。该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252、 253、 254上部边缘向内水平 延伸出 一 中空的U形顶框255,该第 一侧壁251的顶部和该第二 、 第三和第四侧壁252、 253 、 254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出 一 中空的 底框256,该第 一侧壁251的顶面与该底框256平齐,进而该第二 、 第三和第四側壁252、 253 、 254、该顶框255和底框256定义 一 第 一收容空间257和 一 邻近该第 一 侧壁25 1且与该第 一 收容空间 257相通的开口 (未标示)。该底框256与该四侧壁251、 252、 253 、 254的下半部分定义一第二收容空间258,该二收容空间257、 258 彼此相通。请参阅图3,是图2中III处的放大图。沿该底框256与该第二 側壁252和第四侧壁254相交的角落分别具有一滑条259,该二滑 条259与该顶框255 、该第二侧壁252和该第四倒壁254定义二相 对的滑槽200,该二滑槽200与该开口相通。该滑条259的厚度略 大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2的下表面偏光片的厚度。该滑条259到该 顶框255的距离大致等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2的厚度。该滑条259 的宽度小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2的边缘到其下表面偏光片边缘的 最小距离。该第二側壁252和第四侧壁254邻近该开口处分别具有 一 弹 性定位件260和 一 与该弹性定位件260对应且形成于该第二侧壁 252内的空腔(未标示),该弹性定位件260包括 一 弹性臂262和一 与该弹性臂262扭连的挡块264,该挡块264凸出于其所在侧壁。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图4是该液晶显示装置2的組装示意6 图,图5是图4沿V-V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4的VI处的放大图。 组装该液晶显示装置2时,该液晶显示面板2 2经由该胶框2 5的开 口进入该胶框25,其边缘抵压该弹性定位件260,该弹性定位件 260的弹性臂262产生形变,使该弹性定位件260被收容于该空腔 内且该二挡块264分别与该第二侧壁252和第四侧壁254平齐,从 而该液晶显示面板22沿滑槽200进入该第 一 收容空间257。至该 液晶显示面板22完全被收容,该弹性定位件260的弹性臂262恢 复形变,该挡块264弹起凸出于其所在侧壁而抵触该液晶显示面 板22,防止该液晶显示面板22从开口滑出。该胶框25的第二收容空间258收容该导光板26与该灯管组 27,其与该下铁框24扣合固定该背光模组23。相对于现有技术,该胶框25的顶框255、底框256和该第二、 第三和第四側壁252、 253、 254定义该第一收容空间,其收容该 液晶显示面板22,该弹性定位件260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22,省 略了使用上铁框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22 ,因此该背光模组23重 量较轻,进而该液晶显示装置2重量较轻。另外,该滑条259到该顶框255的距离大致等于该液晶显示 面板22的厚度,该滑条259的厚度略大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2的下 表面偏光片的厚度,该滑条259的宽度略小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2 的边缘到该下表面偏光片边缘的最小距离,从而该液晶显示面 板22可恰好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257内,并且保证在组装该液 晶显示面板22时不划伤其下表面偏光片。请参阅图7,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部 分放大图。该液晶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区别仅在于用来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弹性定位机构不同, 该弹性定位机构包括胶框的第二侧壁(图未示)和第四側壁354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胶框,该胶框包括首尾相连的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和一第四侧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的高度小于其余三侧壁的高度,该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上部边缘向内延伸一顶框,该第一侧壁顶部和该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出一底框,进而该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该顶框、底框定义一收容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收容空间和一邻近该第一侧壁并与该收容空间相通的开口,该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对应该开口处各具有一弹性定位机构,其用来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明谢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