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26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成型模具可分成动模侧与静模侧,其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模穴,并可形成移动,并于各模穴分别连通设有独立的进浇道结构,各浇道结构连通至静模侧并形成有浇口,各模穴中设有两个以上的成型模穴,利用动模侧的移动使各模穴依序分别与浇道结构相对应,并由浇口注入不同的成型原料,例如导光板成型原料以及框架成型原料,使各成型原料得以注入同一模穴中,可成型导光板与框架一体的结构,以增加导光板与框架的组装强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针对背光照明单元当中的成型模具结构,旨在提供一 种可成型两种以上不同成型原料一体的结构,不需其它组装零件或组 装结构的成型模具结构。背景技木近几年来,液晶显示器的发展,随着与电子组件的结合,变得应 用更加的广泛,且功能也更加地齐全,但是,相对的液晶显示器的制 作也越来越复杂。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可分为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穿透式液晶显示器或是半反射半穿透式液晶显示器等三种。而通常在 穿透式液晶显示器以及半反射半穿透式液晶显示器中,都会在液晶显 示器的背面装设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所需的面光源而达 到显示的目的。而一般背光^=莫块的组装结构如图l所示,其包括有一导光板ll、框架12以及光源13。其中导光板ll以及框架12分别以射出成型的 方式制成,特别是在导光板U的两側面会分别设计有突出部111, 而在框架12的两側面对应突出部111之处会没置有扣合部121,其 后续是用来将导光板11以及框架12两者相互组装定位之用。然而,上述为了将导光板与框架组装定位而于导光板側面所设计 的突出部,会容易使光线聚集在此处,而产生亮线、暗角等光学问题; 且为了因应轻量化、薄型化的趋势,背光模块中导光板与框架也必需 越来越薄,然而,导光板与框架的薄型化会使得两者之间的组装强度 大为降低,会影响产品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成型两种以上不同 成型原料一体的结构,不需其它组装零件或组装结构的成型模具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背光模块的成型 模具结构,其包括:成型模具,分成动模側与静模側,于动模侧设两 个以上模穴,并于各模穴连通设有独立的进浇道结构,各洗道结构连 通至静模側并形成有浇口;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可形成移动的模穴; 两个以上的模穴,各模穴设于动模侧,模穴中设有两个以上成形模穴。利用动模侧的移动使各模穴依序分别与浇道结构相对应,并由浇 口注入不同的成型原料,例如导光板成型原料以及框架成型原料,使 各成型原料得以注入同一模穴中,可成型导光板与框架一体的结构, 以增加导光板与框架的组装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得到一种可成型两种以上不同成 型原料一体的结构,不需其它组装零件或组装结构的成型才莫具结构。附困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导光板与框架的结构分解图2为本技术中导光板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中成型模具中第一浇口浇注原料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中成型模具动模側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技术中本成型模具中第一浇口浇注原料的另一结 构示意图7为本技术中成型模具动模侧移动后的另 一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1导光板111突出部12框架121扣合部13光源21成型模具22动模侧221顶出结构23静模侧24第一模穴241导光板成型模穴242冲匡架成型棋穴25第二模穴26第一进浇道结构27第二进浇道结构28第一浇口29第二浇口31导光板成型原料32框架成型原料41第一射出管42第二射出管51导光板52框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导光板与框架的成型模具结构,其成型模具结构可分 成动模侧与静模侧,其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模穴,并可形成移动,并 于各模穴分别连通设有独立的进浇道结构,各浇道结构连通至静模侧 并形成有浇口,各模穴中设有两个以上的成型模穴,利用动模侧的移 动使各模穴依序分别与浇道结构相对应,并由浇口注入不同的成型原 料,使各成型原料得以注入同一模穴中而形成一体的结构。具体实施时,如图2的第一实施例所示,其成型^t具结构2包括有一成型模具21,可分成动模侧22与静模侧23,于成型模具21 内设有第一、二模穴24、 25,并于第一、二模穴24、 25分别连通设 有独立的第一、二进浇道结构26、 27,第一、二浇道结构26、 27连 通至静模側23并形成有第一、二浇口28、 29。动模側22,设有第一、二模穴24、 25,并可形成移动,该动模 侧22并设有顶出结构221,可将模穴内的成品顶出。第一、二模穴24、 25,该第一、二模穴24、 25设于动模侧22, 其模穴中设有导光板成型模穴241及框架成型模穴242。整体使用时,该第一、二浇口28、 29可分别与一具有第一、二射 出管41、 42的多料射出管相连通,由第一射出管41配合第一浇口28 浇注导光板成型原料31后,如图3所示,使该导光板成型原料31充填 于导光板成型模穴241中,再由动模側22形成180度旋转移动,如图4所示,使第一模穴24移动旋转180度至第二浇口29处,再由第二射出 管42配合第二浇口29于第一模穴24中的框架成型模穴242注入框架成 型原料32,并与前述的导光板成型原料31结合定位,再利用顶出结构 221将第一模穴24内的成品顶出,以形成导光板51与框架52—体的结 构,如图5所示,不需要其它组装零件(如螺丝)或组装结构(如突出部 与扣合部)的设置,不仅省去组装工序,更可增加组装强度;另外, 如图4所示,当第二浇口29于第一模穴24中注入框架成型原料32,其 第一浇口28同时于第二模穴25中浇注导光板成型原料31;当然,该第 一、二射出管41、 42注入的原料可以为不同原料或不同颜色。当然,亦可先于第一浇口28浇注框架成型原料32,如图6所示, 使框架成型原料32充填于框架成型模穴242中,再由动模侧22形成180 度旋转移动,如图7所示,由第二浇口29于导光板成型模穴241中注入 导光板成型原料31,以形成导光板51与框架52—体的结构,如图5所 示。另外,该成型模具内亦可设有两个以上模穴,而各模穴中设有两 个以上成形模穴(例如导光板成型模穴、框架成型模穴以及反射片成 型模穴),利用动模侧的移动使各模穴依序分别与浇道结构相对应, 并由浇口注入不同的成型原料(例如导光板成型原料、框架成型原料 以及反射片成型原料),使各成型原料得以注入同 一模穴中而形成一 体的结构(例如导光板、框架以及反射片一体的结构)。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背光模块另一较佳可行的成型模具结 构,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 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 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成型模具,分成动模侧与静模侧,于其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模穴,并于各模穴分别连通设有独立的进浇道结构,各浇道结构连通至静模侧并形成有浇口;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可形成移动的模穴;两个以上的模穴,各模穴设于动模侧,其模穴中设有两个以上成形模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动模侧设有顶出结构。3、 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浇口与多料射出管相连通。4、 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成型原料分别为导光板成型原料或框架成型原料。5、 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模穴为第一、二模穴,该第一、二模穴分别连通设有独立的第一、 二进浇道结构,第一、二浇道结构连通至静4莫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成型模具,分成动模侧与静模侧,于其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模穴,并于各模穴分别连通设有独立的进浇道结构,各浇道结构连通至静模侧并形成有浇口;动模侧,设有两个以上可形成移动的模穴; 两个以上的模穴,各模穴设于动模侧,其模穴中设有两个以上成形模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辉徐启腾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