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325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属于在线气体分析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多条采集通道、执行机构、排水泵、废水桶和PLC控制器;执行机构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每条通道上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取样探头、第一球阀、第二球阀、前置过滤器、取样电磁阀、冷凝器、后置过滤器、抽气泵、流量自动调节阀、检测单元和流量监测器;冷凝器通过排水泵与废水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通过多条采集通道和管道旁路的设计,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判断出测量结果偏差的具体原因,从而确定取样管路堵塞点或泄漏点,而且还解决了通道取样管路在线连续监测的问题,提高了监控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在线分析
,特别涉及一种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样气预处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提取样气、过滤样气、稳压稳流、自动标定、自动采样、自动清洗、尾气清洗以及环境报警等。样气预处理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对于抽取样气后以保证在传感器测量的稳定性而进行的样气预处理过程及相关设施。对于取样管路本身的要求只局限于是否需要加热保温、是否具有电源点(可能引起事故)方面的考虑,而对于样气本身对取样管路(取样管为非金属管道时,常用的是特氟龙软管-PTFE或者PU管)本身可能造成的腐蚀、磨损等因素考虑不够。然而,工况企业中的取样气体大多为腐蚀性气体(例如NO
x
、SO
x
等),并且工况条件恶劣(温度高、压力变化大等),有时会因取样管内部结露而形成酸性腐蚀性液体进而造成取样管路的泄漏、破损或堵塞,从而引起大气进入取样管(负压时)或者取样气体(正压时)泄露出取样管的情况,严重影响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
[0003]由于软管作为取样管具有很多其它材料(各类金属管)取样管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在线监控系统中被普遍使用,这样在不改变取样管路材质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取样管路的泄漏、破损或堵塞的问题显得尤其关键。但是取样管路是否发生泄漏、破损或堵塞是比较难以判断的,测量结果及流量监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工况变化引起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果误判,不仅会影响连续监控的效果,而且更换取样管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相对很高,因此如何能够有把握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取样管路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判断,具体是在取样管路的不同节点上(例如在取样泵前堵塞还是后面堵塞等)进行试验以判断堵塞点或者泄漏点,这种人为方式误差较大(工况原因及取样管路原因分析困难)、时间成本高,并且破坏了在线监测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人工判断取样管路堵塞点或泄漏点误差大、时间成本高及破坏在线监测的连续性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条采集通道、执行机构、排水泵、废水桶和PLC控制器;所述通道上设置有取样探头、第一球阀、第二球阀、前置过滤器、取样电磁阀、冷凝器、后置过滤器、抽气泵、流量自动调节阀、检测单元和流量监测器;所述取样探头与风粉管道连接,所述取样探头与所述第一球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球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球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球阀的出口与所述前置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前置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取样电磁阀的入口连接,所述取样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后置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后置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抽气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抽气泵的出口与所述流量自动调节阀的入口连接,所述流量自动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检测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出口与所述流量监测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流量监测器的出口连通大气或所述风粉管道;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流量监测器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执
行机构电连接;任意两条相邻的所述通道之间连接有管道旁路,所述管道旁路分别与所述两条相邻的所述通道上的所述第一球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管道旁路上设置有旁路球阀;所述执行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球阀、所述第二球阀、所述旁路球阀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液相出口与所述排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水泵的出口与所述废水桶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取样探头与所述第一球阀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一球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球阀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不锈钢管路。
[0006]优选地,所述管道旁路为不锈钢管路。
[0007]优选地,所述取样电磁阀的出口通过气动快插接头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器的出口通过PTFE管与所述抽气泵的入口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流量监测器的出口通过PTFE管连通大气或所述风粉管道。
[0010]本技术提供的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通过多条采集通道和管道旁路的设计,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判断出测量结果偏差的具体原因,从而确定取样管路堵塞点或泄漏点,而且还解决了通道取样管路在线连续监测的问题,提高了监控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的工艺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13]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包括3条采集通道(通道1、通道2和通道3)、执行机构12、排水泵13、废水桶14和PLC控制器15。其中,每条采集通道上设置有取样探头1、第一球阀2、第二球阀3、前置过滤器4、取样电磁阀5、冷凝器6、后置过滤器7、抽气泵8、流量自动调节阀9、检测单元10和流量监测器11;取样探头1与风粉管道连接,取样探头1与第一球阀2的入口连接,第一球阀2的出口与第二球阀3的入口连接,第二球阀3的出口与前置过滤器4的入口连接,前置过滤器4的出口与取样电磁阀5的入口连接,取样电磁阀5的出口与冷凝器6的入口连接,冷凝器6的气相出口与后置过滤器7的入口连接,后置过滤器7的出口与抽气泵8的入口连接,抽气泵8的出口与流量自动调节阀9的入口连接,流量自动调节阀9的出口与检测单元10的入口连接,检测单元10的出口与流量监测器11的入口连接,流量监测器11的出口连通大气或风粉管道;检测单元10和流量监测器11均与PLC控制器15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5的输出端与执行机构12电连接;通道1与通道2之间连接有管道旁路,管道旁路分别与通道1和通道2上的第一球阀2的出口连接,管道旁路上设置有旁路球阀16;通道2与通道3之间连接有管道旁路,管道旁路分别与通道2和通道3上的第一球阀2的出口连接,管道旁路上设置有旁路球阀17;执行机构12分别与第一球阀2、第二球阀3、旁路球阀16和旁路球阀17连接;冷凝器6的液相出口与排水泵13的入口连接,排水泵13的出口与废水桶14连接。
[0014]在实际应用中,取样探头1与第一球阀2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和第一球阀2的出口与第二球阀3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不锈钢管路;管道旁路也为不锈钢管路。不锈钢管路可以有效防止腐蚀泄露及破损,同时不锈钢管及球阀均为标准件,价格低廉,成本增加
有效,节约了成本投入。取样电磁阀5的出口通过气动快插接头管路与冷凝器6的入口连接。后置过滤器7的出口通过PTFE(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管与抽气泵8的入口连接。流量监测器11的出口通过PTFE管连通大气或风粉管道。PTFE管能够耐腐蚀且稳定,与样气不吸收、不反应,能保证检测时气体与原位样气的一致性。
[0015]在具体应用中,风粉管道内的样气和生料粉的混合物通过取样探头1采集,经过第一球阀2和第二球阀3后进入到前置过滤器4,经过多层过滤,防止取样电磁阀5的阀芯因粉尘卡滞而造成失效,保证取样电磁阀5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管路监控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采集通道、执行机构、排水泵、废水桶和PLC控制器;所述通道上设置有取样探头、第一球阀、第二球阀、前置过滤器、取样电磁阀、冷凝器、后置过滤器、抽气泵、流量自动调节阀、检测单元和流量监测器;所述取样探头与风粉管道连接,所述取样探头与所述第一球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球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球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球阀的出口与所述前置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前置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取样电磁阀的入口连接,所述取样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后置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后置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抽气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抽气泵的出口与所述流量自动调节阀的入口连接,所述流量自动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检测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出口与所述流量监测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流量监测器的出口连通大气或所述风粉管道;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流量监测器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机构电连接;任意两条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强荣建忠曹洪平余劲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诺克斯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