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的侧光式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63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的侧光式背光源,包括:将导光板和支撑框架进行一次性注塑;使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至少一个光源,光源可以是由红、绿、蓝三基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组成,也可以由白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组成,还可以由冷阴极荧光灯组成;至少一个光扩散层,设置在一体化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上面;至少一个光增亮层,设置于光扩材料上面;设置在光源外侧和一体化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下方的光反射材料和一个金属外壳。由于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减少了部件的修饰工作量,大幅度提高背光源的整体强度,使装配工序减少,而且使外观尺寸的精度得到保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特别是指液晶显示器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源。技术背景背光源是液晶显示器(TFT-LCD)均匀光的提供者,是其主要部件之一。按 光源与显示平面的相对位置,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光式背光源。侧光式背光源 的光源位于显示平面的一恻或相对的两侧,可以满足薄型显示器的要求。目前市面上公知的液晶显示器用侧光式背光源,通常是将导光板和支撑框架 分别注塑,对各部件进行修饰后,进行组装。如图1所示,是一种公知的侧光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光源l为半导体发 光二极管(LED)光源,设置在导光板2上下两端,而导光板2装配在支撑框架 6内。在每组光源1的四周设置有局部光反射材料8,在导光板2与支撑框架6 后侧设有光反射层3,前侧则设有光扩散层4,在光扩散层4上设置有光增亮层5; 上述所有构件均设置在金属外壳7中。来自光源l的光线向四周照射,其中相当一部份直射进入导光板2,光源的 侧部光和下部光经局部反射材料8反射进入导光板2,并从导光板2 l:的凹坑或 凸起向导光板2的前、后侧平面扩散折射出来,而向后侧平面折射的光通过光反 射层3向导光板的上平面反射,经过上述透光率较高的光扩散层4后,向上射出 的是均匀的光线;经过光增亮层5后,使亮度增加。虽然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源可以使用,但是,导光板2与支撑框架6分别成型, 使得各部件的修饰费时费..r,增加了工作量和组装工序。此外,因背光源要求越 薄越好,所以支撑框架的厚度一般很薄,装配时极易损坏,由于各部件尺寸允许 公差的存在,还使导光板2和支撑框架6之间的配合很难十分完美,外观尺寸的 精度很难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的侧光式背光源。 减少部件的修饰工作量,大幅度提高背光源的整体强度,使装配工序减少,而且 使外观尺寸的精度得到保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的 导光板和支撑框架,所述的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包括导光板与支撑框架, 导光板的上、下两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光源,在每组光源的 四周设有局部光反射材料,并在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后侧设置有光反射 层, 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前侧设置有光扩散层;还包括一个金属外壳, 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设置在金属外壳中。较佳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在所述的光扩散层上设置有光增亮层。所述的光源可以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基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组成,也可 以由白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组成,还可以由冷阴极荧光灯组成。 导光板的上平面或者下平面设置有所述的光源。 所述的导光板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均设置有所述的光源。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 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减少了部件的修饰工作量,大幅度提高背光源的整体 强度,使装配工序减少,而且使外观尺寸的精度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技术的装配工艺流程图之一; 图7是本技术的装配工艺流程图之二; 图8是本技术的装配工艺流程图之三。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LEDorCCFL) ; 2-导光板;3-光反射材料;4-光扩散层;5-光增亮层;6-支撑框架7-金属外壳,8-局部光反射材料9-—体化的导 光板和支撑框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其设有一体 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9 (包括导光板92与支撑框架96),光源1为半导体发光 二极管(LED)光源,设置在导光板92的上下两平面;在每组光源1的四周设有 局部光反射材料8,而在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9的后侧设置有光反射层3, 前侧设置有光扩散层4,在光扩散层4上设置有光增亮层5;上述所有构件均设置 在金属外壳7中。上述所有构件均与一体化导光板和支撑框架9紧密配合,并设 置于金属外壳7中,金属外壳7还可以作为光源1的散热材料。来自光源l的光线向四周照射,其中相当一部份直射进入导光板92,光源的 侧部光和下部光经局部反射材料8反射进入导光板92,并从导光板92上的凹坑 或凸起向前侧、后侧平面扩散折射出来,而向后侧平面的光通过光反射层3向导 光板92的上平面反射,经过上述透光率较高的光扩散层4后,向上射出的是均匀 的光线;经过光增亮层5后,使亮度增加。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 9的正视图,导光板92与支撑框架96是一体成型得到,导光板92的上、下两平 面均设有红色(R)、绿色(G)、蓝色(B)三基色的LED灯泡作为光源1,光 源1四周设有局部光反射材料8。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使用白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组成光源1的实施例。 导光板92的上、下两平面均设有三个白色的LED灯泡作为光源1,光源l四周 设有局部光反射材料8。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使用冷阴极荧光灯 (CCFL)组成光源l的实施例。导光板92的上、下两平面均设有一个冷阴极荧 光灯(CCFL)作为光源1,光源1四周设有局部光反射材料8。因为其光源1为 CCFL,亮度可达到指标要求,所以不设置光增亮层5。以上实施例中,是在导光板92的上、下两平面均设有至少-一个光源l,而实 际t,只要能达到亮度要求,可以只在导光板92的上平面或者下两平面设置所述 的光源1。本技术的装配工艺流程图则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注塑导 光板、第二次注塑支撑框架、固定光源LED (或者CCFL)、设置局部光反射村 料以及光反射层、设置光扩散层、设置光增量层(若采用CCFL作为光源,或者 LED光源的亮度足够,则无须设置光增量层)以及设置金属底板。本技术的装配工艺流程图还可以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注 塑支撑框架、第二次注塑导光板、固定光源LED (或者CCFL)、设置局部光反 射材料以及光反射层、设置光扩散层、设置光增量层(若采用CCFL作为光源, 或者LED光源的亮度足够,则无须设置光增量层)以及设置金属底板。本技术的装配工艺流程图还可以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一次性注 塑导光板和支撑框架、固定光源LED (或者CCFL)、设置局部光反射材料以及 光反射层、设置光扩散层、设置光增量层(若采用CCFL作为光源,或者LED光 源的亮度足够,则无须设置光增量层)以及设置金属底板。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所述的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包括导光板与支撑框架,导光板的上、下两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光源,在每组光源的四周设有局部光反射材料,并在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后侧设置有光反射层,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前侧设置有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和支撑框架一体化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所述的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包括导光板与支撑框架,导光板的上、下两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光源,在每组光源的四周设有局部光反射材料,并在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后侧设置有光反射层,一体化的导光板和支撑框架的前侧设置有光扩散层;还包括一个金属外壳,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设置在金属外壳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义苏遵惠定毛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