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52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10英寸至26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中的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一楔形导光板、三个灯管及一灯管反射罩。楔形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侧端、一底面及一出光面,且底面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三个灯管设置在楔形导光板的侧端,灯管反射罩包围三个灯管,以将三个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楔形导光板内。(*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公知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20包含多层光学膜片22、一导光板23、一反射板24、四个灯管25以及二反射罩26。上述光学膜片22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上方。导光板23设置在反射板24的上方。各二灯管25(例如冷阴极荧光管)分别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两侧。两反射罩26分别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两侧,并在其中各自包围二灯管25。导光板23的邻近反射板24的底面设有散射图案231,散射图案231的制造方法为网点印刷。灯管25产生的光线可由导光板23的两侧端进入导光板23,然后透过散射图案231将光线均匀地射出导光板23。通过调整散射图案231的疏密,以增加光的均匀度,例如在靠近灯管25的一侧,散射图案231需要排列的较疏离,而离灯管25较远的一侧,散射图案231需要排列的较紧密。这样,整个液晶面板的光均匀度才可以一致。光学膜片22,例如上、下扩散片和上、下增光片,可强化背光模块20所提供的光线品质。对于图1所示的具有多个灯管的背光模块20来说,多应用在10英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中。其中,每个灯管25的发光亮度约为30000至50000cd/m2(烛光/平方米),而由四个灯管25所产生的光线经过导光板23和光学膜片22后的总发光亮度约为5200nits(尼特)。因此,图1所示的背光模块20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发光亮度约为5200×7%=364尼特,其中,7%为一般液晶显示器其显示面板的光穿透率。然而,对于背光模块20来说,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减少零件、组装过程、工时等,例如减少灯管25与反射罩26及其相关定位机构、线路配置、线材、焊接与组装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减少背光模块20的成本,更可提升整个背光模块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新型内容本新型的一目的在于减少背光模块的零件,以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10英寸至26英寸的一液晶显示器中的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本新型的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包含一楔形导光板、三个灯管及一灯管反射罩。楔形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侧端、一底面及一出光面,且底面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三个灯管设置在楔形导光板的侧端,灯管反射罩包围三个灯管,以将三个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楔形导光板内。关于本新型的优点和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对本新型的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以及图2为本新型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本新型侧端入光(edge-type)的背光模块30适用于10英寸至26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中(例如台式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液晶显示器),以在一液晶面板上提供一均匀的面光源。背光模块30包含多层光学膜片32、一楔形导光板33、一反射板34、三个灯管35以及一反射罩36。多层光学膜片32设在楔形导光板33的上方;反射板34设在该楔形导光板33的下方。楔形导光板33包含至少一侧端332、一底面333以及一出光面334,底面333与出光面334为楔形导光板33的两相对面。反射板34相邻于底面333;多层光学膜片32相邻于出光面334。三个灯管35设置在楔形导光板的侧端332,并且都设置在同一侧端332。其中,侧端332的厚度(d)介于5-12mm之间。灯管反射罩36包围三个灯管35,使三个灯管35发出的光线可以反射至楔形导光板33内。楔形导光板33的底面333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331,V型沟槽331的制造方法可为精密切削或电铸等机械加工方式,其中上述多个V型沟槽331与楔形导光板33为一体成型。灯管35产生的光线部分直接由楔形导光板33的侧端332进入楔形导光板33,部分光线透过反射罩36的反射射入楔形导光板33中。楔形导光板33具有的多个V型沟槽331,使光线较均匀地射出楔形导光板33。其中,V型沟槽331可通过图案的疏密来增加光的均匀度,例如在靠近灯管35较近的一侧,V型沟槽331需要排列的较疏离,而离灯管35较远的一侧,V型沟槽331需要排列的较紧密。这样,整个液晶面板的光均匀度才可以一致。此外,相邻于底面333的反射板34,可将向下穿透楔形导光板33的光线朝向出光面33反射,后续射出楔形导光板33。在本新型背光模块30中,三个灯管35的任一灯管35的发光亮度约为30000至50000cd/m2,而由三个灯管35所产生的光线经过楔形导光板33及多层光学膜片32后的总发光亮度约为4200nits。此外,本新型所采用的多个V型沟槽331,与公知的散射图案231(如图1所示)相比较,具有可提升约20%的增光效果。因此,本新型背光模块30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发光亮度约为4200×7%×(1+0.2)=353nits。此发光亮度值不但已符合欧盟劳工联盟对于液晶显示器所制定的发光亮度标准,而且相当接近于应用了公知具有双边各二支灯管的背光模块(即图1所示背光模块20)的液晶显示器的发光亮度值(364nits)。本新型背光模块30仅在楔形导光板33的单一侧端332设置灯管35和反射罩36,与图1所示液晶背光模块20相比较,背光模块30明显地减少一个灯管和一反射罩,且减少了用以设置灯管与反射罩所需的多个配置零件,例如定位灯管的定位套、反射罩的定位装置、连接线材的线路配置等。另外,减少用以配置上述灯管、反射罩以及配置零件所需的组装程序,进而降低其组装工时。因此,本新型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除明显地减少配置零件的成本外,也减少了组装程序和组装工时。因此,本新型背光模块30不但有助于减少本身的成本外,更可提升产品本身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本新型虽以优选实施例阐明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了解并利用其它元件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因此,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均应包含在下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适用于10英寸至26英寸的一液晶显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含一楔形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侧端、一底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底面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三个灯管,设置在所述楔形导光板的所述侧端;以及一灯管反射罩,包围所述三个灯管,使三个灯管发出的光线可以反射至所述楔形导光板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V型沟槽与所述楔形导光板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导光板的所述侧端的厚度介于5-12mm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层光学膜片,设在所述楔形导光板上方并相邻于所述出光面;以及一反射板,设在所述楔形导光板下方并相邻于所述底面。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10英寸至26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中的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一楔形导光板、三个灯管及一灯管反射罩。楔形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侧端、一底面及一出光面,且底面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三个灯管设置在楔形导光板的侧端,灯管反射罩包围三个灯管,以将三个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楔形导光板内。文档编号G02F1/1335GK2869928SQ200620003018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黄炳锋 申请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端入光的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适用于10英寸至26英寸的一液晶显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含:一楔形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侧端、一底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底面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三个灯管,设置在所述楔形导光板的所述侧端 ;以及一灯管反射罩,包围所述三个灯管,使三个灯管发出的光线可以反射至所述楔形导光板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